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究

2013-04-29 22:30唐启颖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大语文观方法策略阅读能力

唐启颖

摘 要 大语文观强调语文本身源于生活,人们又时时借助语文来参与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改造生活、创造生活,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人一旦脱离了社会生活,头脑就会空虚,思想感情就会枯竭,语文能力也就丧失了生活的土壤。所以学生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相接触,坐在教室里一味接受枯燥乏味的语文训练,肯定收不到好效果。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智力活动。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阅读能力 方法策略 大语文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096-02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同样也是老师的个性行为。”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个性的体验感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农村学生阅读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培养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主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

农村初中相对来说,地理位置偏远,先进的理念和各类信息传递的周期长,导致城乡教师和学生水平客观存在地域性的差距。受这种条件的制约,农村学生日常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大众媒体广播、电视等,书籍来源狭窄、量也不多,课外阅读量少、质量也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缺少指导,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任状态;二是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因为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父母或老师安排和规定的,缺乏自主性;三是农村学校图书不多,还都是一些旧书,时代性不强,使学生无课外书可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是学校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五是家长存在错误想法。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观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视为是浪费时间。六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由于受到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一味的追求分数,功利性很强,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没有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缺乏评价的积极引导,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这每一个因素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都十分重要,不容忽视。

二、不断积累,拓宽视野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

阅读教学必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知识的积累,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人文科学和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自然科学领域里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科的研究概况,也就是大语文教学观。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中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上述各领域涉及的知识,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阅读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于是,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要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基本知识的积累,拓宽知识面。注重积累,表达真实,训练思路。要求学生重视平时的生活积累、材料积累和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记录平时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以及从课内外各种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中获得的知识材料,要求学生随时摘录或做索引,以备查阅选用;通过各种机会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与习惯,有时要做前期专题性观察,把锻炼表达能力与生活实践直接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查阅报刊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三、掌握阅读方法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关键

一篇文章,涉及到的读点不外乎标题、作者、体裁、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手法及表现手法等,教师可帮助学生设置相应的阅读方法,供学生课外阅读时选用。我在教学中运用 “初读——细读——品读——归读——反读”五环节指导学生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初读,又称速读,指刚刚接触一篇文章时的浏览阅读环节。此环节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结构,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大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细读,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学生弄清文章的体裁,掌握字词,明晰文章段落以及各段落主要内容,基本弄清文章行文思路。

3.品读,此环节又叫做“研读”,是指对文章中涉及的具体要点知识,尤其是中考试题中出题频率较高的“考点”,进行系统梳理,认真研讨,掌握结论。

4.归读,要求学生一边读文章,一边总结所了解的知识,归纳整体阅读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形成个案。

5.反读,指学生通过思考、质疑、交流、反思等程序,对文中涉及的人物、事理、情感等进行拓展分析,从多个角度回扣文章主题,加深对阅读文章的印象,最后做好读书笔记。此种方法独立性很强,非常适合学生课外阅读。

四、正确处理博览和精读的关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延伸

博览就是广泛地看书,目的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了解大致内容。

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要认真地做读书笔记。数学家张广厚在谈起学习一本数学小册子时说:“这篇论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老用手摸这几页,白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线。这样反复学习,对我们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的爱人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和吃书一样。” 精读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博览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博览,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逐词逐句爬行式的阅读;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博览,就会造成基础不扎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博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增国.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2,(18):15-23.

[2]蔡京玉.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大语文观方法策略阅读能力
“大语文观”背景下的初中“大阅读”模式教学分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浅谈大教育观下的语文改革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