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小春
打工是当前农村致富创收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打工给我们带来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下一代教育上的苍白与无奈。作为一名教育 工作者,深深地感到在新时期背景下的这种隔代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更新、更深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一、隔代教育的模式的分类
1 .爷爷奶奶求才心切。这一类型的爷爷奶奶感到他们在自己的子女教育上是失败的,才使儿女走上打工之路,于是把这种内疚与不安转移到孙子孙女的身上,对他们寄于厚望,不惜财力物力投入,很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这种望孙成龙成凤的高期望,一主面成儿童学习上的动力,一方面也成为儿童的压力,使孩子们感到力不从心,精神上受到挫伤。
2 .爷爷奶奶宠爱放纵。在生活对他们过分地照顾和满足,有可能使他们 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自利、任性,自理能力低下等不健康心理特征。
3 .管教严厉型,造成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常会发现有些孩子就是不好教、不听话、常“顶牛”、对着干,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与非凡。这种孩子可以说是管制下的放任自流,随之而来的是学习上的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生活萎靡,更有甚者这种心理 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或病态心理转化,对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同时爷爷奶奶文化素质低下 ,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使孩子越发变得懒散、贪玩,进而荒废了学业。
二、问题形成的根源
1.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一种“爱”。孩子为了寻求自我意识中的安全感,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但恰恰这种归属和爱却遥不可及,而隔代长辈又不能满足他们的渴求,于是他们 的脑海当中产生一种无助感。当儿童与父母之间 的亲密关系因距离而疏远,而爷爷奶奶又不能及时给他们 这种依赖与心灵的寄托时,于是他们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甚至是自暴自弃与叛逆。
2.爷爷奶奶教育方法欠妥。我们都 知道,农村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一辈子辛苦,文化素质欠缺,加之繁重的农活,使他们没有精力甚至能力对这些新生代进行教育,有的只是空洞的说教,更有甚者是蛮横与粗暴,无形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3.一种传统的心理习俗在起作用。农村有大部分老年人总认为孩子是儿女的,深不得、浅不得,免得受责怪,从而膨胀了孩子的野性,产生“养不教、教不当”的现象。
4.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孩子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当前影视作品铺天盖地,加之家庭视听电器的普及, 打个比方,DVD爷爷奶奶可能不会操作,但孩子却操作熟练。更有甚者有些家长低级趣味,购买庸俗作品,随便乱丢,不加收管,孩子好奇心偷着观看,凶杀、暴力、色情充斥荧屏,误导青少年。
5.父母在外打工,虽保证了孩子衣食无忧,但现实生活的腐化膨胀了孩子的畸形消费,隐形攀比在学生蔓延。使这些年幼的孩子把精力转移到与学业无关的事情上来,严重影响了山区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教育策略
1.家庭教育。首先是爷爷奶奶要掌握正确的教育 方法。许多事例表明,教养方式不当,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另外还要注意教育教育步调一致,要求统一,不能出现一个在教育,一个在袒护,使孩子在夹缝中游离,形成投机的不良行为。
其次要净化家庭环境,经常注意孩子们在看什么做什么,和哪些人交往,别只顾他们的吃、穿、玩,要及时把不良倾向消除在萌芽状态。
最后要经常多和在外的子女们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有效信息,让他们 通过亲情电话引导、教育、感化孩子,增进情感交流,让孩子在心灵寄托中找到依靠。
2.学校教育。首先学校教育要改善教育机制,教师要摸底排查做到心里有数。在工作中努力与这些学生建立充分信任关系,要与他们交朋友,以诚待人,以身作责,杜绝出现“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情况发生,要爱护和尊重孩子们的自尊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场合。坚决反对以简单、压抑和粗暴的形式对待孩子们,要指导他们 多和同学交流,在交往中找到家的感觉。
其次是强化家访工作。定期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建立档案,及时掌握一手材料,对症下药。还要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如组织“书信活动”,沟通与异地父母的情感交流, 强化 亲情;开通“亲情”热线,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的责任感 ,架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桥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但要注意多报喜,巧报忧。
最后,科任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机动题,让学习能力好的“撑一撑”,让差的“跳一跳”。切忌倾盆大雨式的布置,让没有人辅导的贫困生茫然不知所措。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孩子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乐学、爱学。
总之,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在孩子们身上体现教育的魅力。
(责任编辑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