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凡力
摘 要:相对于过去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标准是与传统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编班授课”特征相匹配的,不能完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创造适合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就必须探讨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校园外部及内部空间设计过程中的促进与影响。
关键词: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开放性;空间
Abstract:Compared to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is produced by the needing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verall, at pres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ampus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 design standard are based on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class teaching".They can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We need create a campus environme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which promote and influenc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external and the design process of internal space.
Keywords:education model;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openness;space
中圖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090-04
1 引言
教育模式是时代的产物,它在反映着时代教育特点的同时,又影响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建筑空间形态。现代教育模式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素质教育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标志,以人格形成为宗旨。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建筑空间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中国古代书院式布局演变到长外廊串联普通教室的院落式建筑形态,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而产生的。
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基本特征的解读并结合设计实践简要论述了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的相关问题。
2 素质教育模式下的中小学校园设计特征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产生了众多的教育模式,如“主体性教育或教学”、“主动性教育或教学”、“快乐教育或教学”、“创造性教育或教学”、“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等等。这些形式不一的教学改革总体来说,他们都是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进行的具体教学理论或实践方案,仍然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具有素质教育的五个基本特点: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程度的基础性、教育内容的普通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本质的发展性。
相对于过去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等等。
我国目前中小学校园设计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距离发达国家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标准是与传统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编班授课”特征相匹配的,不能完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创造适合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必须探讨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校园设计过程、设计方法及设计要素等诸方面的促进,并赋予相应的内涵,此设计内涵的最显著特征在于其开放性,即创造开放式的新型中小学校。开放式的新型学校主要体现在:“多功能开放空间取代由长外廊连接普通教室的封闭空间形式;学校由以满足“教育”实施为主的空间环境向以满足“学习”为主的空间环境转变;学校空间环境的生活化、人情化;重视室内外环境及空间气氛对学生身心健康及情操形成的影响作用”[1]等。
3 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
3.1 中小学校园空间组成
从空间概念上看,中小学校园空间由校园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组成,二者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与影响,形成典型的“图底”关系。从校园功能上区分,校园空间大致可分为“教学行政区域”、“生活及后勤服务区域”、“室外活动区域”三大功能区域。但由于各功能区域往往包含了建筑室、内外的多重空间,故以功能组成是无法来区分校园空间序列组成的(图1)。
3.2中小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
我们将校园内建筑室内以外的空间统称为校园外部空间,校园外部空间在功能上承担着交往功能、交通组织功能、实践功能等三大部分作用。
3.2.1交往功能
相较与以往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所具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即更注重于对人性的关怀与培养。所以学校在当代素质教育模式下就不仅仅只是个教授知识的场地,她更加是一个让学生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场所,这也是教育工作者时下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设计中创造多层次的交往场所,可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相处,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这类场所包括有校园广场、庭院空间、景观廊道等形式(图2、图3)。
3.2.2交通组织功能
中小校园外部空间作为校外区域至校园内部空间的一个过渡,其承担着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校内区域外部交通流线的组织。设计中较为完善的考虑车行与人行流线,组织起多层次的动态与静态交通,对中小学的校园安全与校园总体环境的塑造是大有帮助的(图4)。
3.2.3实践功能
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场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而各种技术实践、文艺活动、体育活动都需要通过校园外部空间中的校园广场、庭院绿地及体育运动场地来完成(图5、图6)。
3.3 中小学校园内部空间设计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仍以传统的“编班授课”为主,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创造开放式的教育建筑的观点是有冲突的。我们在设计实践中与教育工作者沟通后认识到他们也希望通过对校园内部空间的塑造创造出既不悖于传统,又能够体现出素质教育特征的新时代的中小学教育建筑。校园内部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校园建筑空间,作为中小学校来说,它基本由教学空间和辅助空间二个部分所组成:
3.3.1 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是指日常进行教学活动的空间,按照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来说,它包括有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合班教室、教师办公用房等教学用房组成。我国当前主要教学方式仍以“编班授课”形式为主,其相对应的教学空间主要体现在相同功能,相近尺度的教学空间邻近安排,再配以相应的附属空间。整个校园内部空间就由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等各自独立的教学空间所组成,这也是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园的典型特征。
这样的组成方式由于使用时期久远、普及性广而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随着教育模式的发展,“编班授课”形式下的教学空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传统的教学空间强调以年级为单位,而同一年级的学生个体在智力、理解力及接受能力上都会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的显性结果是同一年级的学生间成绩差异,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共通性,这不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的基本特征。
教育工作者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我们在上海市川沙中学新校区的设计过程中,使用方要求我们摈弃以相同教学功能组合为基础的教学空间组合方式,而是希望我们能够营造出利于师生间交流、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又保留有传统的“编班授课”形式的教学空间。在经过了多方案比较后,我们以大学“学院式教学空间”为蓝本,将不同功能的教学空间及教师办公空间融入一个教学行政综合体中。这样的平面组合方式,将教学空间由单一的教学功能创造成一种可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师生及学生间可良好的互动、交往的内部空间,使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发展自己的认知、情感、能力和个性,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图7、图8)。
3.3.2辅助空间
我国传统中学以走读制为主,辅助空间相对功能较少,而目前新建的中学及大量兴起民办中学多偏向于寄宿制,这就极大的丰富了校园辅助空间的功能组成。从目前寄宿制中学来看,辅助空间主要包括师生宿舍,食堂,体育用房等。这些空间在使用上应考虑合理的场地分区,又兼顾与教学空间有便捷的联系流线。素质教育模式下,辅助空间所承担的也不单单只是服务性的功能,它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交往空间而存在的,如学生宿舍中也应考虑学生的活动空间,各居住空间是以活动空间为中心而展开的;体育用房也应考虑空间使用的多样性,大空间的内部环境所提供给师生的应是一个可开展多种文体活动的内部空间(图9、图10)。
4 结语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归根结底是围绕学生个体来展开的,这与建筑学领域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协调一致的。通过对中小学项目的设计实践,我认为中小学校园的空间营造应首先详细研究和分析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对校园空间所带来的影响,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中小学校园的内、外部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志民,李曙婷,周崐.适应素质教育的中小学建筑空间及环境模式研究.南方建筑,2009.02:32-35.
[3]杨建锋,袁朝晖.基于九年制素质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教育空间与教学方式的关系研究.华中建筑,2012.05:157-160.
[4]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
[5]扬·盖尔.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