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课标,教材随我用

2013-04-29 22:29:22王晓虎
新课程·下旬 2013年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标教材

王晓虎

摘 要:在对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只有掌握了其课程标准,才能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标;教材;品德与社会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处理相互关系的需要产生了道德,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使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更能体现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扩大认知范围,提高德育教育实效。于此,我提出以下见解。

一、从课程中来,到课程中去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从课程中来”就是教育者要深入、透彻地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思想理念和课程要求,树立以新校本课程为纲领,以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卓识和远见去研究教材。只有深入地吃透教材,才能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真正站在以新课程为纲领的高度,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到课程中去”就是要站在国家课程标准的高度去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最直接的生活经验、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全面而高效地落实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要站在深刻领会課程标准的高度,深入地解剖,面对本地的教育实情、教育对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就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就是将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活动体验引进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学生品德课堂教学中最珍贵的“活”教材,使学生的社会生活成为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基础。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到生活中去”就是教师要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指导上,落实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落实到实践能力的发展上。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丰富与深化学生的经验也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

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当前,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都是面向学生群体开展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的计划和预设具有教育的适应性、普遍性的特征。我们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适应性,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即实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育。

“从学生中来”就是要从学生教育的思想状态、心理特点和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旦发现问题和隐患就及时调整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展开最及时、最直接的课堂教学。

“到学生中去”就是在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树立课堂教学是起点、社会实践是过程、健康成长是结果的理念。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教育的后期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成长经历,将德育教育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对学生实行跟踪性教育、持续性教育、发展性教育,甚至终身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课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34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