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综合康复护理中风后遗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2013-04-29 17:40:23曾德军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康复护理针灸

曾德军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综合康复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连续治疗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10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4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0.0%。经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针灸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针灸;康复护理;中风后遗症

根据近年来医学界对于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数据显示,多数患者系脑血管意外所致。如脑栓塞、脑溢血、脑外受伤、脑血栓形成等病症导致患者留下后遗症。研究指出,中风后遗症的病理主要为[1]:患者因体内血液不畅或出血导致大脑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症如出血、坏死、水肿或者软化等,进而留下后遗症。具体表现为患者语言及行动功能障碍,如口斜眼歪、半身不遂、精神意识不清等。本病发病主要是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病程时间长,很难治愈的特点。我院通过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早期实施针灸综合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脑血管门诊收治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经早起针灸综合康复护理治疗的临床资料为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分布为 42岁至86岁,平均年龄为64岁。

1.2 随机分组 纳入病例按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着和治疗组,各40例。

1.3 纳入标准 患者均为知情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有心力衰竭病症。②患者行针灸的穴位处皮肤有感染。③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精神病患者、发病晚期患者。此外如果患者正处于中药治疗期间,在洗脱期后经检测符合试验纳入标准,则可以纳入。

1.5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主要医治原则为调理经脉、疏通气血,具体为体针和头针交替治疗[2]。头针治疗时,选择患肢对侧顶颞的前斜线、顶中線、额中线、顶颞后斜线,选针为30号1~1.5寸毫针,行针时保持针与头皮成夹角为30°,选择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以上至下分3段分别扎入皮下3针,顶中线与额中线各扎1针,行针得气后应快速捻转,保持200~250次/min。体针治疗时:选择手、脚的阳明经为主,此外还应三阴经,如患者为上肢偏瘫,择选其肩、曲池、河谷、外关、极泉;如下肢偏瘫择选择曲泉、丰隆、足三里、阳陵泉、太溪、三阴交、太冲等;如患者为语言障碍择选择涌泉、哑门、廉泉、金津、玉液等穴位;如果患者为嘴歪,择选择地仓透颊车、合谷等穴位。

治疗组: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基础,同时接受综合康复护理[3]。体位康复:根据每个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尽量使患者保持较为舒适的体位,例如仰卧或侧卧于床上,练习翻身动作; 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搬动,则应该为患者在腰骶部或者脚踝等骨突的位置垫空圈,确保血液循环通畅。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帮助患者练习健侧直腿抬高和屈伸髋膝关节,指导患者进行十指交叉平举、上举和侧举,双脚交叉侧移等动作,进而有利于患者的手脚肢体功能恢复。平衡和步行训练:主要为坐、站平衡,动、静平衡及有、无支撑平衡训练,具体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订训练计划,站立平衡的患者方能采取步行训练。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应有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完成步行能力的训练,如果患者为中度偏瘫,则可以采用扶墙或床边等辅助方式进行进行步行训练。训练要适度,不能过度训练。语言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单音、单字的训练,如果训练一段时间后,患者状态好转,可视情况安排唱歌训练,以起到促进嘴部肌肉运动,恢复语言功能的作用。日常生活:如果患者病情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可指定针对性较强的生活技巧训练。例如步态训练、技巧性训练、手功能训练等。从而完成洗漱、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取连续治疗10天满一疗程。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中风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显效: 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并可以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有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了明显改善,并能够扶杖独立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效:临床病症及体征未得到任何改善。

1.7统计分析 采用 SPSS1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 ± 标准差(x ± s) 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0天满两个疗程,最终治疗组患者10例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4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0.0%。经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1。

3讨论

中风为我国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病,经医学研究发现,该病症多数系脑血栓、脑梗塞;脑溢血等病症导致的脑细胞血液不畅、坏死等留下的后遗症。具有治疗时间长、治愈难,发病急等特点[4]。临床常见症状为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斜眼歪等,病情严重的患者长期卧病在床,不能独立生活。对患者自己及其家庭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恢复身体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针灸疗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对于其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效果良好。该方法主要是采用针灸刺激患者的大脑皮层和脊髓,进而由经络刺激运动神经元的修复,再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进行肢体、言语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现代康复医学研究发现:针灸能够对患者肢体产生刺激,进而刺激其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并建立起大脑神经中枢与肢体之间神经的通道从而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针灸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立勤.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6):75-76

[2] 张春凤,艾长山. 中风后遗症的综合康复方法[J]. 中国民间疗法. 2011(09):260-261

[3] 黄壮光. 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 2011(27):153-154

[4] 叶棣荣.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疗养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07):55-56

猜你喜欢
中风后遗症康复护理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疗效观察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PCI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后的康复护理分析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康复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30:20
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