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2013-04-29 13:08:44韩雪玲
大观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讨论探究性学习提问

韩雪玲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应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尝试着把“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主体 提问 讨论

中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应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是以“主体”发展为指导思想,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的多种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品悟语言,提高语文整体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就能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全神贯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学生们似乎也早以习惯“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讲授《桃花源记》一文时,对于文中结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这个问题很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上下文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前后不矛盾,这样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美丽的世外桃源。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探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探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如在教授《死海不死》时,一开篇就让学生思考:题目中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他们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兴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再如:讲授《孔乙己》时,一开始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深究其名?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激疑激趣的疑问,会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探究性学习”的深入

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探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如果可能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提供给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话题可以是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课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是对课文的评述性问题等等。这时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把“探究性学习”引向深入。

如上完《愚公移山》后,我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了一场“愚公移山还是搬家好”的辩论赛,同学们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饭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投诸渤海之尾”的做法是利己不利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还如讲授《爱莲说》一文时,组织学生讨论,古人对菊、牡丹、莲表现出喜爱之情,现实生活中,你又喜欢什么花呢,又分别代表什么寓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表达了同作者一样的情感,喜爱莲花,以表达自己的高尚的情操,还有的说喜欢满天星,有的说喜欢百合花、康乃馨等,分别代表比较好的寓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探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讨论探究性学习提问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36:59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9:55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7:06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1:57
水库灌区灌溉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2:14:37
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运行维护与管理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07: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