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芳
摘 要 在小学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十分关键,也是我国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小学教师和其他小学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问题。而只有对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模式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国小学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创造思维 培养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得以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无论是高等教育、初等教育还是小学教育,都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而从宏观的意义上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存在多种方式和途径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小学生的心智特征并不相同,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对于创新意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教育活动是十分有限的。为此,需要全面的构建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体系,使教师或者小学教育工作者能够在课堂上或者其他的教育教学场合,最大限度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才能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同时,还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在小学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我国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小学教师和其他小学教育工作者首要思考的问题。而只有对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模式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以此为视角,对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国小学教育的实践。
一、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层面
(一)个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创新本就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活动。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受教育者个性思维的培养也同样关键。而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适时的引导,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视角与思路对给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力争做到与别人的思考模式之间体现出差异,当然也不要循规蹈矩,因陈守旧,需要用于破除过去的思想模式,创新思维角度、思维方法和思维路线 。
(二)猎奇思维的培养。
对于猎奇与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早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不断有人加以证明——创新源于猎奇。在居里夫人看来,猎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在莱辛的眼中,那些好奇的目光往往能够看到更多希望看到的东西。可见,猎奇心理的存在被看做是创新思维产生的重要动因。因此,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们需要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悉心的保护,使其能够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长期的保持好奇心。
(三)形象思维的培养。
人类对图画具有天生的敏感性,这从我国的象形文字的出现就可见一斑。因此对小学生而言,需要加大对其形象思维的培养,这将对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帮助。这是因为,图画或者图表能够承载、传播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这对思维的启迪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在对小学生的艺术辅助思维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此外,任何创造或者创新活动都难以脱离想象而存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甚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都需要形象思维的辅助 。从这个角度讲,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教会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丰富的感性物象和事象。这样一来,小学生便能够凭借头脑中已有的感胜形象对社会事物进行重新的塑造和理解,继而形成了自身的价值体系和思维体系。
(四)自信思维的培养。
从常理上将,缺乏自信的人是难以有创造或者创新行为和成就的。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需要培养其自信的心理,在完成对真理的阪依之后,小学教师以及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在观察、学习和求实的过程中能够坚信自身的直观感觉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是因为,只有对客观的说法加以批判和吸收,对现实的事物加以自身的感知和判断,才能获得真知。比如,在观察客观事物时,要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准确的表达自身的感受,力求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准确、全面而生动,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表达出不同的含义,而这些含义可能恰恰是其创新精神的表现。
(五)批判思维的培养。
众所周知,创新思维的产生和构建有多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原创性的创新活动,其产生较少有丰富的现实基础,另一种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之上,完成对其他事物的批判之后形成的创新活动。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智都处于发展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的眼光,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对其加以引导,使其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认清事物的本质,能够对现实的客观事物提出疑问,甚至能够寻找到在别人严重的完美事物的缺陷或者不足,将会对其创新思维的养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这个角度讲,需要鼓励小学生们能够对现实事物进行大胆的批判甚至否定,唯有如此,才能在其长大成人之后勇于破除陋习,锐意创新。
二、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体系构建
(一)鼓励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人类与其他生物最为本质的区别并未使用工具,而是能够更加积极的思考。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更为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有些问题可以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发掘,必要一味学生已经理解了,便一带而过,丧失了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机会,实际上,并不存在没有可思考余地的问题,而恰恰是对这类问题的发掘,能够使学生耳目一新,能够使其领略到其中的奥妙。
(二)强化教师的问题教学意识,提高问题思维价值。
对小学生而言,强化问题意识被看做是培养其创新思维的出发点。可是在我国的小学课堂上,有些教师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擅长”提问,即便有提问的举动和行为,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提出的问题也不具有应有的深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不到应用的作用 。因此,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需要培养其问题意识,只有教师在源头上首先树立起了正确的问题教学模式,才能进一步的将其付诸实践,才能对学生或者受教育者产生直接的影响。当然,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问题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合理的处置,多设置一些具有分析性质或者综合性、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思维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从教育教学的经验来看,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能使其最终沉浸在学习的境地中达到忘我的境界,提升了学习的效果也收获了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在小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助学习,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在课前收集到的相关素材进行组内和组建的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问题的欲望将被激发出来,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之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与培养。
三、结束语
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对小学生而言,创新教育被看做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其智力、思维的统一发展,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为学生创造进行创新思维的机会和途径,将思维的训练与思维品质的培养融入小学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只有这样,小学教学才能在教育的最基础阶段起飞,才能提升小学生的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具有创造力的智力资源。□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新鹰小学)
注释:
袁芳. 以问题为纽带的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106-107.
汪晓华.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2):40-41.
黎少雅. 小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J]. 广东教育,2002(1):55.
刘俊.创新小学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苗子[J].成功(教育),2007(11):9-11.
谷文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