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分析

2013-04-29 00:44余志平
考试周刊 2013年95期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学

余志平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以及教研组如何为教师搭建有效的教研平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差异化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

一、数学差异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数学教学之初,是从学习和模仿一定的教学模式开始的,但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忘记模式,是无模式化。这里提到了“教学策略”,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教学理念”,这两个概念与“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理念”是最上位的概念,好的“教学模式”一定体现了一个或几个好的“教学理念”;而“教学策略”是最下位的,它是教学具体行为的考量,合适的“教学策略”,一定包含有一种或者几种“教学模式”的影子。这就是说,“教学策略”最终反映的是“教学理念”,而“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之间的桥梁。此岸的“教学策略”和彼岸的“教学理念”之间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连接,武功高手在此岸和彼岸之间是不一定要借助某一座桥梁的,他们可以在各桥之间腾挪,也可以直接微波凌步。当然,武功高手的形成,不是基于对桥梁的藐视而恰恰是对所有桥梁的无比熟悉。

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只要不是自己的发明,便是来源于他人的实践经验。先是某个或者某几个教育实践个体,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摸索出一个起初很具有个性化风格的“教学模型”,然后是这个最初的“模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并被发现和哪些教学思想理念是吻合的,再对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对可复制的操着部分进行格式化,形成套路,并加以推广和完善,使其最终形成一种“教学模式”。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和孔子的“愤悱法”都是古代“启发式教学模式”。曹一鸣在《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一书中把当前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概括为“讲解—传授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活动—参与模式”,并进而提出如“整体—结构模式”、“问题解决模式”、“网络互动模式”等。我认为,我们所用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是更强调策略固化的“自学—辅导模式”,并不是什么多大的创新。如果要把不同年级所有门类的所有教师都一律化到这样一个模式下来,而且不断明确和强化标准文本、标准程序、标准动作,不允许“教学模式”的差异化和多样化,这显然是不对的。正如单遵先生所言:“教学是一种艺术……一个好的艺术家不仅熟悉各种程式,基本功扎实,而且富有创造性,不断展示自己的风格。所以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也绝不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不断创新,不断呈现个人特色,进入无模式教学的至高境界。”除非,你连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模式都没有掌握好,那么,你可以从一种教学模式先学起,但学哪一种,也应该是适合你的和你的自由选择,不应该是被强求。因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的,可以被引导,但不愿被强制。

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情况恰如其分,得心应手地选用不同教学模式,这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本质在于自由,教师对具体教学模式的超越,达到“无模式化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二、好课评判标准

我的答案是“学生喜欢的数学课是好的,学生不喜欢的数学课是不好的,学生最有资格评判”。虽然很多老师的数学教学水平很高依然不能让学生喜欢,但有多少教学效果差的数学老师的课受到学生喜欢的呢?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课了,数学成绩还会差吗?

数学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就拿高考来讲,语、数、外三门学科中,除数学外,其余两门都是语言学科,可见数学教师责任之重大。在所有的课程中,数学可以被教得很好,让学生兴趣盎然,也可以被教得很差,让学生望而生畏。有学生高一第二学期就开始讨厌数学,因为他“原来的有水平的数学老师走了,换了一位不会讲课的老师”。高考结束后,一位发挥比较理想的理科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说:“只有一个要求,什么专业上的数学课少,就学什么专业!”“数学太让人恐怖了!”在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无法逃避的课程,必须得苦苦煎熬才能学完初高中数学,取得一张高分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后要一辈子远离数学之时,另一部分学生则非常喜欢数学课,喜欢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难的数学问题,把这看成是一种挑战。可能他们最终的考试成绩差不多,但一个是以一辈子远离数学为代价,一个是以热爱数学为结果。恐怕仅以表面的分数这样一个显性的数学教学成就衡量数学教学的成效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教研组怎样为教师搭建有效的教研平台

(一)每次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主题

例如我上文论述的“要不要一律化的教学模式?”;“什么是一堂好课的标准,谁最有资格评判”。还有我们可以对数学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目前最让我们觉得值得研究的主题做分类梳理,例如关于教材的内容顺序问题,因为教材的内容顺序在不断调整中,我们手上的原有资料和所谓配套资料的顺序调整是落后于教材顺序调整的,这就带来知识点和练习错配问题。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就是根据知识点选配练习,甚至重新制作练习,让练习跟知识点配套。另一种就是管他呢,先让学生做呗,做不出来我再讲,到时候把相关知识点提前进行补充,让知识点与练习配套。数学的特点是后位的知识都是用前位的知识可以推演的,能用后位知识解决的,我用前位的知识多绕几个弯也能解决啊。这个到底怎么做对教学有利?又如关于课堂教学中概念教学度的把握问题(如分式概念,无理数概念等);解题教学中关于给学生的待解决任务的思维要求与教学效率问题;关于解题教学中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无法进行下去时的处理策略问题;关于知识点的逐个教学与知识结构整体教学的策略问题;关于周末作业设计的范围、难度、量的问题;关于作业处理的策略问题,等等。

(二)每次教研活动形式要有与主题一致的精心设计

教研活动在针对主题问题进行研讨阶段,每次活动都要有主持人,主持人要做好充分的功课准备,不是主持人下定论,而是善于抛出问题和引发争论,善于引领争论有序和向深层次推进。我喜欢看网络电视上的财经类专题节目,我认为有几档财经节目做得相当值得我们教研活动借鉴,如“头脑风暴”,嘉宾身份可能差异很大,但都能平等对话,在主持人的推动下有序辩论,全员根据辩论情况进行投票和抽样现场陈述理由,适合没有外来专家参加的主题大讨论。又如“财经郎眼”,在主持人的推动下,由郎咸平事先对某个主题做好充分的功课准备,借助于多种媒体手段,完整陈述自己的全部观点,再由嘉宾提出质疑和反驳挑战,由郎咸平现场解答,可用于有专家型教师参加的评课或者专题讨论。再如“石评大财经”“波士堂”等的组织形式,适用于有外请专家的互动,等等。这些财经节目都是有主题有设计的大型问题研讨类谈话类节目,充满智慧的碰撞,往往意见各异,各抒己见,与理想的好的教研活动状态很接近。但没有一次不是经过事前精心策划和做了大量的功课准备能成功的,郎咸平就爆料说他节目前要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数据记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小千. 初中数学班内差异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0)

[2]付义勇.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江西教育,2002 (Z1).

猜你喜欢
差异化教学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学
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