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丽芳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中医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加心理干预为干预组,中医内科常规治疗为常规组,干预周期为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病人SDS、SAS的得分,比较干预前后病人心绞痛疗效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缓解病人抑郁、焦虑情绪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干预组的心绞痛疗效也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了病人的心绞痛疗效,起到了疏肝理气、活血化淤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气滞血瘀型心绞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97-02
冠心病病人中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 有研究表明, 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69%~70.4% , 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2.1%~63.4%[1]。抑郁焦虑的存在和心脏病发作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强化[2]。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由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心绞痛,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因此,对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我院心内科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的住院病人。将符合诊断与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按中医内科常规治疗护理为常规组,按中医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加心理干预为干预组,心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干预组32例,男19人,女13人,年龄(55.17±6.57),文化程度大学10例,高中19例,初中3例;常规组32例,男18人,女14人,年龄(57.78±7.43),文化程度大学10例,高中20例,初中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2心理干预方法
2.1临床心理评估
病人入院后,通过观察法、晤谈法、心理测量等手段对病人进行全方位心理评估。
2.2 医务人员的支持
病人患病住院后,最需要是他人的安慰、同情和关心,医务人员及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包括同情体贴、鼓励安慰、提供处理问题的方向和要诀等,协助病人渡过困境。
2.3 家庭社会的支持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亲友探视、陪护。征得家属和病人所在单位的合作,尽可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强化社会支持,为其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解除或减轻心理压力,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2.4 认知调整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来说,疾病本身就是严重的应激事件, 很容易使病人产生负性情绪和不良认知, 通过晤谈找出激发事件、非理性信念及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病人端正对困难和挫折的看法,通过改变对挫折的看法以调节、改善问题。
2.5 提高应对能力
和病人一起去检讨其应对困难问题的方式,鼓励病人采取较为有效且成熟的适应方式。
2.6 行为干预
评估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找出靶行为,选择合适的行为治疗技术,帮助病人纠正不良行为,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3干预结果
3.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经t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说明两组治疗均能缓解病人的抑郁、焦虑状态。治疗后SDS干预组与常规组比较、SAS干预组与常规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说明干预组缓解抑郁状态、焦虑状态优于常规组。
3.2心绞痛疗效比较:
干预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3例, 常规组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5例, 经秩和检验(校正)Zc=2.53, P< 0.05. 说明干预组治疗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组。
4讨论
元代朱震亨《格致余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若肝失疏泄则气机郁结,血运不畅,瘀滞内停,而发胸痹。当今社会,物质文明日趋发达,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芸芸众生往往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追求高品质生活,自缚心重,徜有闪失,所求不遂,最易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而罹患此疾。现代研究发现,肝失疏泄,表现为高级神经活动调节功能障碍,一方面影响冠状动脉舒缩功能,另一方面影响脂质代谢及动脉壁功能,二者皆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达81.125%(52/64)、焦虑情绪达82.8%(53/64)。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既有心理因素又有疾病因素,心理症状同躯体症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严重影响病人康复和预后,所以临床上除了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外, 还需进行心理干预。本次研究中干预组缓解病人抑郁、焦虑情绪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干预组心绞痛疗效也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通过心理干预,“强化”或“弱化”了病人原来的语言行为模式,帮助病人建立了一种新的、健康的语言行为模式,新的生活模式降低了应激反应,稳定了情绪,减轻了神经、肌肉、血管的紧张度,从而缓解了负性情绪、改善了心绞痛疗效及中医证侯疗效,心理干预起到了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银娣, 施慎逊, 陆峥. 老年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 上海精神医学, 2000, 12 (1) : 17-19.
[2]刘淑芳, 贾淑华. 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 2007, 2 (5) : 27-28.
[3]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S].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郑筱萸,中药新药(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