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斌
摘 要: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新课改下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新课改 有效教学
“教育之伟大在于育人,育人之核心在于课堂,课堂之关键在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之评价在于有效,有效之标准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主动发展和快乐成功,这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不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使课堂教学改革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等现象。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实现有效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作出以下三点思考。
一、不断强化“有效”的教学意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教师教+学生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想象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刻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更有效。
二、努力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
1.课前精心准备,提升备课的有效性。
(1)注重吃准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宝贵资源,是课程标准活化的有效载体,它承载着传递知识的任务。教材的编写经过编者们斟字酌句,反复推敲,充分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落实在平时教学中。要深挖教材,透过字面,挖掘其中精深的内涵,包括知识、智力、道德、审美、情感等方面,还可以对教材进行浓缩、加工、组合等,按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结构,使篇幅庞杂的内容显得短小精悍,井然有序,保证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会把书由“厚”读“薄”。如在学习八年级(下)(苏人版)思品第一课《追求公平》时,我先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①公平的含义;②公平待人的意义;③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公平;④学会公平待人,简洁明了。又围绕教材适当补充相关内容,拓宽知识面,多设计一些可迁移的知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针对上面第④小问题,我进一步补充这样一些材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减免农业税,对高税收实现调节,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公平吗?为什么?你还能举出一些相关的例子吗?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学生既加深对维护社会公平意义的理解,又了解课外的一些知识,举一反三。
(2)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对于目前学生之间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对有的学生来说可能过高,不符合学生实际,如果照葫芦画瓢,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采用适当的“调试”的方法和“差异教学”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3)注重课内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开放的外部环境教育,让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在使用教学资源方面,我们除了教材、师生的生活经验外,还有丰富的课外资源,大量的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如故事《农夫与水罐的故事》、《三个和尚》等;笑话《东西方文化差异》;歌曲《走进新时代》、《十六岁的花季》、《爱的奉献》等;视频《感动中国》、《任长霞》,等等。
2.课堂凸显思品课独特魅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很大的不同,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情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硬性灌输而能实现的。
(1)增强趣味性,在“活”上下工夫。初中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与好奇心,基于这一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知识既轻松又有收获。
(2)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工夫。新课程强调以对人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教师要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为基本载体,以追求学生获得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各种真实或模拟的情境,我尝试在各种课型中恰当地加入了辩论会、嘉宾访谈、小品表演、小合唱等形式,而且有些完全是由学生自己策划、编排,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不仅增长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无比的乐趣。
三、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呆板的知识灌输和一味的说教,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变传授为互动。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比如听一些歌曲、播放一段视频、看几个小品或让学生自己表演一些片段。这对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和非常乐意做的。就此机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感悟,然后由每组的代表发言表明观点,或把感悟到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和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总之,时代在不断前进,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学思想要更新,教学方法要探讨,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追求课堂的有效性,不断习得专业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师生共同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宋金洪.为了我们神圣的追求.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第一辑).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初级中学,2011,1.
[2]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7.
[3][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