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磊
摘 要: 本文对创设物理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四种引入的方法,并结合教材列举了多个教学实例。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情境 创设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导入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了。新的理念要求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是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导入方法种类繁多,教师应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笔者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作总结。
一、利用故事创设物理情境
用具有悬念的生动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参与教学,或采用物理学史和科学家献身科技事业的事迹或物理规律发明的历程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意志品质,产生献身科学事业的愿望。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探求知识奥秘的能力无疑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学习《电流磁场》时,给学生讲述18世纪末,年轻的奥斯特受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启发,想象电、磁和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在一段时间内,他一边思考,一边实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终于发现了课堂上像是偶然实为必然的规律,揭开电磁新时代帷幕的故事。又如在上《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前,先给学生讲个故事:传说,两千年前,叙拉古王国的国王找人制了一顶漂亮的王冠,但不知其是不是用纯金制成的。于是就请阿基米德鉴定,但不准弄坏王冠。阿基米德冥思苦想许多天,没有结果。一天,他到盛水的浴缸中洗澡,当他跨入浴缸时,他注意到浴缸里的水向外溢,顿时豁然开朗,兴奋地喊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从而发现了一条重要的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再如在“动与静”的相对运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真实故事。
“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学习方式。巧妙地利用有悬念性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动、新奇的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实验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兴趣,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引入新课,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如讲《观察水的沸腾》时,可先做纸锅烧水的实验,一下子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在讲《摩擦力》时,做用筷子提米的实验;在讲《凸透镜》时,做透镜引火的实验;在讲《大气压》时,把小试管放入大试管内,倒放过来小试管受到重力的作用会下落。现把大试管里倒满水,把小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再倒过来,小试管仍受到重力的作用,再加上大试管内水对小试管的压力,小试管不下落反而上升。要想知道小试管为什么上升,学完了大气压强的知识你就知道了。对《变阻器》一节的引入,可采用如下演示实验:出示彩色可调亮台灯,将其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使之发光,然后调节旋钮使其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设问:为什么?出示收音机,打开并调节音量旋钮使声音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设问:为什么?教师简答:因为在其电路中接入了一种元件——变阻器。通过这些实验引入新课题,效果很好。
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实验中大都表现得非常活跃,因为实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提倡:“加快多种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全面整合”。运用多媒体将形、声、光、色、动、静融入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可使学生获得用语言难以代替的丰富感性材料。教学实践证明,在物理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营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可以采用放录像的方法引入。通过录像片“火的警示”,学生对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火灾场面可谓印象深刻。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讲解光现象时,我播放了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和白塔的图片,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怎么会出现如此五彩缤纷的景色呢?由此引入新课,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界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科学的过程中。
四、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中,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高速公路上要对不同的车型进行限速呢?2.为什么从高处滑下的滑板运动员的速度越来越快呢?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物理情境的创设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互相结合,只有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创造更适合学生的新课导入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