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唯
摘 要: 传统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中已经不能适应新教改的要求,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新的教学方式。文章利用数学建模的有益平台,对某经济类高职院校生统计学课程进行PBL课程设计和教学实验,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照组的比较分析进行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得出在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中探索和推广PBL教学模式是有学生基础和发展前景的。
关键词: PBL 高职院校 《统计学》课程教学 数学建模 教学实验
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统计学》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涉及的内容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的理论型基础部分)和专业统计学(统计学的应用型实践部分),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基础课程。长期以来,《统计学》没有像其他公共课,如高等数学、大学外语等基础平台课那样得到充分认识和应有重视。《统计学》的教学几乎还采取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PBL教学法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是基于现实世界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教学法在西方的教育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西方主流教学模式之一。与传统的以讲述为基础的LBL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问题中;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协调解决问题,从而感知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社会科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配合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一些课程教学中对PBL教学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首先是在医学教育领域开展,然后渐渐地推广到了其他课程,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PBL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被提出,如PBL教学法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现行高等教育这一国情,大学新生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和分本位等因素影响,对新兴教学模式的认知及对师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性存在一定障碍,这也使得应用PBL这种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随着近年来大学生数学建模的深入人心,高职院校专科生广泛参与队员选拔、知识培训和活动竞赛,有了这样一个良好平台,笔者在《统计学》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开展PBL教学的实践探索
《统计学》课程开展PBL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及班级选择、问题设计及教学实践、教学考核及效果评价三个阶段。
(一)问卷调查及班级选择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选择了即将开始统计学课程的专科二年级会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48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
表1 统计学教学意向问卷统计表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46.41%的学生“不了解统计学”,46.0%的学生“了解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82.14%的学生“希望教师补充社会案例”,73.92%的学生“希望进行互动式学习”。
测试的教学班最终选择为2011级会计专业方向的124人,2个教学班。
(二)问题设计及教学实践
统计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问卷设计、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和应用分析四部分,以下给出几个部分的问题设计。
在统计学的第一部分:问卷调查的设计,可以在课程起初留下作业,让学生每三人一组设计一个有关大学生旅游消费方式的问卷调查,要求自我完成问卷制作和数据搜集,然后进行汇总和评比,在正式的课堂上,利用理论教材对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顺序进行一一说明,让大家逐渐理解自己设计的问卷的缺陷,为什么同样的问卷调查结果却良莠不齐、响应率差别大、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等疑问。通过互动交流和自我审视,学生会逐渐明白问卷设计的重要性和关键点,体会到统计学的有趣和难度。
在统计学的第二部分:概率知识,这部分相比较而言是易懂的,在课程开始之前留下任务,发动学生进行生活中的概率常识的搜集和展示工作,鼓励学生对中学知识的回忆和再利用,并且增进对概率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关联度理解,其中老师可以推荐几个搜索的渠道,如网络、纪录片和书籍等。在正式的课堂中,可以组织一部分准备比较充分的学生进行课堂演示,还可以通过情景剧表演展示自己所搜集或发现到的概率常識。而老师也可以适时播放Discovery系列纪录片开展“现实生活中的概率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在充分的刺激和诱因下,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会不断被挖掘出来。
在统计学的回归分析部分,可以首先提出疑问:“什么是回归?”“GALTON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生活中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用回归解决呢?”鼓励大家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查询,了解回归分析的定义、由来、数学原理、案例分析和计算机的操作,同样通过GALTON先生的生平和贡献,可以进一步进行美育和德育熏陶,塑造青年学生的社会良知和培养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考核及效果分析
通过测试班一个学期的统计学学习,在课程结束的最后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见表2,可以发现有91.79%的学生“肯定PBL探索教学方式”,79.88%学生“希望以后继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84.39%的学生“对授课教师满意”,57.08%“愿意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表2 PBL教学效果反馈问卷统计表
同时,期末2个教学班的统计学考核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和其他仍然采用工LBL教学方式的对照组教学班成绩大同小异,没有显著差异,这也说明虽然PBL的教学方式比较生动有趣,但是作为新生的课堂名词,在初期探索阶段仍有很大的改良和进步空间,另外,惯有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笔试为主,而采用PBL教学所获得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验证,这需要进一步试验和分析。
三、结语
PBL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有利于职业探索、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弥补了应试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缺陷和不足,易获得专科生及社会的认可。总之,PBL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值得借鉴,但如何与我国现有的专科生教育模式相融合,进一步建立符合我国专科生教育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将是PBL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马勤生.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教学研究,2002,(08).
[2]李乔祥.论数学建模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4,(01).
[3]谈乃申.因地制宜,不断提高教学实验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85,(01).
[4]刘慧.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回顾[J].化工高等教育,1997,(02).
[5]蒋利平,董玉成.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独特魅力[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02).
[6]刘宝炜,刘凤华.关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推动数学教学改革[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7]珠算式心算教学实验的前瞻[J].齐鲁珠坛,1997,(05).
[8]戴牧民,吕跃进.数学建模教学与数学建模竞赛的历史背景与意义[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2).
[9]陈浩.教学实验消耗物品的经费定额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88,(03).
[10]叶其孝.挑战和机遇——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十一年有感[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6,(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