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3-04-11 15:30田来社陈纪伟刘正礼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3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田来社,陈纪伟,刘正礼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04)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田来社,陈纪伟,刘正礼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404)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于有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阶段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存在高水平的教师匮乏、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弱、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为此,应从强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建立高职师资培训学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管齐下,切实改变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促进高职教育大发展。

高职院校;“双师型”;高职师资培训学院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师资水平不高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最根本的“瓶颈”,从更深的层面分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高的核心原因不是缺乏财力、物力等物质条件,而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名师、技师和能工巧匠。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对于承担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来说,搞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自1998年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以来,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和办学实践的深入展开,人们对建设“双师型”的高职教师队伍已达成一些共识。依照国内高职高专院校目前的师资状况,现阶段“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范围已基本达成一致,即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但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尚无统一的、科学的定义,目前仍处于探讨阶段。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应符合的条件,结合国内各高职高专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方式上的普遍做法,我们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二要有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实践经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和素质。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既能进行教学设计,又能进行工艺设计;既可担任理论教学,又可担任实训教学。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匮乏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生师比例不合理,师资数量严重不足。据调查,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师比都超过20:1,有的学校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最大化,超过的甚至更多,大大超出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16:1的优秀标准。除了师资总量的不足,“双师型”教师总体比例也偏低,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匮乏。有资料表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占的比例不超过30%,多数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导致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理论型教师多,实践型教师少。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是从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再加上近几年高职规模急剧扩大,教师队伍中从学校到学校的多,具有企业行业实践经历的少;会讲理论的多,能够熟练操作、具有较高动手能力的少。

2.公共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失调。特别是新设专业的专业课“双师型”教师极为紧缺,专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比例普遍较低。

3.高水平“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匮乏。多数高职院校存在由本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挑大梁的现象,缺少真正的学术骨干、行业专家和专业带头人,无法带动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4.学历层次偏低,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偏少。据有关机构对全国五省30余所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状况的调查,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较少,拥有博士学位的更是凤毛麟角,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也与评估指标的规定存在一定差距。

(三)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弱

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教师数量少,常年教学负担过重,进而造成教师无暇顾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加上实践实训条件的限制,培训力度不够,造成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接受新理念和新技术的能力较弱,科研能力也普遍较低。此外,由于”双师型”教师欠缺,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表现在:不能胜任高水平技能训练开发;综合性实训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受到限制;产学研的开展和技术推广与服务受到制约。

(四)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不到位

兼职教师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主人翁意识欠缺和缺乏有的效管理,其流动性较大,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个人外出授课的层面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二是对学生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不能因材施教;三是学校很难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有效考核和评价。

(五)师资培训渠道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的培训还没有畅通渠道;技能培训难以对口;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多数学校的师资培训还停留在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上;师资培训只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和效益,只注重业务培训不注重全面素质提高,只注重扩大规模不注重优化结构。另外,忽视对教师职业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六)教师聘任制无法真正实施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面向社会的招聘仍然停留在引进上,且热门专业教师、硕士以上毕业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现场技术人员的引进比较困难,其竞争性、择优性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致使校内开展的教师聘任工作无法真正开展。如,一些长线专业的教师队伍臃肿却无法精简,业务水平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教师解聘困难等,造成了专业结构的不合理。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有:岗前培训、单科进修、社会实践、国内访问学者、短期研讨班以及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骨干教师进修班、出国进修培训、学术休假制度等。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当坚持面向实践、重在应用的原则,注重岗位培训,以提高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要坚持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既要集中力量重点培养好中青年骨干教师,又要针对教师队伍的整体需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培养和培训工作;培训方式以在职培训为主,培养地点以国内培养为主兼顾国外。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是促进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的有效手段。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通常分为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三部分。

课程开发不仅是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的需要,也是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技术和职业岗位的需要,因而,高职教育要更加突出对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的能力。高职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强调的是教、学、做的一体化,包括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情境、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以及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熟悉专业工作现场要求,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操作示范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的技能)等。专业实践能力是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反映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专业实践经验以及对行业和专业的熟悉程度。

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可采取以下形式:

1.校企结合,深入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为适应当今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的需要,解决理论和实际脱节、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应用,是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2.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利用假期举办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班,选派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培训教学工作,新老教师之间互相切磋技艺,共同提高;定期分批选派素质好的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进行脱产学习,并参加专业技能登记考核;对于从企业、行业引进的实践经验丰富、技术娴熟、动手操作能力强但缺乏教学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理论、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促使其尽快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

3.项目导向,岗位练兵,变消费性培训为生产性实习。教师亲自参与到实习的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实习的同时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同时做到教学实习和生产创收有机结合,达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的目的。依托学校实习工厂、校办产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承担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等专业技术工作。

4.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技能鉴定。通过让教师担任考评员,深入系统地研究所处行业的职业能力,通过对职业技能鉴定等级标准和试题、考试方法的深入研究,对其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时更有发言权,在担任实践教学任务时有更强的针对性。

(二)建立高职师资培训学院

建立师资培训学院对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一是目前国家具有为各层次学校培养师资的师范学院,而为高职院校培养师资的师范学院寥寥无几。二是高职院校现有的在职教师大部分来自师范学院、理工科院校,他们大都是在学科教育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缺乏实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训练,从教后依然习惯用学科教育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三是目前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培训主要由示范院校承担,从培训的内容上看,主要停留在经验交流的层面上,理论知识不系统;从培训的人数来说,由于教师课程任务普遍较重,加之培训经费紧张,能够有机会参加培训的人数相对较少;从培训的时间来看,一般在2至3天,快餐式的培训效果很难令人满意。四是尽管有少部分教师被派往企业实践锻炼,但企业大多是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不是培养教师来安排生产任务,能够做到专业对口、内容针对性强的极为少数。

因此,要真正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考虑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的特点,依托实训条件好的高等院校或建立独立的高职师资培训学院,遵循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进行施教,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具体设想如下:

一是对现有在岗的高职教师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提高培训。二是从工科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中选拔热爱教育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到高职师资培训学院进行2至3年的培训和实践,以培养理论水平高、动手操作能力强、能说会做的“双师型”高职教师。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充实到各高职院校,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和结构发生质的飞跃。

(三)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有计划地引进优秀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兼职教师聘用力度。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管理、服务与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聘请知名教授专家来校讲课。同时,建立兼职教师聘用标准,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考核与管理,提高兼职教师待遇,提高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吸引力,切实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

[1]周洪升.实施校企“双向挂职”突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瓶颈[J].中国农村教育,2007,(05).

[2]李津石,徐挺.新时期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吴志强.职业院校应广开师资来源[J].中国教育报, 2011-9-13,(12).

[4]马必学,刘晓欢.提升教学力,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EB/OL].http://hvae.hee.cn/.

[5]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ccebfd5777232f60ddcca18c. html.

(责任编辑:闫丽君)

G715.1

A

1008—6153(2013)03—0125—03

2013-04-19

田来社(1957-),男,陕西渭南人,大学学历,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教学督导,副教授。陈纪伟(1968-),男,山东沂源人,工学硕士,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系党支部书记。刘正礼(1963-),男,山东邹平人,大学学历,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