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远,温静雅,孔祥骞(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病势凶险,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在治疗上补充凝血因子非常重要。作者对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孕产妇中发生DIC 的患者21例,在常规治疗和成分输血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的程度给予输注不同剂量的冷沉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抢救了21例产科DIC 患者,年龄19~44岁,平均26.7岁;单胎妊娠19例,双胎妊娠2例;DIC 发生在分娩前15例、分娩后6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DIC 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与休克,出血量在1500~4000mL。
1.2 仪器贝克曼ACL-TOP全自动血凝仪。
1.3 方法
1.3.1 常规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尽快结束分娩,保护和改善患者器官功能。在DIC 低凝期,根据患者病情输注适量的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患者血小板计数(PLT)<50×109/L,考虑输注适量血小板。
1.3.2 输注冷沉淀在DIC低凝期,新鲜冷冻血浆输注效果不佳时,选择输注冷沉淀。每单位冷沉淀约为20mL,含有Ⅷ因子80~100U、纤维蛋白原约200~250mg[2],其补充凝血因子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血浆。本组以每输注1单位冷沉淀,可提升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0.04~0.06g/L 推算冷沉淀用量,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维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在1.0g/L左右。
2.1 患者输注冷沉淀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1例患者输注冷沉淀前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为(0.54±0.21)g/L,输注冷沉淀后1h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为(0.86±0.26)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治疗效果对21例产科DIC 患者,在DIC 低凝期分别输注了5~20U 不等的冷沉淀,治愈19例,治愈率90.48%;死亡2例,病死率9.52%。
产科DIC常见诱因有胎盘早剥、死胎、感染、产后出血、休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这些可以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组织损伤和有促凝物质进入微循环者都有可能诱发DIC,对有可能发生DIC的患者加强监护,早期诊断。随着现在输血技术的发展,本着缺什么血液成分补什么血液成分的输血原则,输血治疗在抢救产科DIC患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3]。尽早应用冷沉淀,可尽快补充凝血因子,有效阻止DIC 的继续发展,重建凝血机制,同时配合其他的抢救措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4]。
用400mL全血制备的冷沉淀为1U,容量20mL左右,其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含量约为新鲜冷冻血浆10倍,对提升DIC低凝期的凝血因子水平更佳。本文,输注冷沉淀后1h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于输注前的水平,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指出“只要纤维蛋白原浓度大于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本组选择维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在1.0g/L 左右,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节约血液资源。
1U 冷沉淀含纤维结合蛋白150mg及以上[5],纤维结合蛋白是机体一种重要的调理蛋白,在消除非毒物质、细胞黏连、炎症和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6-8]。因此,输注冷沉淀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有一定意义。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4.
[2]阎东河,姜美林.现代临床输血技术[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115.
[3]尹琳,喻敏.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DIC 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2):258-259.
[4]李建伟,任明臣,王建,等.冷沉淀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6,22(23):2150-2151.
[5]魏亚明,吕毅.基础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41.
[6]吴松远,石贺芹,王声远,等.血清Fn及CP检测在煤矽肺灌洗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2,16(3):228.
[7]刘敬梅,彭海云.冷沉淀在抢救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应用及实验室监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745-746.
[8]陈辉莲.机采血小板、冷沉淀联合运用治疗产科急性DIC[J].华夏医学,2008,21(4):67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