浅论中学语文文本的多元解读

2013-04-29 11:32:12梁艳
教育界·上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理论依据阅读教学

梁艳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对文本的解读研究中引起了社会上的热点探讨,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多元解读存在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及其决定着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多元解读如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积极意义。这些是本文的关注重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应当关注之所在。

【关键词】阅读教学 多元解读 理论依据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多元解读息息相关

中学语文的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性学习四个方面,其中阅读教学能够起到“架起学生与人类社会思想联系的桥梁,能够与文化伟人的灵魂沟通,开拓视野,发展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提高认识,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可见阅读教学作为其他教学环节的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就显得尤其重要,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来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能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对文本展开各个层面、不同层次的理解,教师应特别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

二、多元解读存在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然性

(一)多元解读的相关理论依据

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中学语文阅读的多元解读实际上就是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独立的、个性化的阅读,根据自己的“前理解”、个人体验、情感态度等,结合文本进行的创造性的解读,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观点,经过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探讨、合作研究得出的合理的、合符文本的比较成熟的多个论点的过程。

(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的中学生都处于12-19岁的青春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不仅身体不断成长发育,他们的心智也在不断的成熟,因此这个时段的中学生往往富有想象力、创造性,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兴趣广泛切思维活跃。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内心个人的意识逐渐觉醒,他们相较于人的其他阶段更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因此他们更希望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和一元解读,只允许出现一个人的声音,只有一份标准答案的教学模式。

其次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和欣赏趣味,即他们的期待视野并不相同,因而他们都是抱着不同的目的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甚至再创造,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或者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佐证,引起共鸣。《红楼梦》中香菱论诗一节是相当的精彩,其中香菱的有这样一段话“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正是形象的表明了读者解读文本具有个性化特征。

多元解读的阅读教学模式正是要求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扮演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这样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是帮助学生的成长,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正是教育的真谛。

(三)文学作品多义性的要求

文学作品具有不确定性是由文学的性质和特征造成的,这也造成了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正是因为文本的这些空白使得读者不得去关注,从而进行有意无意的挖掘其内在,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参与到文本的再度创作中去。单就一篇课文而言我们在解读的过程应有多个关注点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如结构、内容、写作技巧、语言、重难点,而其中特别是就内容和语言来说更是多元化的。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然是表达了千万读者的心声、引起千万读者共鸣的作品,正如伟大的作家都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成功的作品都具有丰富的内涵,让人一言难尽,历久弥新。

语言空白处的填补、修辞手法等其他方式造成的文本理解的多义性都要求作者在理解文本,解读文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结语

文本有其丰富的内涵,然而文本的最初创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把握的,因而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合理的想象、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去推测文本的,展开多元解读,而且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极其相关,去更好的理解文本,以致避免误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多元个性化的体现,形成开放而富有活力、价值的语文课堂。

文本的多元解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难题,它不仅仅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专研文本,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会,引领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质疑文本,进行创造性、探究性的多元解读。

【参考文献】

[1]【英】英加登著,陈艳谷等译. 对文学作品的艺术作品的再认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1.

[2]曹雪芹,高鹗.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红楼梦. 中华书局,2010年.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理论依据阅读教学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多元解读文本 张扬学生个性
大连市体育中心场馆现状调查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10期)2016-12-15 20:22:26
多元解读,让静态的文本“动”起来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语文阅读教学融切入点于板书设计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3期)2016-01-29 11:11:18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