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琼
【摘要】 文章主要阐述在“121”教学模式下,如何更新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及编制导学案。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交流 主体 展示 点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19-01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而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学提供适宜的课堂生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怎样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过去,读教材、挖教材,总结题型、归类对比等全是我完成以后再展现给学生,我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学生掌握的知识仅仅是我的知识和能力的展现,可是我没想到,这样做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限于被动地听课,而不愿主动地学习。教出来的学生初中考得挺好,一到高中没有老师象我一样巨物巨细的讲解,学生就失去了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中会出现一个现象,“教得不好”的老师班的学生,成绩好的后继能力要强一些。而“教得好”的老师班的学生后继能力要差一些。随着教育改革,题型千变万化,老师是不可能包办一切,我们要如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解题速度和难度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环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通过“121”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121”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减轻了老师上课的强度,使我们老师有时间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更及时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方失,有效的提高课堂效果。真正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121”教学改革中,我们数学学科主要以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三种课型来进行教学,其中新授课主要用来学习新知,我们根据以下环节编制新授课的导学案,按自学导航、合作探究、课堂练习、课堂检测四个部分组成,自学导航主要是设计基本知识点和例题,自学导航中要编入自学检测,主要是一些当节知识的简单运用,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解题方法,合作探究主要设计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相关的题型,课堂练习主要设计一些凸显本节课重、难点的题型,习题的编排要体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初步生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并达成目标,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了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了拓宽思路,选编多解题等等。题目涉及知识要点应覆盖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梯度和一定的基础性与综合性,要选择能体现通性通法,即包含最基本的教学思想方法的题目,不必追求偏、怪、难,也不要贪多。课堂检测主要设计当节课的主要知识和方法,计算量要小。这种课型我们采用以下方式教学,课前要求学生根据自学导航的内容,先预习相关部分的知识点,再独立完成导学案的《自学导航》及《自学检测》部分,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及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对重要知识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知识性的问题进行点拨,点拨完后再进行小组讨论,目的是避免盲目讨论。小组讨论主要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合作探究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在讨论中的疑惑,并适时对学生的讨论方法进行指导及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保证讨论的有序高效。下一步是对讨论内容进行展示(展示既可是口头的也可是书面的),教师再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点拨和提升,并及时纠正学生在点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量保证学生的点评高质高效,学生认真对照老师点拨的知识点及自己自学和同学展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理解并做好笔记。最后迅速完成《当堂检测》部分。
习题课我们主要按课前练习、当堂检测两部分编制,目的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训练,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先完成课前练习部分。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设计好要点拨和提升的内容。对学生普片性的错误,在课上首先用5分钟时间点评,然后再让学生先自行纠错,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改错,这时老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可以有针对性辅导差生,最后小组展示,小组展示的同学由老师根据本组学生的情况临时指定学生展示,目的是检查学生探讨的情况,此时教师对易错、易混的题进行重点说明,对比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审题的良好习惯,并引导学生总结题型、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组一对一对错题进行辅导,确保知识的完全掌握。
复习课主要按复习基本知识点、设计课前练习和一个综合训练两部分组成。一般分两节课完成,基本知识点的回顾为一节课,它由基本知识点和课前练习组成,以填空和选择题的形式设计,第二节课为综合训练课,主要围绕本章涉及的重要题型,重要解题思想和方法进行设计,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展示。
最后要引导学生规范书写解题过程,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解题策略予以归纳概括,提示学生今后注意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