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3-04-29 18:31肖惠煊周建中莫焕桐王奕忠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

肖惠煊 周建中 莫焕桐 王奕忠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我院2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观察组),对照组(正常健康者)25例,对两组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D3+,CD3+CD4+亚群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其CD3+CD8+亚群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CD3+CD4+/ CD3+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 结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增高,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明显,与该病免疫机制有关。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中图分类号] R554+.6;R446.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9-124-0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由血小板自身抗体诱导血小板破坏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ITP起病隐袭,症状多变,感染时除发现血小板减少外,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皮肤瘀点和瘀斑[1]。目前临床病情复杂的准确诊断有一定困难,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已成为ITP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季评估预后的只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入院治疗的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男15例,女20例,年龄17~54岁,平均(38.5±5.8)岁,均为出诊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的相关ITP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免疫性疾病。对照组35例为正常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肝肾功能正常,无免疫性疾病,外周血细胞计数正常,男16例,女19例,年龄18~56岁,平均(38.9±5.5)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鼠抗人CD3- PECY5/CD4-FITC/CD8-PE三色标记和同型对照鼠抗人IgG1-PECY5/IgG1-FITC/IgG-PE均购自法国Immunotech公司。Beckman Coulter EPICS XL型流式细胞仪购自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

1.2.3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检测 采取患者新鲜的100 μL抗凝血标本于样品测定管内,标出处理采用CD41-PE进行荧光标记处理,然后分别以鼠抗人IgG(γ)-FITC、IgM(μ)-FITC及IgA(α)-FITC单克隆抗体标记血小板,并且用同型对照单克隆抗体同法标记并处理对照组样本,洗涤后待上机检测。将流式细胞仪调整最佳工作状态后,以血小板设门,每份样品收集检测1000个细胞,分别读取CD3+、CD3+CD4+和CD3+CD8+亚群的百分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样本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血小板自身抗体诱导血小板破坏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黏膜及皮肤出血,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如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根据患者具体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血小板持续减少时间等,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常为自限性,慢性型好发于青年女性,多发病于2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绝大多数慢性ITP患者缺乏前驱症状或病因。ITP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慢性ITP起病隐袭,多数患者病因不清少数与感染有关。目前研究普遍认为是机体细胞免疫异常导致血小板自身抗体产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体液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加、骨髓巨核细胞损伤或功能异常使血小板产生降低,目前有更多的研究证实越来越多的淋巴细胞异常存在于患者体内,可能是ITP发病起重要作用[3]。血小板自身抗体可能来源于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血小板骨架蛋白或糖蛋白(platelet surface glycoproteins,GP)如GPⅡb/GPⅢa、GPIb/IX产生的自身抗体并结合在血小板膜上,也可能是血清中抗体分子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血小板表面的粘着或覆盖。目前很多研究结果也表明,ITP患者除自身体液免疫异常外,还伴有细胞免疫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及功能改变与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感染发生时,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和C3b受体数量增多,亲和力增高,使裹有PAIgG的血小板更易被破坏[4]。同时,细菌可直接损害巨核细胞,使血小板的产生减少。

临床上对ITP患者的诊断技术主要以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associated immunoglobin,PAIg)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为主,慢性ITP患者曾经接受长期多种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术等),可抑制抗体产生,导致抗体滴度未达到检测最低限。因此,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对于初诊患者的意义较大[5-6]。本研究通过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D3+、CD3+CD4+亚群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其CD3+CD8+亚群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CD3+CD4+/CD3+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通过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情况,提示T细胞亚群水平及分布异常在发病过程起重要作用,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因此动态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对于了解ITP患者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均有一定意义[7-10]。

[参考文献]

[1] 张淑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087-2088.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1.

[3] 周静,廖娟,蒋能刚,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抗体的表达及其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3(6):246-250.

[4] Olsson B,Andersson PO,Jacobsson S,et al.Disturbed apoptosis of T-cells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Thromb Haemost,2005,93(1):139-144.

[5] 孫雨梅,张彦明,何广胜,等.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9(21):469-473.

[6] 龙珍珠玛,郎涛,王燕,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7(5):16.

[7] 雷树勇,陆爱权,陈海云,等.急性ITP患儿外周血CD4CD25Tr细胞及其与IL-18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41-42.

[8] 滑劲咏,陈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11):85.

[9] 俄静,夏小军.益气摄血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3):78-79.

[10] 李彦格,李慧霞,张红梅,等.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4-15.

(收稿日期:2013-04-08)

猜你喜欢
T淋巴细胞亚群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分析
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免疫制剂配合外用贝复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分析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S100B和NSE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恶性血液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研究
胸腺肽对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体液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检测对肺癌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意义
胸腺肽α1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