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小学品德教学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3-04-29 13:56滕雷锋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班级文化建设资源整合

滕雷锋

摘要:着眼于品德教学与班级文化建设,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的共同,笔者试图从环境资源、活动资源、人际资源以及学习资源等方面,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有机融合进行探索,阐述其可行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品德教学 班级文化建设 资源整合

一、整合品德教学与班级文化建设是提高德育效益的必然选择

品德教学和班级文化建设都涉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两者统一于学校的德育。如果把德育比作一辆车,那么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就像拉车的两匹马。只有步调一致,并驾齐驱,方能快速前行。而如果各自为政,各奔东西,非但速度慢,还有可能停止不前。现实情况也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两大阵营,班主任和品德老师往往是你擂你的鼓,我吹我的号,彼此都按各自的目标,使出浑身解数,引领着学生走向期望的康庄大道。班主任绝对强势,一声号令,孩子各个响应。而品德老师要弱势得多,布置的任务常常要打折扣。原因很简单,不是一个调,不同一条路,学生都要吹一遍,走一回,时间精力都不够,只能蜻蜓点水,要么就看谁更有威信,更有魅力。越是轰轰烈烈越是彼此削弱。这不能不说是德育低效的因素之一。

造成德育这种少、慢、差、费现象的原因,归根究底是教师没有用系统论的观点将这两项工作科学的整合在一起处理应对,使各自的工作变得非常被动,整日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逐渐迷失在重复、繁琐的班级事务中。

因此,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紧密结合,把共同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对减少老师重复的教育工作,发挥班级整体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整合品德教学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与理论依据

1. 梳理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两者具有很多公用的教育资源

班级文化建设和品德教学,都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为核心的,两者在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上,有很多共通之处。笔者按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需着力的方面,与品德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从环境、活动、人际、学习四大领域进行梳理,具体见下表。

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内容公有资源分类表

公资

源类型

班级文化建设

品 德 教 学

源 教室布置:

1.墙面文化

2.绿化角

3.阅读角 一上二单元:《我喜欢我们班》

一下二单元:《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我们共庆六一节》,四单元:《多彩的课余学习》

二下二单元:《班级风景线》、《班级小明星》、《我们的班级报》

四上四单元:《做班级的小主人》

源 1.社团活动:阅读写作、体育、艺术、科技等。

2. 节日庆祝活动:三八妇女节、清明、六一节、中秋节等。

3.少先队活动:四项竞赛、雏鹰争章等。

4.传统教育活动:学雷锋、爱鸟周、公民道德宣传月 一下二单元:《我们共庆六一节》

二上二单元:《我爱秋天》、《中秋节》、《国庆节》

二下二单元:《班级的荣誉》、《一次运动会》、《班级小明星》、《我们的班级报》

四上四单元:《集体处处有规则》、《做班级的小主人》、《集体力量大》

四下四单元:《节日大观》

五下一单元:《从四大发明说起》、《悲愤的吼声》;二单元:《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六上二单元:《民风民俗大观园》、《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

源 1.同学与同学的交往

2.老师与学生的交往

3.孩子与父母的交往

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一上一单元:《我喜欢我们班》、《我们一起做》

一下三单元:《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我帮你,你帮我》

二上四单元:《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

二下一单元:《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向你学习》、《嫉妒真的要不得》、《竞争与合作》

四上一单元:《诚实是金》、《我该不该这样做》、《当冲突发生后》;三单元:《你是我的好朋友》、《集体处处有规则》、《做班的小主人》、《集体力量大》

五上三单元:《诚信真可贵》、《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同行》

源 1.班风

2.学风

3.班级格言

4.班级中各类优秀的评选:“周好学生”、“月优秀学生干部”、“班级明星”等。一上一单元:《上学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在学校的一天》

一下四单元:《我爱学习》、《我会学习》、《兴趣与坚持》

三上三单元:《问号之歌》、《做学习的有心人》、《生活处处是课堂》、《寸金难买寸光阴》

通过梳理,可以清晰地发现,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有许多可以相互利用的资源。用系统论的观点,整合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可以使两者有机融合,达到教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之目的。

2.课程标准为整合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同时,课程标准又为教师解放思想,建设学科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向:“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程延伸活动来配合。”这样的导向为老师系统、整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3.班主任兼课现象是整合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的现实基础

从班主任任教学科来看,一般的班主任老师都兼任品德课的教学。因为他们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明白学生在不同时期的需要,同时他们更是学校实施各项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校内外每一个部门每一条线落实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教育的前提是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利用班主任来实施品德教学,其教育的效果比一般的老师要好。这在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改革的今天,是学校在安排教师教学任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整合品德教学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着眼于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类同,笔者从环境资源、活动资源、人际资源以及学习资源这四个领域,对两者有机整合进行探索研究。

探索一、整合环境资源,共建育人环境

如《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其教学目标有:(1)知道班级美化,能给大家带来愉悦,乐意为班级美化做出自己的努力。(2)能为班级美化出点子,根据班级特点发表自己的建议。(3)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保持班级整洁、美观。按正常教学本课教学需要到学期第二个月才会上到,我将其提到了开学的第二周,与班主任布置教室工作结合起来,安排了以下四个板块:

板块一、寻找风景——我们去采风:参观布置整洁有序的班级,寻找发现其他班级布置得漂亮、实用、独特的地方。

板块二、构想风景——我们来设计:交流参观的心得和受到的启发,引导孩子们各抒己见。共同来设计自己的“家”。 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充满着奇思妙想。

板块三、创造风景——我们来美化:讨论、确定教室布置的方案,一起动脑又动手。

板块四、延续风景——我们来维护:成立护绿小队、板报小队、阅读小队等进行维护和更新,保持教室整洁、美观。

在整个布置教室的过程中,从采风寻找风景开始,就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别具匠心地去设计,强调教室布置要张显班级的个性,以便形成班级鲜明的个性风气和集体观念。学生在整一个过程中都以班级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其中,为教室布置献计献策,忙前忙后,不亦乐乎。而真正落实在品德课学的只有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中的讨论确定方案。

探索二、整合活动资源,共享有效活动

活动内含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路径。然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活动时存在这样的现象,前者学生活动充分,但活动后的提炼往往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当问题再次出现时,班主任就会采取说教的方式。而后者教师常常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没有充分活动就急于总结提升,活动流于形式。如果用系统论的观点,把两者整合起来,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整合活动资源,要求在制订班级学期工作计划和品德教学学期计划时统筹考虑,把目标相同的活动调整安排在同一时段,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层次与递进关系,从而有效达成目标,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如《集体处处有规则》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的第3课。此课教学按一般进度要到11月中旬。教师在课堂40分钟,策划一个能够让全体学生参与,并能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的活动,无论是游戏还是体育竞技,都比较困难。而学校计划在10月29-30日是学校一个体育节,学生参与的活动很多,既有个人单项,也有集体运动项目。于是,我在体育节上,采用拍照、摄像的手段,全程跟踪捕捉孩子在体育节上的画面、镜头。体育节结束后,立即上了这一课。下面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断:

师:孩子们,为期两天的学校体育节于昨天拉上帷幕。在活动中老师用相机捕捉了很多精彩的画面。请大家欣赏。(播放视频)

生欣赏回味。当看到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的入场时,不觉得挺直了腰杆;当看到有跑道黑马之称的滕俊涛在400米比赛因为进入弯道,抢到了别人跑道上,被取消资格,无缘决赛时,满脸沮丧;看到马大哈申屠嘉泽在跑道上陪跑差点与后面的运动员撞起来,被纠察阻止后无意间走进了铅球场地,差点被铅球砸到时,都忍不住尖叫起来;集体就餐时,相互挤占,菜汤洒在了身上;观看结束后场地留下了许多食品包装袋、饮料空瓶,害得值日生花了很长时间清理……

师:我们四(1)班的体育一直是体育老师首推的。可以在学校第三届体育节上团体总分以5分之差,只获得了亚军,也没有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这是为什么?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比赛前对老师提醒的注意事项没有在意;比赛中,只想着快一点,结果连抢道都不知道,失去拿分机会;观看比赛只想着班里的成绩,乱跑乱扔,受到校长的批评……

师:看来生活离不开规则!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给文明观赛制订详细的规则好吗?……

生制订规则,交流。

师:刚才,我们只是制订了观赛的规则。其实生活处处有规则,我们班在四项竞赛活动中老是拿不到优胜班的荣誉,这和同学们平时表现随意是分不开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生:对违纪的同学罚做值日。

生:班干部多管管。

生:制订班级制度、公约。

……

师:制订规则,利用班级公约规范、约束同学们的行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现在就请大家分小组针对我们班的问题制订吧!

生制订公约,全班讨论,民主表决。课后,请广告公司制作了这份班级公约张贴在班级里。

如果本课没有将孩子们鲜活的活动引入课堂,仅仅是教师理性地告诉他们:游戏、活动、生活、学习样样离不开规则。相信,绝不可能从孩子们内心发出这样的感叹:集体处处有规则,我们要自觉遵守。

探索三、整合人际资源,共塑美好心灵

道德的本身所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际文化作为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贯穿于整个《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之中。在整合利用人际资源,进行班级人际文化建设和品德教学时,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都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班主任最了解学生,学生、家长、老师这三者之间亲疏矛盾掌握得最清楚。这是品德教学最鲜活的人际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拉近教育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引发的思考、体验和感悟,更具有指导自己现实生活的意义。

探索四、整合学习资源,共营学习氛围

品德教材关于学生学习资源的编排整体的思路是“适应学习——快乐学习——自主、创新地学习”。其中“适应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在9月份完成教学。 而“快乐学习”最早安排在10月的后半月两课时左右,随后在一年下册出现了。接着安排的是“自主、创新地学习”内容,到三年级上册为止。

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更有吸引力。如《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我上学了》、语文《入学教育》以及班队活动《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内容与形式上的诸多共通之处,我将三块内容整合在一起,组织了以“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安排以下四个板块:

板块一、认识新学校。组织参观学校,了解学校各活动场所、专用教室的位置与功能。(提取的是《品德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美丽的校园》第一课时的内容,和语文《入学教育》的内容)

板块二、新朋友新伙伴。(提取了《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我喜欢我们班》中的第二部分《可爱的你,可爱的我》中的素材)

板块三、自我介绍。(提取了《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我喜欢我们班》中的第三部分《我愿和你交朋友》中的素材)

板块四、校园的铃声。拍摄高年级学生上课、下课的一些片段,为孩子们提供身边可学习的榜样。在《哦,十分钟》轻快的音乐声中,引导孩子们讨论:课间十分钟,我们做什么?

学生在活动中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最终由衷地高喊:“我是快乐的小学生!”不过,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重在平时,光靠几堂品德课是不够的。品德课仅仅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要落在行动上,还需班主任的常抓不懈。以班级日常管理为抓手,随时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地评价激励,是促成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方式。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与品德教学,两者并非是彼此孤立的个体,是相互交叉,互为补充,两者统一于德育的范畴,并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融合、深入,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作为班主任对班级情况、孩子们的状况都了如指掌,这为品德教学奠定了一个厚实的基础;同样品德教学若能见缝插针、提沙炼金,将为班主任工作注入一股活力。最终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及各册教材、教参。

2.《小学德育》.华南师范大学《小学德育》杂志社

3.《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2008.4

4.《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邬冬星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班级文化建设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重视情商因素 促进和谐教学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高职院校品德教学量化评定的应用
品德课聚焦教学目标策略探微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