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

2013-04-29 21:13李树生
教育界·上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加强指导语文素养

李树生

【摘 要】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相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可行、有效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加强 课外阅读 指导 提高 语文素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不少学校仍然存在着一种现象:禁止看课外读物。不仅武侠小说不准看,就连《红楼梦》《乱世佳人》这样的名著也在禁看之列;不仅大部头的小说不准看,就是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也往往受到“限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其实,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固然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关系,但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大量阅读。

首先,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常发现,无论课本中的文章写得如何精彩,但不少学生对学习课文就是不感兴趣,而对课外读物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究其原因是课文选文陈旧,不能反映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当代生活的作品很少被选入课本中。如果教师的教法再不够灵活,学生哪有兴趣去读?笔者曾经对所教过班级的学生作调查,只有10%左右的学生喜欢课本,其余90%的学生则喜欢读报纸杂志上的文章或上网浏览。兴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学好课本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加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力度,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课外阅读可使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沟通。美国教育家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生活就是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必须联系生活,因为脱离了社会、脱离了人的思想感情,语文学习就如同断源求水,折木求花,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朱熹“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就说明了生活与才思的关系。由于学生处于近乎封闭的校园之中,对社会的接触面自然是狭窄的,因此要使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生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因为无论是文学作品,或是报纸杂志,都承载着各种社会生活信息。课外读物是社会生活内容的重要载体,它几乎无所不包,可以给学生提供无数的间接生活经验。通过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所感悟。鲁迅先生说过“大可以看看本本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他还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我们应该从鲁迅的这些话中受到很好的启发。第三,课外阅读是学生应考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渠道。现在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过多地阅读课外书刊会分散精力,不利于应试。其实不然。不论是中考或者高考,其命题方向与社会生活和课外阅读联系更加密切。如果是一个从来不看课外读物,一味埋头于教科书的考生,要取得高分,恐怕是不容易的。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现在“大语文教育观”已经被越来越多语文教学工作者所接受,有教师主张实行开放性的语文教育,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语文学习,着眼于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如果我们把学生限制在“教科书”这个狭窄的圈子中,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些不谙世事的“低能儿”,这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违背的。我们不但不应该禁止学生看课外书,反而应该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当然,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加强阅读指导,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为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如下: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耐心地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以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情节、完美的人物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其自主地有计划地开展阅读。另外,还适当布置一些家庭的课外阅读,让家长密切配合,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兴趣。兴趣一要浓厚,达到“好读书”的境界;二要广泛,达到“多读书”的境界,其“多”不仅是字数的多,更是体裁形式的多,无论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科普读物,都要广泛涉猎。

若要读有所得就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否则虽多读却寡得。良好的习惯有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用眼不宜过度并保持适当的距离;二是勤动笔,勤思考。备好一支铅笔,在写得好的地方划上记号,如能说出好在哪里,最好能在旁边加以评点;三是勤做笔记,写心得。对那些用得好的词、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断做好摘录,最好能加以评述,读后能写心得或读后感,不求其多,但求切其要。

二、教给学生可行、有效的阅读方法并精心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课外读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我和企鹅》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4.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 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 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 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 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 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初一、初二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四、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猜你喜欢
加强指导语文素养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