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通过对学生例文《山百合》进行评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和值得表扬的地方,告诉小作者和其他学生在学习中要丰富生活体验,积淀文学素养。
关键词:观察;实写;虚写;大众景观;文学视野
习作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习作: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
习作要求:认真观察大自然,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先通过口语交际,增强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口语交际后再写一写,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完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汲取他人的长处并丰富自己的想象,同时找出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
【学生例文】
山百合
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六(9)班陈欣路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在日出的微光燃烧(1)天边一角的时候,我从梦中苏醒,惊奇地发现自己已不再是一朵(2)花骨朵儿。我的枝叶绿中带黄,嫩而可爱,在我那初展开的洁白花瓣上,已沾上了星星点点的露珠。这是生命在舞蹈!——我开成了一朵娇美的山百合。
从一颗种子无意间落入泥土,我吸食(3)着大自然的雨露,渐渐发芽儿。将来会开出一朵什么样的花儿呢?我满心期待。那时,我还未知这个世界,只知道拼命地往上长,想要感受阳光温柔的抚摸,想听听微风讲述一个个美丽的童话。那时,我也有(4)猜想过这个世界的样子,他也许不会像在泥土里那样黑暗,他也许会光彩绚烂……因为每一株花只能绽放一次,无论是蔷薇还是彼岸花,雏菊还是风铃草。为了那令人神往的一刻,我更加小心翼翼地生长。
现在,我终于如愿开放!贪婪地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好奇地张望着每一处风景。啊,这个世界的面容与我想象的太不一样了!只见黎明为天际织了一件外衣,那是用银色的月光与金色的阳光共同织成的,它透着七彩的光辉。此时,天空有一种神秘的美。(5)这一刻,我也被这光影包裹着。渐渐的,天亮了起来,太阳探出了可爱的脸蛋。百灵鸟唱起来了,微风送来的清凉掠过一棵不知名的大树。我生长在他的下方,聆听着他的沙沙作响。他正热情地向微风问好。在我的旁边,还有几朵含苞待放的野花儿。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的生机盎然。晨光照亮的每一棵小草,每一朵野花儿,每一片叶子,每一个松鼠的巢穴,每一处角落,都变得生机勃勃起来。我听见了溪水的叮咚弹唱,我也弯腰向它打着招呼。(6)这是生命在舞蹈!
我庆幸自己是一朵野百合花儿!可以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尽情绽放。哪怕有一日会凋零,就让我的花瓣坠入泥土,为别的生命悄悄奉献,让他们终有一日也和我一样,投入到大自然妈妈的怀抱。
【教师评析】
1.待推敲处
(1)“燃烧”与“微光”搭配不当,换作“点亮”更为合适。
(2)此处量词使用不确切,“朵”应改为“粒”。
(3)改为“吮吸”。
(4)用“也有”过于口语化,改为“也曾”更贴切。
(5)上下文衔接突兀,此句置于“只见黎明为天际织了一件外衣……”之前更合适。
(6)此句置于“在我的旁边,还有几朵含苞待放的野花儿。”之前,连接起来会更加顺畅。
2.细节分析
(1)观察
小作者进行了多感官的观察,形、色、触、声兼具,有一定的画面感。
(2)序
文中的序有一定的变化,从已开出花朵——回顾种子发芽——回顾渐渐成长——绽放观望,角度较为特别,有一定的新意,增强了短文的感染力。
(3)景
①文中依照自己较为熟悉、喜爱、有所感受的原则选择了相关景物,如黎明时的天空、沙沙作响的大树等。②文中通过冥想,写出了山百合一点点成长的细节。③对筛选出来的几处景物安排了主次关系,做到了详略得当。④文中尝试着通过不同的事物来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以及对大自然的独到认识,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见解,避免了变身为介绍事物本身的说明文。
(4)情与思
短文具有思辨的美,升华到了认知上,譬如“为别的生命悄悄奉献”。
(5)写作手法
文中的拟人写法自然、不着痕迹。两处“这是生命在舞蹈”的反复,突出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机。
3.不足之处
(1)实写与虚写没有兼顾
短文中有了想象,有了感慨,有了思考和抒情,但却忽略了实处。既以拟人手法来写,可适当加入相应的动作与语言,会更显真实,因此反映出来的是文章的框架感太强,血肉灵魂不够充盈。
(2)文中移步换景,本应景变情迁,寄情于景,可是通篇表达出来的情感较为单薄,只是欣喜与好奇,如能借景扩展出更为丰富细腻的情感,会更真实。
(3)文中之景的独特性不足,其中出现的大树、小花、小草、小河只写成了“大众景观”,应试着将普通的景物描写得更加独特,富有个性美。
(4)如在习作中能更加注意推敲文中词句,短文会更具吸引力。
在这篇习作中,你化作了一株山中百合,从一颗无意间坠入土壤的小小种子,最终绽放出清丽娇艳的花朵,得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幸福地舞蹈,是多么愜意啊!
小作者的文字基础较好,以第一人称、拟人手法来描写。将一株充满生机,无限好奇的山百合呈现在读者面前。通篇恰似一篇抒情散文,句型使用熟练且富于变化,不但语言优美,而且立意高远,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尾的点睛之笔,注意到了部分内容的反复强调,从感性逐渐过渡到理性,更多的表现自我,更多的思索激发感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赞美了山中野百合的奉献精神。
希望小作者在今后的学习中丰富生活体验,开阔文学视野,积淀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