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摘 要: 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语文教学的活力,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双方共同展示个性提供机会。
关键词: 联系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 优化措施
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新理念。本文就谈谈如何使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一、贴近社会生活,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素质
充分利用自然、人文、历史资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句话朴素地道出了世间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的哲理。日出日落、风霜雨雪、名山大川、草长莺飞等形成了无比奇妙的自然奇景,人类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创造了诸如文学、艺术、音乐、舞蹈、体育、书刊、影视、网络、园林、建筑等无数神妙无比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我在教学中,注意结合课文有意识地让学生从身边做起,注意搜集资料、练习观察、学习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接触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的过程中,他们会产生许多疑惑,这就驱使他们去询问长辈,去了解和认识。这些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自然、人文、历史知识的积累。当试着把这一切表达出来的时候,他们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二、课外延伸,升华认识
在教学中,我尽量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故事情节,补充课文内容,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升华认识。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在板书小结后,我进行了课外延伸: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为此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下,环境保护已成了21世纪的主题。为了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环境应从一点一滴做起,作为五年级的小学生,你准备怎样从身边做起?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全班兴致盎然地交流后,我又进行了动情的总结性陈述。这样,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根本出路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的观念便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同时环保教育也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渗透进了学生心头,挥之不去。再如通过学习《蛇与庄稼》,学生认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们就要利用它指导学习。从每次活动或每种学习方式的结果中分析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如“及时复习巩固能提高学习效率”),得出失败的教训(如“马虎容易出差错”),从中找出某个原因必将带来某个结果的规律。这是不断提高科学认识和培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启发想象,诱发情感
想象力是智慧的翅膀,学生动情的想象可使人的智力活动突破个人的局限,以“有限”深入“无限”,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时,我先让学生看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挂图,并配以枪炮声,再联系平时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战斗镜头,想象红军激战泸定桥的场面,接着让学生按“桥上、橋头、桥下”的顺序说说想象的情景,由于情境的创设缩短了时空距离,并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依据,学生想象生动,描述具体,情感真挚,充分体会到了战斗的残酷激烈和惊心动魄,对具有大无畏精神的红军战士顿生崇敬之情,最终形、情、理交织在一起,读得入情入境,感人至深。这样,就把优美的语言文字想象成了生动的画面,把“话”变成了“画”,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又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利用家庭、社会、校园文化资源
主要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氛围、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校园文化、校园环境等。现在家庭中的小孩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容易产生自私、任性、傲慢、偏激、脆弱等不良心理特征。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家庭是学生的摇篮,家庭教育主要是亲情教育,对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应在“爱”字上下工夫,让学生学会关爱别人。赏析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时,我就充分利用他们的家庭资源,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回忆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对于他们是否尝试过关心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这方面学生有着说不完的体验,对文章就有了更深的理解。理解、关心家人固然很重要,同时关注社会也很重要。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缺乏起码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就很难培养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自然就难以培养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的现代意识。多方面了解生活、社会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阅历,开阔视野,思想逐步成熟。多观察、多听取、多思考,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能够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在学语文、用语文。听的时候,能听准别人讲话的中心意义:说的时候,能说清自己的观点,写的作文也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总之,生活如沃土、似根基,有了这肥沃的土壤和发达的根基,语文教学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生活处处有语文”已是一种共识。因此,语文教学应力求接近生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