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增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2013-04-29 22:54:10邱燕
考试周刊 2013年83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任课教师

邱燕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效性,达到教学目的,本文提出任课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实效性 任课教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2005新方案”规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根本任务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性质和基础课的内容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有自己的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不是随便应付的。如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实现“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目标要求,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基础课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良好的师德

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基础课教师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因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中,基础课更多地强调“德”的问题。任课教师自身是一个身正品端、趣味高尚的人,是一个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这是构成基础课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源泉。一名基础课教师即使知识渊博但德行低下,也不配并难以承担育人使命。道德素质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结合,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统一。衡量一名基础课教师道德素质的高低,人格力量和法律意识的强弱,一个重要的标准在于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学生评判教师所教所言是否可信,往往也首先从教师自身能否说到做到开始。

具备良好的师德还要求任课教师尊重学生。基础课教学实效性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由不成熟到成熟,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接受教育,但外部的教育影响能否进入学生的内部世界,并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知识、能力,形成某种素质,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只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才会取得成效,且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希望老师不要把它们看做是不懂事的孩子,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思想和应有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生活,处处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如果学生自身有一种自我肯定的意向,就会从内心深处萌发一种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真诚愿望。这是推动他们主动自觉接受教育的巨大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女儿,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同时,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就会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朋友,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教师的一片爱心。在这种心理接近、感情认同的条件下,教育者的要求就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心服口服。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采取歧视、看不起、讽刺、挖苦,甚至有侮辱人格的态度和做法,就等于在师生之间筑起了一道感情屏障。心灵不同,感情相悖,教育者的要求就很难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也就不能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所以,要教育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这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秘诀”。

二、广博的学识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马卡连柯的告诫,完全适用于基础课教师。基础课教师必须有广度、有深度地、全面地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

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基础课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基本要求,这不仅是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也是学生的需要决定的。基础课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教好基础课,首先,必须与时俱进,学好政治理论知识,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课教师应该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甚至是专家,应该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等知识,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都是基础课教师不可或缺的。其次,基础课教师同时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几乎涉及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和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等各个层次,以及文学、艺术、美学、数学、生物、地理等大量的学科知识。因此,基础课教师没有广博的学识是不合格的,是不可能上好基础课的。

当前社会是一个知识化的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的知识容量在不断增加,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所以基础课教师不能满足于课堂,满足于教材,必须不断自我丰富和提高,构建符合学科特点的知识网络结构,以宽广的知识面赢得学生的心,以知识性、趣味性的教学达到教育目的。

三、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对于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根本保证。因此,提高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1)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基础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除了传授知识这一基本目标外,借助课堂教学这一平台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等方面都应该成为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综合考虑,而不仅仅是把书本的知识讲完就可以了。(2)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基础课教材涉及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生以前知道的或者学习过的,所以基础课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显得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任课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重点突出,难度、深度恰当。以教材原有体系为框架,加入适当的案例,用案例解释理论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这样就会显得整个课堂教学生动得多,学生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3)课堂教学方法手段设计的能力。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应与教学目标、内容匹配,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展示思维过程,新旧知识联系自然。教学组织管理民主,气氛活跃。反馈及时、交流多向,评价激励科学有力。

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较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教师口头表达科学准确、简洁易懂,逻辑严密、生动能吸引学生,这对基础课教师来说也很重要;较强的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充分恰当地运用身体的位置、姿势、动作与表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

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基础课教师要有善于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善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善于营造课堂教学环境的能力、善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纪律的能力、善于反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评价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能力、善于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强的人格、情绪的感染力等。

总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任课教师是核心。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良好的形象吸引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以促进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能力,教学就会有好的效果,基础课一定能成为使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课。

参考文献:

[1]王荣德.教师人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P132-133.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性任课教师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教育(2018年55期)2018-01-28 21:38:20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长江丛刊(2017年7期)2017-11-25 05:42:32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22:10
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微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初中体育学生体能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新课程(2016年2期)2016-03-02 05: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