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假字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释义

2013-04-29 00:44朱胜江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8期
关键词:公输通假仲永

朱胜江

通假字,《辞海》解释:通假也叫“通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迭韵通假。说得俗一点就是古代文人写别字。通假字是今人的雅说。

在初中七至九年级语文课本中有51个通假字,有的与字典或辞典注释相同,有的则偏离字典或辞典的解释或读音,这实在让教师和学生为难。到底相信字典还是相信教材呢?现将教材中的通假字与字辞典注释有差异的字解释例举如下:

1.乌:《山市》教材P-97,注乌有:没有,乌同“无”。《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乌,①乌鸦;②黑色;③传说太阳有三足乌,因此乌指太阳;④哪,何;⑤叹词,犹“呜”。《辞海》解释“乌有”,没有,如:子虚乌有。以《辞海》的解释与教材的解释乌同“无”是多余的累赘。“一切乌有”理解为“全都消失了。”

2.裁:《山市》教材P98注①裁:同“才”。《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裁,副词;(1)稍微;(2)仅,刚刚,方始。《辞海》解释⑧通“才”,仅仅。“裁如星点。”理解为:“只有星星那么小。”通“才”要适合些。

3.扳:《伤仲永》教材P39,注:①扳(pān)通“攀”,牵,引。《中华古汉语字典》注解(一)扳(pān)①攀拉。《高僧传·僧彻传》“扳松而啸”;②搀挽。王安石《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③搭。《辞海》注解(二)通“攀”,援引,挽引。原句理解为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由此“扳”理解为“搀挽”要准确些。

4.止:《狼》教材P229注释③止,通“只”。止有剩骨。《中华古汉语字典》止[zhǐ] :注④停止,停留;副词,仅,只。如《宋史·岳飞传》:“洞空峻环水,止一经可入。”《辞海》注解:止,注⑧只;仅。通过上述比较以字典解释更简单些。原句理解为“只有剩骨。”

5.邪:《孙权劝学》教材P113注解①邪(yé):通“耶”,语气助词。《中华古汉语字典》,邪读(yé)助词,①用于句末,表示判断,疑问,感叹,反诘,揣测语气;②用于句中或分句末,表示停顿,亦以舒缓语气。《辞海》注解(二)读(yé)①表示疑问语气;②同“也”。原句“孤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在句末,应以《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①为宜。

6.要:《桃花源记》教材P170注:要(yāo),通“邀”,邀请。《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一)要(yāo)①“腰”的本字;④邀约。如《诗·桑中》:“要我乎上宫”。《辞海》解释:要(yāo)①腰的本字,②通“邀”,中途拦截,遮留。《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桃花源记》注解⑧要:邀请。原句“便要还家”理解为“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由此“要”解释为“邀请”即可。

7.有:《核舟记》教材P179注解③八分有奇(jī):八分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有(yǒu),通“又”,①再,再次;③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这里“同”和“通”是有区别的,应作通“又”来理解。

8.诎:《核舟记》教材P180注⑦诎(qū)同“屈”,弯曲。原句诎右臂支船。《公输》P153,诎(qū):通“屈”,意思是理屈。原句“公输盘诎”。《中华古汉语字典》的解释(一)诎(qū):①弯曲,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次诎体受辱”;②迟钝;③疲困乏力;④屈服。《辞海》解释诎:①通“屈”,屈曲,折叠;②屈服,败退;③语言钝拙;④冤屈。《说文解字》P71:诎,诘诎也,一曰屈襞,从言出声,区勿切,诎或从屈。而查《学生新华字典》“屈”字的解释为①弯曲;②让步;③理亏;④委屈。由此“诎”同“屈”有理由,而教材“诎”(qū):通“屈”,意思是理屈,没有理由。“诎右臂支船”理解为“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诎当作“弯曲”即可。“公输盘诎”理解“公输盘理屈”。这儿的“诎”理解为屈服,与上述《中华古汉语字典》注④理解相同。

9.衡:《核舟记》教材P180注:衡同“横”。《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衡”:注④横,与纵,直相对。《辞海》解释②车辕头上的横木;⑤平;通“横”,《诗·齐风·南山》衡从其亩。原句“左手倚一衡木”理解为左手靠着一根横木,以《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为宜。

10.与:《大道之行也》教材P183注解②选贤与(jǔ)能,与通“举”。《古汉语字典》解释与(一)读音 (yǔ)通“举”,①推举选拔。《辞海》解释与读为(yǔ)通“举”,选拔,全都。注解相同,读音应该以字典为准。

11.阙:《三峡》教材P196注③阙通“缺”。《中华古汉语字典》注解(二)阙(quē)①空缺;②亏缺;③缺略,欠缺;④削减。《辞海》解释(二)阙(quē)①通“缺”,缺点,错误。②空缺,亏损;③毁除。《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407页,注①略无阙处:简直没有空缺中断的地方。由此“阙”理解为“空缺”即可。

12.见:《马说》教材P176注①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中华古汉语字典》注解(三)见读作(xiàn)①出现,显现。《辞海》注解(二)“见”读作(xiàn)①同“现”,显现。②现成的;③引见,推荐。字典和辞海没有注解通假。应理解为“显现”即可。

13.材:《马说》教材P176,注解⑤材,通“才”。《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材”:①木料,木材;②材料;③才能,⑧通“才”副词,仅,只。《辞海》注:③材同“才”,资质,才能。原句“食之不能尽其材”理解为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应该按字典和辞海解释③来理解。

14.仓:《唐雎不辱使命》教材P195注③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③通“苍”,青色。《辞海》解释③通“苍”,青色。教材应该补注青色。

15.徧:《曹刿论战》教材P171,注⑤徧通“遍”,遍及,普遍。《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徧是遍的另写法,注①普通;②全;③量词。《辞海》徧是遍的异体字,注①普通,到处;②从头到尾经历一次。教材注解通假多余。

16.厝:《愚公移山》教材P180,注一厝(cuò)朔东;一座放在朔东。厝,通“措”,放置。《中华古汉语字典》解释(一)(cuò)①置,置身;②措手应付;③葬;(二)(cuò),通“错”,错杂。《辞海》厝解释:①安置,措办;②浅埋以待改葬或停柩待葬;③通“错”,错杂。字典和辞海没有注解通“措”。厝字应理解为置,或安置,放置即可。

从上述通假字解释来看,不同的工具书理解不同。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善于思考、推敲,就会发现有很多通假字有不同的解释。应该弄清“通”和“同”两个不同的意义。同样的字有的字典说“通”,有的字典说“同”,教材也同样出现这种让学生和老师费解的通假字。本人在上文中的初步理解不一定正确,希望得到同仁的指点。

(作者单位:雷山县永乐中学)

猜你喜欢
公输通假仲永
基于通假研究上古等类的可行性及方法
怎样识别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墨子·公输
衛伯考(下)
想清楚再动笔
新《伤仲永》
公输刻凤
《洛神赋》“清阳”词义训诂
公输刻凤
墨子与鲁班的三次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