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3-04-29 00:44杜艳凌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8期
关键词:导语课文情感

杜艳凌

情感教育是针对青少年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通过一定的载体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传递给学生,从而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应该通过语文教学这一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需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去。同样语文教学也是离不开情感教育的,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缺乏了情感教育的语文教学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例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当阅读到父亲在月台上蹒跚地爬行时困难的神情,很容易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也会随着朱自清的描写而留下泪水,这一阅读的过程便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被父爱所感动,想要为自己的父亲去做点什么。

情感教育必须依托教学过程濡染到学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一些变化,从而树立起新的价值取向。近年来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和社会都普遍重视起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离不开其依托的载体,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作品本身的情感去影响和打动学生,才能够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呢?

一、 通过教学导语,为学生和作者搭建产生心灵共鸣的桥梁。

教学导语是语文课堂上的开讲语,教学导语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学习课文做铺垫,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学导语的设计讲究情景交融,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同样是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可通过这样一段导语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

同学们,在今天课文的学习之前,我先来问你们几个问题。首先,在你们心目中,爸爸是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使他们将自己父亲这一角色带进课堂的学习中去。接着继续问他们“那么,谁能帮我描述一下自己和父亲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这一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父亲日常生活的点滴,为下文叙述朱自清先生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做好铺垫。然后再顺利地引出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

是的,每个人的父亲都是平凡的,但都很伟大,今天我要带大家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和我们每个人的爸爸一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共同学习朱自清的《背影》。

通过这段导语的设置,经过这么两个问题的提问,将学生拉入到了课堂的学习中,为他们和作者之间搭建了一条心灵的桥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学便能够很顺利地进行下去。同时,加上文章中作者质朴的语言,对学生情感的感染程度便会加深,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去尊重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

二、 通过课外拓展来提升学生对情感的领悟能力。

我们可以在课后通过开展语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量等形式来拓展学生对语文课情感的领悟能力。

首先,可以将所学的内容付诸实践,比如开展语文主题活动,包括口语活动如诗歌朗诵、话剧表演、辩论赛、演讲等,还有书面化的如日记、周记、摘抄、随笔等等,这些语文课外主题活动都能将语文情感教育有效延伸。

其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课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比如,尝试在一些蕴涵丰富情感的影视作品中选取经典的青春励志影片如《当幸福来敲门》《叫我第一名》《风雨哈佛路》《美丽心灵》等等,推荐给学生,并及时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在观看之后进行深层次的研讨,通过师生间思想的碰撞来“取其精华”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目标。

最后,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也强调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公民教育的”有效方式,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平时广泛地涉猎各方面的读物,包括文史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阅读课外读物实际上有双重的效果,除了得到新的收获外,还可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通过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来提升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情感丰富的文章,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将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世界。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前的准备阶段,充分研究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状况。在课堂的讲述中,力求为学生呈现出一幅风景图,从而让学生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珍惜革命果实,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情感教育的过程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的传授过程中,更利用双向沟通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与家长的进一步情感交流,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应该通过相互沟通的形式来体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师应该通过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很多时候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老师教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有限的,对于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形式来体现。这个过程是从学生指向教师的一个反馈过程。以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形式出现,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又是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加深的过程。而老师在审阅学生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课文想要表达的情感理解的是否正确。如果及时地发现他们在理解上的误区或在判断是非的过程中存在偏差,应该及时找其谈话,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

其次,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加强情感教育。

课堂讨论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情感教育来说,还能够通过相互的交流增进学生在情感教育中的相互影响。相对于老师来说,学生作为同龄人在情感交流方面更容易形成沟通。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起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并在相互的讨论中对自己的价值观加以表述,如果与其他人价值观产生冲突,通过沟通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讨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群体活动,因而参与的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沟通促进学习。通过沟通,学生之间可以寻找到心灵的一个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中的相互帮助,在学生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再次,要增进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必须身体力行。要想灌输给学生一种思想,作为老师自己应该具备同样的思想。正所谓言传身教,只有老师身体力行,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领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除了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还要身体力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德行。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情感品德的陶冶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加强情感教育,既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也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

参考文献:

[1]薛三玲《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天津教育》2001年第4期。

[2]钱爱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学生语数外》2009年07期。

[3]杨丽晶《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张怡《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前论》《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作者单位: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训练部)

猜你喜欢
导语课文情感
导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阳光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本期专栏导语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