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凌 王俊
摘 要 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对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高新技术带来了新兴行业,如通讯、电子、新材料等。各行各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中、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是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同时,2010年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这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门技术人才,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
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职业学校都在艰难中求生存。
(一)技能型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青黄不接”。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出现了“技工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查和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高级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技师和高级技工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状况现象更加严重。
(二)职业院校封闭办学,与区域经济缺乏联系。
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初衷,主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相当数量的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地方经济的特点和需要,职业院校对当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主要资源、人才需求状况、产业结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规划缺乏调研,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缺乏联系。一些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也没很好地考虑到地方经济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很多职业院校没有开设反映地方经济特点的课程。
(三)职业教育与企业缺乏联系。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基础是“双赢”,只有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利或受益,这种合作才能成功和持久。但现在的职业教育几乎与企业脱钩,加上办学经费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用技能训练的需要,很多职业院校迫于无奈,技能训练流于形式。这样就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技术含量不高,职业稳定性差,有的企业仅仅把他们作为廉价的劳动力。
正由于职业院校在招生过程中缺乏与企业合作,缺乏与区域经济的联系,使得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短缺,满足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另一方面则又是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差,导致招生困难,从而形成了职业教育的非良性循环,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互相影响
(一)发展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而人的素质作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一些教育经济学家通过对人的素质水平与物质生产力的关系研究表明,高素质的社会生产者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正是因为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涉及众多行业众多岗位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占社会劳动力的绝大部分,并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尽管这种作用不易用量化的方式来表明,但这方面的正反事例却众所周知。德国作为职业教育的领头羊,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最有力的保障措施。德国70%的青少年初中毕业后选择“双元制”职业教育。又如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等职业教育出现滑坡,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由1986年的40.5%下降到1990年的31%,造成了生产岗位操作工短缺、产品质量下降。从以上例子可以知道,职业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在提高人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保证职业教育优先发展。
二战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取得卓越成效。如: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等。这些国家的实践证明,国家强盛的关键在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因为今天的科学成就决定着明天的生产水平,而今天的教育又决定着明天的科学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是科学技术,而谁把教育提高到优先发展的地位,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教育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表明,不是等生产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教育优先于生产的发展,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早作准备,走在未来经济发展的前头。当前教育优先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职业教育超前发展。2002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发展区域经济就必须使职业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树立两种市场意识。
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适应市场需要的程度。为此,要确立两种市场意识。
1、抓住机遇、力求自我发展的意识。
职业院校依靠、争取政府支持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仍然把摆脱困境、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希望还完全寄托于政府的观念是落后、保守、毫无远见的。职业院校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关注国家政策及政策变化,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关注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向,寻求地方支柱产业或者企业支持,自谋出路。客观的说,在市场发展变化过程中,既存在严峻挑战,同时也存在良好的发展机遇。谁抓住了新的发展机遇,谁就赢得了发展先机。职业教育以市场为依托,就要置身其中,融入其中,趋利避害,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发展。
2、 注重质量,树立品牌意识。
在面向市场办学的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率反映了社会的需求程度,而社会需求程度又恰恰是职业院校的生命线,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绝不仅仅是向用人单位多推荐几个毕业生而已,它牵扯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系列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荐毕业生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就像产品生产一样,只抓销售环节而忽视生产过程,产品质量上不去,就无法达到畅销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抓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得从抓教育教学质量入手,培养综合素质强,职业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学校品牌自然就会形成,用人单位就会纷纷沓来,学生毕业时就业途径多了,“出口”宽了,那么必然会使学校“进口”宽裕,生源渠道畅通,职业院校发展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二)根据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加强职业教育改革。
1、职业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也应和市场接轨。
全国各地很多职业院校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创造了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氛围。有的院校进一步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到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通过发展产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教学实验和生产实习的基地,并发挥背靠学校的专业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2、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和培训应逐步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要建立学分转换等相应的机制,把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以及相关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起来。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获得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三)争取政策,加强合作,积极办好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政府制定职业教育制度框架,为职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应制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应有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保障。目前,职业教育经费特别是学生实训经费缺口较大,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由于实践技能训练的不足而不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求。其次,政府应协调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的关系,制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使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打造区域性实训基地,实现区域教育资源共享,解决职业教育自身经费不足的问题。
2、学校与企业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双盈。
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在国外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合作教育。目前,国际上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有: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韩国的校企合同“订单”培养模式等。国际上合作教育初期是作为弥补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不足的措施,后来逐步发展,合作教育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既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与机会,也满足了区域经济发展中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积极争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促进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本文系湖北工业大学校级教研项目“电子商务背景下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03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第2版).北京:经济出版社,2004
[3]孙琳.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