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臣 陈维强
摘 要: 语言表达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本文初步探讨两类语言的特点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有声语言 无声语言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谈谈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的特点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有声语言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严谨性
严谨就是要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有严密的科学性。例如:酶的定义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从中可以解读出酶的来源是活细胞;酶的功能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这样就准确无误地阐明了酶的内涵。
(二)通俗性
通俗性就是尽量选用人们常用的语言、浅近的道理阐述深奥的概念或理论,即深入浅出。例如: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教学,可以这样描述:“鸡蛋炒米饭,炒好怎么办?吃进后怎么变?”这就形象通俗地告诉学生三大营养物质的摄取、消化与吸收三个连续、相关、有序的生理过程,从而直达教学内容。
(三)简明性
语言既要简洁明了,又要详略得当。如显微镜的使用可用20字诀表述“左托右握,先低后高,先粗后细,先上后下,左观右图”。这样使学生很快抓住了问题要点,如此精炼的生物语言对于分析和解决生物教学方面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四)层次性
层次性就是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来区分要素,做到层次清晰,有序而不凌乱。例如:核酸的教学,首先交代物质的结构层次:由C、H、O、N、P元素→五碳糖、含氮碱基、磷酸→核苷酸→核苷酸链→核酸。其次叙述核酸的类型、分布和功能。最后分析并归纳: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代谢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启发性
启发就是要求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思路,说话要有启迪性,能引起学生的联想而有所领悟。例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启发学生分析:自由扩散像高台跳水,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像高山滑雪,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动,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像从井下抽水,物质低(浓度)向高(浓度)运动,需要载体和能量。通过启发,学生很容易理解和区分物质的三种跨膜运输方式。
(六)趣味性
趣味性的语言使人愉快,有吸引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情绪共鸣。例如:在说明生物向光性及适应性时用“一枝红杏出墙来”加以比喻,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
二、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体态语言就是教师应用手势﹑姿势和表情等形式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无声的语言均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交往和沟通的手段,都可作为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准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言,这是教师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眼神——洞察心灵的望远镜
科学证明: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75%都是靠眼神来传达的,即眉目传情。老师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说话”,这样可以增加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信任感和尊重程度,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对知识的感悟。当学生面临困难、缺乏信心时,应投以鼓励的目光;当学生积极发言回答正确时,应投以赞许的目光。因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目光扫视全体学生,不能“目中无人”,应通过注视﹑环视和凝视引领学生在认知过程的情感体验,据此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和方法,提醒学生注意。
(二)微笑——增进情感的催化剂
轻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微笑是保证轻松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带微笑,引导﹑激励学生去思索,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课堂中个别学生的“小动作”被发现后,教师带有暗示性的微笑是温和的批评,能达到令其自尊﹑自纠的目的。
(三)暗示——促使注意的牵引力
暗示是无声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暗示主要提高非语言的形式提醒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课堂上面对突发事件,教师的暗示是向学生表明我已经发觉了,其妙用不言而喻。
(四)手势——突出关键的点睛术
手势作为体态语言的一种,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中的关键点,有着其他手段不可取代的妙用。如“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是教学难点,用左、右手五指表示分别来自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组成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左右手指中大小相同的如两个拇指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依次类推,共五对同源染色体;而左手或右手的五个大小不同的手指表示由五个大小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这样点拨,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两个概念。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探索与研究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语言艺术,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有利于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