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娟
摘 要: 自实行新课标以来,我国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改革,英语作业评价方式也发生相应的改革,使初中英语作业评价发挥出更突出的作用。科学的英语作业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质量。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作业评语 作业评价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实行,我国英语教学方面发生很多变化和改革,最突出的方面就是在英语作业评价方面学校和老师进行了很多努力改进初中英语作业评价的方式,强化效果。英语作业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英语知识,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英语作业评价的科学性,运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这对初中英语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初中英语作业批语的实施原则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对老师而言,英语作业评价是一种艺术。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和方法。对于英语评价需要有一定的评价原则,在此简要论述。
1.1表扬与鼓励为主
在英语作业的评价过程中要坚持表扬和鼓励的原则,具有表扬和鼓励的评价原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的特殊阶段,个性正在逐渐形成,叛逆心理和逆反心理特别强烈,面对这样心理特点的学生,英语教师的作业评价就必须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例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评价: I am so glad to see that you ha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xercises.(很高兴看见你作业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1.2批评与劝勉要有艺术性
在对初中生的英语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的心理和性格正在形成中,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鼓励,但是不可能所有的学生作业都是完美的,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应该适当批评和劝勉,教师在进行批评和劝勉的过程中要有艺术性,有针对性地适当地批评和劝勉,以此促进学生的进步。例如对于书写不工整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How I wish your handwriting were better! (我多么希望你的书写能工整点啊!)
1.3启发与指导要有实效性
学生作业是对学习程度的反映,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适时地给予启发和指导。我们在进行启发和指导的过程中要具有实效性,这样的评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评价语言:It is wrong to say enjoy do sth. Or enjoy to do sth. We only say enjoy doing sth. Remember.这样的语言评价对于学生的指导和启发更具有实效性。
2.教师书写英语作业评语的魅力所在
2.1英语作业评语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体授课,不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作业评价可以适当弥补这一不足。英语作业评价是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是课堂的有效延伸。科学的英语作业评语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2.2英语作业评语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初中生由于学习的压力和性格的原因,很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这是令很多老师和家长头疼的事情。有效的作业评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英语作业评语可以作为老师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这是英语作业评语的一大魅力。另外,在节假日前,英语老师可以在作业评语中写一些祝福的话语,例如: “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这样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2.3英语作业评语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英语学习对于初中生而言相对比较枯燥,很多初中生对于英语学习没有信心和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加以鼓励和引导,而英语作业的评语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作业评语中,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催化剂,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老师有针对性的作业评价是对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直接指导,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英语作业评价的积极作用,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运用正确的评价语言,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又有利于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参考文献:
[1]张晓利.试论英语作业中的批语[J].考试周刊,2009(33).
[2]姚晓冬.对初中英语作业布置与批改的一点建议[J].成才之路,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