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朝花夕拾》的叙述视角

2013-04-29 13:50毛宇飞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儿童视角

摘 要:《朝花夕拾》中的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是相互转换或交融的,它们的相互作用使封存的往事与现实世界发生沟通并生发出新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朝花夕拾》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作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一生的著作颇丰。《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写于1926年。由于时局的变化,在现实中绝望的鲁迅试图从往事的回忆中寻找精神家园。《朝花夕拾》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了十篇回忆性散文,贯穿了作者从童年到青少年的人生历程。

《朝花夕拾》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述,“我”既是现时的叙述者也是当时故事的参与者。因此叙述者“我”产生了两种视角:一是叙述者从当前的角度来回忆往事的“叙述自我视角”,这里就称为成人视角;二是以当时的经验眼光观察和叙述的“经验自我视角”,因故事本身的参与者是儿童,这里就暂且称它为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建构了两种不同的世界,但这两种视角在《朝花夕拾》中并不是泾渭分明,大多数情况”我“的两种视角是交互融合在一起的。在回忆性的散文中, 作者常通过叙述者的视角对所追忆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重新组合,并且在叙述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现在叙述者的视角介入当时的“经验自我视角”。在《朝花夕拾》中,成人视角的叙述者一直都显在或潜在地存在于文本中,儿童经验视角融合着叙述者的视角来展开回忆,在往事故人的追忆中糅合进了当下的思想情感。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本中,叙述者有选择性地回忆了童年时期保姆阿长与我的几件小事。“我”一开始对长妈妈十分不屑,讨厌她的“切切察察”,不耐烦她的封建愚昧,然而,在听她讲了长毛的故事后,这些反感竟然变成了“空前的敬意”。一本《山海经》就可以消灭我对她的怨恨。通过这一系列对阿长的描写和“我”的情感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儿童淳朴真实的内心世界。儿时的“我”感情转换就在一念之间,原因总是如此单纯。这显然是儿童式的天真,善变,感性的叙述视角。然而在回顾性叙述中使用儿童视角的文本中,是不可能只存在单纯的儿童视角。因为当一个成年的叙述者透过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时,他的视角已经不自觉的介入文本叙述。因此儿童视角中融入了成人视角。当我重新回到童年的记忆,“我”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儿童所认识和理解的范围,而是渗透着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对生活更为深刻和丰富的感悟。历尽世事沧桑的“我”回忆起童年时期那个满床摆个大字,新年一大早提醒并认真等待我说恭喜,给我三哼经的长妈妈时,笔端流淌着的是暖暖的温情和怀念。这些片断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生长于中国农村底层的真实鲜活的长妈妈,她身上不可避免地浸染了落后愚昧的封建思想,同时也展现了她善良、真诚、淳朴的一面。这时的“我”已不像儿时那样带着一种非爱即憎的极端化的态度看待世事,经过岁月的磨砺和人生的积淀,“我”的思想感情变得愈加复杂矛盾,既批判了底层老中国儿女的国民劣根性又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并真切地赞美了苦难中人性所闪耀的光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同样在双重视角的融合中生发出特殊的意味。三味书屋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屋,在儿时的“我”看来和儿童乐园百草园相比,旧学堂三味书屋不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地方。因此有研究者把自由开放的百草园和专制传统的三味书屋对立起来。但仔细探究,其实不然。当成年后的“我”重新回到记忆中熟悉的生活时,融入了成人视角的三味书屋并非是一个完全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地方。屋后小院里折腊梅花、寻蝉蜕、上课偷描绣像,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学堂里那位严厉的先生虽然是一个传统保守的老夫子,但我对先生的和蔼、敬业、认真却暗含着敬重。即便回忆往昔,也因旧事本身和回忆心情不同,显出迥然相异的情致。单纯的儿童视野中包含作者品尝百味人生特有意蕴。成人和儿童视角相互融合折射了作者复杂而深邃的情致,呈现出意味更为深厚的艺术世界。

“儿童视角的复调结构在作者选择视角的过程中已经确立,它是立足于童年的回忆而指向现实的成人世界。”因此,作者在创作《朝花夕拾》时不可能真正的完全沉湎于故人往事的追怀中。作为感时忧国的知识分子,鲁迅在闲静的回忆中思考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命运,关注人类的生存存处境。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从反对白话这个现实入手,回忆了童年时代所接受的封建传统教育。文章以儿童视角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我”出于一种生存本能对《二十四孝图》朦胧的抵触和恐惧心理。可是儿时的“我”对很多事物只是粗浅和模糊的认识,我害怕会被父亲埋入土中,却不知背后是残酷的封建思想在吃人。而“现在想起来,实在觉得很傻气。”作者从童年视角转向了现实的成人视角,以一种自我调侃的反讽笔调道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此时“我”站在更高的视点回忆过往,以平静的笔调不动声色地抨击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对中国思想和人性残害至深,引起读者关于文化和生命成长的思考。《父亲的病》回忆了儿时的“我”因父亲生病寻找各种药引的旧事。儿童的叙述视角中介入了成人的审视视角,质疑和批判“连昆虫也要贞节”。然而这是童年的视角未必能看到的。当时年幼的“我”心里一直期盼着父亲吃了那些名医开的药能起死回生。最后在父亲弥留之际,慌乱中“我”听从衍太太的话,大叫父亲,一直到他咽了气。在童年视角下,“我”面对父亲的死缺乏冷静思考的能力,也没有意识这背后是中国的迷信愚昧在作祟,更不可能自觉形成强烈的反抗的意识。如今看来,当年大喊父亲的举动成为了“我”都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成人视角再一次出现,这不仅是现在的“我”向父亲作出深深的忏悔,同时也在深刻的自我反思中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

回顾往事不仅仅是重拾过去,更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因为“他所能理解的生活方式和意义都不同过去了,而是从现实的断面上进行的。”《朝花夕拾》中现时的成人视角在叙述过程中和儿童视角相互转换融合,使封存的往事与现实世界发生沟通并生发出新的意义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1973年4月版

[2]郑家建 赖建玲:《<朝花夕拾>:“回忆”的叙述学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9期

作者简介:毛宇飞(1989-),女,汉族,浙江宁波人,单位: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儿童视角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