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摘 要:在当今较为浮躁的社会环境熏陶下,“人格缺失”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话题。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动力,其健康的人格塑造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本文拟通过对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的梳理,找到其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探讨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的人格培养方向及思路,以期能进一步加强及推动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工作。
关键词:李贽 音乐美学思想 人格培养
引言:李贽(1527—1602),号卓吾。是我国明代中晚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其许多著作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如:《童心说》、《读律肤说》、《忠义水浒传序》、《杂说》等。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既继承并发展儒家“情动于中而行于声”的思想,又继承并发扬道家“法天贵真”,以“恬淡、平和”为美的精神,主张解放人性、自由抒发情性。“这样的美学思想被称为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合理的音乐美学思想。”[1]
一、“童心说”概述
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童心说”出自明万历本《李氏焚书》卷三,是李贽最著名的文艺观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赋予它深刻的内涵及思想价值。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人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2] 该引用即《童心说》一文开端部分,观点明确,“童心”释为“真心”、“本心”,它就像人在童年时期那种与生俱来的,未经任何事故、未受任何社会习俗、社会意识的濡染,至纯至真,心如明镜。
“童心即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非笃实生辉光也……。”[3]童心若被蒙蔽,则言不由衷、学问无根基、辞不达意,不是从内心表现出来的文采美,是无法真诚地绽放其光辉。“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诗何必古《选》,问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4]这里李贽很明确的表明,不仅仅是文章,包括戏曲(即可代为音乐类)在内的美,都是要发自内心的,而评价作品的优劣或成就,也不是由时代先后来定夺的。古不一定优,后也不一定劣。
“童心说”的美学思想其核心就是抒发真性情、做到真善美的统一,笔者认为此学说与当代高校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交叉之处。
二、工科学生人格发展上的偏差
以四川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为例,学院2000余名学生以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城乡规划、建筑学专业学生为主。学生普遍存在“强专业、重智育”而“轻德育、忽品格”的现象,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流水线”
学生们多数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特别重视自己的实验、实践环节,但面临就业、面临社会的检验,这些莘莘学子们却常遭遇瓶颈。工科学生培养的环节中,高校重视知识的灌输、技术的训练,而忽视了心灵的教化及人格的培养,造成“高材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上,技能专业受到认可,但性格、人际等问题阻碍其个人发展。
2、“小皇帝”、“小公主”
“90后”的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为培养其成人、成才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个时代的孩子有个性、有思想,但 “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较为凸显。工科学生做事情、想问题常常都是“我”字开头;与人交流缺乏艺术,给人以冷淡、孤独、盛气凌人;缺乏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
3、“苍白的玻璃心”
工科学生出现精神苍白、审美情趣较低、物质主义至上的倾向。笔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是能分是非、辩真伪的,但对自己的要求却总不尽如意。邋遢着装、粗俗用语、审美情趣较低、酗酒滋事等给人玩世不恭的强硬形象,但高频发生的由于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种种矛盾给家长、学校、社会都敲响了警钟。
三、“童心说”对工科学生人格培养及塑造的启示
1、“童心者、真心也”有助于培养工科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这里的“真”是指人的内心之情的真情流露,李贽提出“童心”——真善美的统一,即在于强调“真”之可贵。在美学意义上,李贽的这一观点与工科学生的“追求个性”的特点不谋而合,但其思想的前提是在流露真情实感、以童心为美的基础上,表现个人的特点。
“童心说”的美学思想启示笔者,工科学生“人格缺失”的现状与社会、教育体制甚至是学科发展都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孩童时期,回到追求梦想的起点,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生活及周围的一切;真实地去面对自己困难与不足;真切地体味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促使工科学生纯洁情感、感恩社会,待人真挚。
2、“最初一念的本心”有助于工科学生情商的培养
为了保持“童心”,就必须谨防僵死的理学思想对内心的冲击。“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的思想强调了“情”的重要性。梅贻琦[5]曾提到:“工科教育于适度的技术化之外,要取得充分的社会化与人文化。”“社会化”、“人文化”离不开“情”。单一理解“情”可为情绪、情感,更深层次就探究“情”即可延伸至个人的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其实就是近年来学者提出的与智商相呼应的概念——情商。
当下,情商与智商同等重要,而工科学生情商偏低导致其走向社会往往会遭遇许多挫折。在高校重视人才培养的今天,除了专业技术化的教育之外,应加大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笔者认为,“童心说”强调的“重视抒发情感”为工科学生情商的培养开启了大门。工科学生由于自身的表现力较弱,所以应鼓励工科学生利用团队训练、辩论、演讲等形式去开发自身的情绪表现力。同时,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主动与人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据资料显示,大学生的苦恼多半来自人际矛盾,而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心里健康的重要指标,因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工科学生男生较多,人际交流水平偏低,加之年龄阶段特性、专业特点等环境限制,人际关系问题突显直接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及学校的稳定和谐。情商从个人层面上的培养,应充分领悟“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努力做到准确的个人定位与客观的他人评价,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将心比心去待人、待事。
3、“童心说”有助于工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李贽美学思想中“童心”是指孩童最初的那一颗未受外界干扰的心灵、眼界,是独一无二的。正是有孩童般的“童心”,才有李贽独有的文学艺术造诣。孩童天真好奇地打量着世界的一切,一件普通的物品常被孩童赋予特殊的比喻与描绘,“把熟悉变得陌生,使感觉重新变得敏锐而深刻”是许多文艺创作者追求的境界。工科学生亦可以效仿这种感觉,在理性的思维中,增添一些感性的色彩;为定理思维增加一丝怀疑的态度,真正的研究也才正式开始。引导学生打破惯有思维,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使学术研究永葆生命力。
注释:
[1]引自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2]引自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下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12月
[3]引自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下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12月
[4]同注释3
[5]梅贻琦(1989-1962),天津人,曾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下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3]李慧.“童心说”的美学内涵再探 [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4]陈丽爽.儒家美学思想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培养的启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5]徐富民.浅谈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1(01)
[6]李媛 赵婧.理工科大学生情商现状的调查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