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

2013-04-29 17:07:21王永军
考试周刊 2013年83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生物教学新课程

王永军

摘 要: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从生物新课程标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 生物教学 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授人以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1.培养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在思维过程中,发散思维起到主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引导学生吃透问题、把握问题实质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势,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运用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尽量地拓宽思路,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或顺向、逆向、纵向、横向的灵活而敏捷的思考,从而获得众多的方案或假设。唯有“发散”,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从不同方面思考,才能深刻地理解、巩固并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问题的讲解应该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即条件发散、过程发散、结论发散,强调思维的发散,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2)先求思路的数量,再在数据中求质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让思路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立体型、辐射型思维方式。集中思维正相反,是一种将被拓宽的思路向最佳方向聚焦的思维方式。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得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应当设计具有多种答案的题目,旨在获得各种各样的答案,而不是一个答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可采用概括性评价,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集中思维训练紧随发散思维训练之后,从数量中求质量,它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如学生自然选择学说时,结合当地棉铃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是造成棉花减产主要原因的生产实际,向学生提出:“怎样消灭棉铃虫?”学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治虫方法,如用人工捉、用大剂量农药、利用棉铃虫的天敌、用性外源素干扰成虫交尾等,思维充分发散。然后与学生共同分析各种治虫方法的优缺点,从中找出最佳方法。经常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可以控制的形象思维。由于想象没有任何框框,可以任意飞跃、演变,甚至无中生有,所以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学生,他思考问题必然思路狭窄,也不可能有很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首先可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再造相应的新形象。如根据课本文字的描述和插图,让学生回答出以下细胞的主体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如在学习生命的起源这部分内容时,一开始就可启发学生想象几个问题:你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原始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在讲完生物的进化时,可以给学生留下余味无穷的问题:“现代人类还会进化吗?经过亿万年后人类会变得怎样?是否会有外星人?”经过引导,可以使学生冲破原有框框的局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潜能,并有所创新。

3.“敢于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由于逆向思维善于与常规思维唱反调,因此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基因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吗?显然不是。因为对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来说,基因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断。当遇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根据逆向思维的原理,反过来从结论入手,由果到因,往往能化难为易。如市场上可见到发育不均匀(凹凸一匀)的西瓜,若切开观察,可见其凹侧部分的种子发育不良,原因是什么?若按常规从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方面分析,将一无所获。若反过来从本质到现象逆向推理,就会使学生猛然领悟到果实发育不良是因为缺乏种子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4.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联想是大脑的一种跳跃式信息检索方式,从一个事物的现象、特征、变化可以想到另一个事物的现象、特征、变化,而这两个事物之间并不一定有逻辑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联想,可以通过知识间的某种联系,增加知识的有序性。如从细胞的结构可以联想其功能、从有丝分裂联想到减数分裂。若知识间没有直接联系,则可通过中间过渡性事物来展开联想,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例如细胞分裂和物质代谢并无直接联系,可利用这些变化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特点,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由于联想可以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因此能使思维更加流畅、灵活,加强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5.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那些抽象的概念、定理、公式,若直接给出则效果总不太理想。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逐步过渡、上升到抽象,才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通过直观因素解决抽象问题,进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观察力和概括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无疑有莫大的促进作用。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亮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3).

[2]李巧.数学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探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11).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生物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12:01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0:17
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5:41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4:05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