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婧
摘 要:教师的专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念,打破僵化的教师教育与学习模式,用全新的思维去迎接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建立一种终身学习与持续提高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化;对策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和探索者,学生心灵成长的关怀者与精神导师。[1]不断深入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从现实层面将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上重要日程。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小学教师是履行小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
一、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一个优秀或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等方面。
小学教师专业化包括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和小学教师个体专业化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专业化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包括学历、专业、教师资格、继续教育等内容。后者是指小学教师个体专业化的发展和完善。[3]
二、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1.如何将理论运用于教学
我国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只是将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课程简单相加,而传授教学经验的实践课安排却很少,大部分都集中在毕业实习阶段。这造成很多新教师深刻感受到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很难或很少能运用于课堂上,似乎只能“纸上谈兵”。如何将教育理念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似乎成为一个难题。
2.“师徒制”对新教师的制约
不少学校采取老教师帮助新教师的“师徒结对”的方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的确对新教师提供了帮助。但是,这种现象也易导致教法的千篇一律,使其失去创造力,禁锢于一种教学方法中,导致专业知识与实际脱节。
3.在职培训的误区
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在我国发展得不够成熟,专业性不足,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当前小学教师的学历起点偏低,教育教学能力缺少新意,因此,教师的在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4.科研水平偏低
小学教师的科研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小学教师虽然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教育科研刚刚起步,大多数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低,缺乏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开展教育科研所必需的方法,很难有效地开展科研创新。
三、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职业生涯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辛酸与泪水,教师要努力采取措施克服这些困难局面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愉快的心情,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富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关注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师范学校转变教育培养模式
我们培养的教师不仅是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更要能运用于实践,真正地教好一堂课。学校可以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多开设一些教育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观摩学习,听课评课,邀请在职教师进行辅导与交流,让新教师能把握好课堂,成为研究型教师。
3.进行反思性实践
通过运用反思总结法、对话反思法、录像反思法、行动研究法和档案袋法等反思性实践使教师不仅仅是贮存他人观念的容器,而且要能提出又能解决与他们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积极形成他们的工作目的和结果,检查和检验他们自己的价值和假设,在学校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起领导作用。[4]
4.积极搭建教学评比平台
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等多种形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艺,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要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使广大教师受到培训,逐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于新老教师可以采取互相听课、评课的方式,共同学习进步。
5.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应该为自己制订专业发展的學习计划,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善于与同事交流探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多读书,积极探索并借鉴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完善课堂教学;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多思考;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做到“终身学习”。
6.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制
学校要鼓励教师投身科研创新,把学习、教学实践和科研创新三者整合起来,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教师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并在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自身成长。通过开展各种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将有效地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曼君.浅谈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J].民营科技,201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向建奎.小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的缺陷及发展出路[J].贵州教育,2011.
[4]刘颂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