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娟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过:“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更是以生命力为本的课堂。唯有真正为了师生生命的发展,以生命促成生命,并最终成全师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我心中的生本课堂。”可见,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靠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轻松愉悦的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走进“生本”
1.确立目标抓住中心。首先,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作到起点低一点,台阶要密一点,对于每篇课文要确立一个准确的目标,俗语说:“万变不离其宗。”每篇课文都有一根主线牵动课文的中心思想。只要教者抓住课文的灵魂,学生就会顺着这条主线,轻松的学习课文。刚开始老师引导思考,渐渐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文重难点中的不同目标。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些小学生毕竟是一些思想单纯的孩子,因此我们为他们塑造什么样的课堂,他们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如何有效地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2.利用课堂培养学生自信。要改正自己平时上课讲得多的弱势,总怕学生自己学不会,不放心,所以总是一句话反复说,学生原本已学会的知识还不停地做,不但浪费了时间,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候学生已经理解的问题,由于教者的不放心,从而不断啰嗦,不断强调。有时候还会让简单问题变得复杂化。因此教者应采用,让学生先通过自学、相互讨论,自己按自己的理解去学习课文,而后我们针对目标再进行细讲,全方面的概括,对于目标完成好的学生,教者应积极鼓励,并加以肯定。同时利用小学生的心理,对于目标完成好的同学奖励红花、贴画、笑脸。让学生有小小的成就感。对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会有触动。让所有学生都有学的欲望,无意间参与其中,并树立学生更多的自信心。变我教得主动为学生学得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过多的时间来表现自己知识的富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3.以读代讲促进理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应该让学生通过读,明白意思,这点我平时也在做,可总感觉做得不够,所以今后教学中,要求学生拥有大量朗读时间,但是读的方法也应该多样化,可以采用小组赛读、分性别读、个人打擂台读、师生分角色朗读。总之,运用一切办法,积极调动学生读的欲望。以读代讲。渐渐地学生不但喜欢朗读,更会通过读自己悟、自己归纳总结,使自己成为了课堂上真正的参与者。
4.小组合作,提高效率。要在课堂上发挥小组的能力,使用兵交兵的策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理解各有千秋,只要将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汇集在一起,就会有很大的惊喜。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争议、再归纳总结。层层递进,而后在汇报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处在同一个平台,在小组学习中,学困生也能参与,或许脑子会越用越灵活。受小组成员的影响,思维也会越来越开阔,思考问题不再那么呆板。同时我们的课堂也要活起来,而不是“一、二、三,快坐端,一、二、三,看黑板”的教学模式,从身体上首先局限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5.通过疑问,增加交流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产生疑问,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利用问题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疑问可以开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疑问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在作业布置中走进“生本”
1.课前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课前做好准备,提前知道老师要说的内容,同时对于内容中不明白的地方留个印象,以便老师在上课时候讲解的时候图个明白,又或者是课下具体咨询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做好预习的话,很可能连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明白什么不明白什么都不太清楚。所以预习就起到了提前了解自己掌握程度的功能。教学中要把扎实的预习布置到课前,让学生预习中自学生字,首先把课文读熟,上课时老师再进行检测,再对于学生易错的生字进行指导纠正。无论是预习的深还是浅,只要是有预习,总比没有预习好,所以父母可以在其中做好监督作用,帮助孩子持之以恒地做好预习任务。
2.课后作业布置要多元化,我们不应该为了作业统一,所有作业一刀切,我觉得作业可以因人而异,不同层面的学生做自己范围内能完成的作业。学困生只做基础,学优生就可以做一些创造性的作业和较难度的作业,不能都做基础,似乎成了优等生等学困生了,越等越慢,应该是形成你追我赶。渐渐每个层面的学生日积月累会有更好的发展。
3.每天让学生坚持阅读,刚开始每天看书10分钟,天长日久学生将其形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使读书犹如他们的一日三餐。阅读时他们可以勾画优美词句,提高理解能力,更能解决农村孩子知识面狭窄的问题。
(责任编辑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