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粮间作的原理与栽培技术

2013-04-29 00:44王存义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行向饱和点间作

王存义

我县黄河沿岸的滩水地既是当地的粮食主产区,又是红枣优生区,发展红枣生产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又将与粮食生产,发生矛盾。针对枣粮争地,我县碛塄农业园区的碛塄、高尧峁、杨庄则等村枣区群众经过多年枣树与小麦、糜谷、花生、豆类和蔬菜间作实践,探索总结出一些科学合理的间作模式和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当地枣粮争地的矛盾。

一、枣粮间作的原理

枣粮间作是根据枣树与间作物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共生原理,利用两种物种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空间差,合理配置,组成前后交错,上下分层的复合型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土、肥、水、光采资源,达到增产、增效,提高收益的目的。

1、时间差与水肥光的利用

枣树发芽晚、落叶早、生长期较短,在4月中旬发芽,10月下旬落叶,小麦则是在9月下旬播种,6月上旬收割,枣树与小麦的共生期只有80-85天,枣树树叶长全,小麦已到了收割期,对小麦的采光影响不大。

5月中旬到6月初是小麦扬花灌浆和成熟期,以吸收磷钾为主,而此时枣树正在抽吊、长叶、分化花芽,以吸收氮肥为主磷钾为铺。而刚播种的谷子等作物尚处于出苗期,需肥量较少,不影响枣树开花座果。所以,枣树与农作物间作、争肥争水矛盾不大。6月上旬枣树进入开花座果期,需水肥也正处于高峰期,小麦则处于收割期,其它间作物处于出苗期,需肥量较少不影响枣树开花座果。

2、空间差与水肥光的利用

枣树的根细虽然以水平根分布较多,但在20cm以下。而间作物的根多在18cm以上的耕作层内,枣树与间作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差异,可以充分吸收土壤中不同层次的水肥资源,提高土地的肥水利用率。

枣树枝叶稀疏,树冠小,具有一定的通风、通光性,而常用于间作的豆类、糜谷为光饱和点较低的耐阴作物,豆类的光饱和点为1.7万-2.5万Lx,而玉米虽然较为喜光、光饱和点在3万-5万Lx,但光补偿点较低,仅为800-2000Lx之间,并具有短光照、高光效的特点。所以枣树与上述几种作物间作基本能满足光照的需要,而豆类的固氮作用又有利于枣树的吸收和利用。

二、枣粮栽培的技术要点

1、密度适宜:

行距大小对空气湿度光照和风速有明显的影响,也是影响枣粮产量的重要因素。经过观察,本地大红油枣,树高6-7m,冠径2-3m,以3m×10m株行距。22株/亩为宜,作到枣粮兼顾获得最大效益。

2、行向合理:

行向对枣粮产量都有一定影响,根据,枣农实践经验,南北行向栽植的枣树,树冠下光照时间较均匀,冠下日积光量较大,东西行向栽植的枣树,南侧距树2m处日光照时数为8.1h,相当于全日光时数的59%,北侧日光照时数为5.2h为全日光照时间的35%,粮食产量受到一定影响,当遇到地形、地貌等条件限制时可因地制宜。山坡可沿梯田或等高线栽植。

3、树高适中:

树体高度与真射阳光量有一定关系,对经济效益也有一定影响,据山东果树所观察提供,6m高枣树,行距15m,减少光照量3.8%,缩短光照时间19%,树高超过6m,必须随之加大行距,从经济集约的观点,枣树以6m高左右为宜。

4、树形得体:

枝叶茂密,树冠郁闭,会导致通风透光不良,这样既影响红枣产量又影响粮食产量,主杆分层形和开心型两种树型,树冠透光通气性较好,冠内外结果均匀,能达到合理利用空间提高红枣、粮食产量的目的。所以每年要对枣树进行科学合理整形修剪。

5、作物配置科学:

枣树与间作物在利用土、水、肥、光等方面存在一定竞争矛盾,然而选择适宜的间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调节枣树与间作物间竞争矛盾的重要技术之一,所以要选择根系浅,植树矮小,耐阴性强,光饱和点低的作物进行合理配置,达到红枣和间作物同时增产的目的。

6、水、土、肥管理适时

在冬季封冻前要浇水一次,以确保红枣在越冬时树体和根系水分充足。在4-5月结合间作物播种浇一次催芽水,在播种间作物时耕地深度要适当,既要满足间作物生长的需要,又不能破坏枣树的根系。一般以16-18cm为宜。要经常中耕除草,减少杂草对水肥的争夺,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在枣树果实膨大期,及时给枣树和间作物施肥和浇水,以确保枣树和间作物对各种营养成份的需要。

小结:通过枣粮间作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农田小气候,调节空气湿度,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所以它是一项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生效和社会效益的成功实践。

猜你喜欢
行向饱和点间作
2023捷途之夜,与捷途汽车一起“行向远方”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海拔和行向对酿酒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安顺山药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晚稻超级稻高产栽培对比试验分析
相似材料极限密度及抗压强度稳定性分析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不同玉米品种及行向对田间漏光率和产量的影响
对一道课后练习题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