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茂才
简单的说,写作就是语言表达,就是作者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某种特定情景的感知;而写作过程就是作者面对情景——作者感知情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感知化了的情景。从写作过程来看,情景是写作的源头。如果没有情景,就不可能存在感知化的情景;如果没有感知化的情景,作者语言表达也就没有了对象。
“情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1]而就写作来说,“情景”也就是作为写作对象的具体场合的 “情形”“景象”。说得更具体一些,这样的“情形”“景象”也就是作为写作对象的“自然景观”“人物事件”等。这样的“自然景观”“人物事件”等就是我们写作的情景。就具体的写作来讲,写作总是以特定的“自然景观”“人物事件”等这样的情景作为写作对象。作者面这样特定的情景,由此产生知觉、情感,并产生语言表达欲望。
脱离了情景是不能写作的。记者写新闻报道,他得面对具体情景(具体的人物与事件)去写。作家写小说,他得面对自己虚构情景进行写作(这种虚构情景其实是作家对本人所经历过的真实情景的艺术想象),作家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下把小说中的人物写活。同样,专家写学术论文,他也得面对一定的情景进行写作 (他在研究工作中得面对一定的情景去发现问题,去探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最后把自己的发现写成文字)。
在目前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中,作文形式主要有三种: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研究性作文。
命题作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类是以对人事进行叙述、描写为主的作文;一类是以对人事进行议论(发表看法)为主的作文。其实,这两类命题作文都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情景下进行写作的。对人事进行叙述、描写为主的命题作文,学生要么是直面情景进行写作,要么是回忆情景进行写作。像《一场比赛中最紧张的几分钟》这样的命题作文,学生可以边看比赛边写,学生也可以看完比赛再写。对人事进行议论为主的命题作文,学生也得面对情景(直面情景或是回忆情景),这样才好写。像《我赞成(或反对)拳击运动》这样的命题作文,学生要有观看过一些拳击比赛的场面(有一些拳击比赛情景方面的体验),才能对这项运动进行思考,才好对这项运动发表赞成(或反对)看法。
材料作文主要有两种形式:文字材料作文和图像材料作文。目前学生写的材料作文主要是文字材料作文。文字材料作文主要有话题作文、读后感、缩写、改写、扩写等。文字材料作文一般是:教师提供文字材料,并提出一些写作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其实就是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文字材料去构筑写作情景(想象的情景),由此进行情景体验,进而进行写作。
研究性作文是近年课改后出现的新型作文。近年新编写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至少都有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部分。其中的“综合性学习”大多包含有研究性写作。这种形式的作文与我们前面所说到的专家所写的学术论文是一样的,它也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写作。
怎样的情景才算是学生写作的理想情景?毫无疑问,这一定是一种能够强烈刺激学生,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景。唯有这样的情景,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一般说来,这样的情景主要有下面五种。
第一种,眼前情景。正在发生的眼前情景对作者来说是最清晰的,能使作者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其写作过程就是:作者直接面对情景,作者产生由情景触发的心理体验,作者把由情景触发的心理体验转化为相应的语言文字(真实情景——情景体验——语言文字)。由于作者是直面情景,因而作者对这种情景的心理体验也会更强烈。直面情景,作者往往会思绪万千、情感激荡,由此产生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毫无疑问,作者直面情景是最容易写作的。
在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直面真实情景这种写作还是不多的。作画有“写生”,我们教学生作文怎么就不能有“写生”呢?我们作文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拿着笔和纸到事件现场、到大自然去“写生”。如果真是这样,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写出有激情、有生命的文字来。
第二种,近时情景。刚刚发生的情景对作者来说也是较为清晰的,也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烈的心理体验。其写作过程不是作者直面情景,而是作者把真实的情景贮藏为记忆中的情景,到了写作需要时才把这记忆中的情景提取出来,从而进行情景体验,然后把这样的情景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真实情景——记忆情景——再现记忆情景——情景体验——语言文字)。显然,作者对这样情景的体验不是即时的,作者只能对记忆中的再现情景进行体验。对于作者来说,这样的情景体验与直面情景的体验是有相当差异的,它产生的心理体验可能不那么强烈。如果作为写作对象的真实情景距离写作时间比较久,作者记忆中的情景就会变得比较模糊,作者在写作时要去体验它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因而作者要把这样的情景体验变为语言文字也会变得比较困难。
刚刚发生的情景对作者来说一定是比较清晰的,写作所需要凭借的“记忆情景”与“真实情景”的区别往往不是很大。因此,作者对这样的情景体验还是比较强烈,这样的情景对写作也是比较有利的。
第三种,给人以强烈刺激的情景。能产生强烈刺激的情景往往有很强的震撼力,无论发生在什么时候,往往都能给作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像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洪灾等)、生与死的经历(战争、严重疾病等)这些情景都是能给人以强烈刺激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往往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唐山大地震”过去三十多年了,可是当时的情景对很多人来讲仍是记忆犹新。
就个人来说,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情景往往也会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刺激。像有关高考、择业、恋爱、婚姻等方面的情景很可能会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就个人来说,自己第一次所经历的情景往往也会对自己产生强烈的刺激。像 “第一次到外地走亲戚”“第一次写信”“第一次使用手机”“第一次在自动取款机取钱”等都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种,与自身相关的情景。情景清晰与否,这跟情景与作者的相关度有很重要的关系。情景与作者的相关度越高,情景留给作者的印象也会越清晰;情景与作者的相关度不大或是无关,情景留给作者的印象往往是比较模糊的,甚至视而不见。情景与作者的相关性主要体现为情景与作者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关系。
第五种,涉及公众热点问题的情景。与国民热点问题的有关情景也往往能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像2008北京奥运会、医药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方面的有关情景。与当地地区热点问题的有关情景往往也会给当地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像地区性的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问题等方面的有关情景。
学生的写作离不开情景,理想情景对学生写作至关重要。然而,作为写作主体的是学生,学生在写作中要能感知作为写作对象的情景。只有这样,理想的情景对学生的写作才是有意义的。
应该明白:情景是写作的对象,但是写进文章里的情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景,写进文章里的情景是经过作者感知化了的情景,是经过作者体验过了的情景,它溶入了作者个人的感受、体验、情感等。[2]这是因为,写作就是语言表达,而语言表达在本质上就是个人对情景的感知与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文字的融合。良好的语言表达,它所要追求的正是个人对情景的感知与个人所掌握的语言文字的良好融合。事实上,个人对情景的感知与个人的语言表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个人对情景的感知,才有什么样的个人语言表达。个人对情景的感知与个人的语言表达是互为里表的东西,是因里而外的东西(没有里,就没有外;有什么样的里,就有什么样的外)。因此,个人对情景的感知将对个人的语言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写作中,对情景的感知是一个复杂的写作心理活动。这一心理活动主要是认知活动,它包含了感觉与知觉的活动,包含了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这一活动也包含了情感等方面的审美活动。总之,在写作中对情景的感知,既是对情景的认知,又是对情景的审美感受。每个人由于自身经历与阅历不同,他们对情景的感知也定然不同。对情景感知的不同,必然使写作的语言表达也不同。写作是极具个性化的劳动,只有个性化的写作才是真正意义的写作;而个性化最为本质的就算是作者对情景感知的个性化。
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写出的东西毫无新意,文章充斥着的是人言亦言(说的是他人的话,抒发的是他人的感情)。我们稍作思考就会发现:这样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写作中缺乏对写作情景的个性化感知;然而为了完成作业,他在写作中只能去说别人的话,表达别人的感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情景要有良好的感知力与学生要能感知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写苏霍姆林斯基所极力推崇的观察式情景作文。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巴甫什学校1-10年级学生所设计的233个作文题目中有116个是要求学生写观察式情景作文。像《学校附近的花》《春天的溪流》《树林里的冬日》《燕子筑巢》《小麦是怎样抽穗的》《蚂蚁的生活》《湖与河的比较》等都是他当年所设计的观察式情景作文题目。[3]学生要写这样的作文,他务必要到实地去进行观察。这样,学生的写作就得直面真实的情景。学生直面真实情景,定然就会有真切的情景体验。学生有真切的情景体验,就有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语言文字来。
事实上,多年来语文界许多同行一直都比较重视学生观察式情景作文的写作。对此,我们无论是从多年来中小学的多种语文课本中,还是从多年来中小学的作文实际教学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多年来,中小学的多种语文课本都有编写相当数量的观察式情景作文;而且在中小学作文实际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观察式情景作文写作,并把观察式情景作文的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灵活开发学校周边那样的写作教学课程资源,让学生能直面情景进行写作。
这样的作文教学,我们可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李白坚老师所设计的“题型写作”中看到。在他所设计的“题型写作”中有大量的学生写作练习都是在学生写作前安排一个与写作有直接关系的情景活动,然后随即就让学生写与情景活动相关的作文。他所设计的情景活动有“做哑剧”“办一个出版社”“本班新闻联播”等,他所设计的这些情景活动都能体现群体参与性、游戏性、娱乐性三个特点;并且学生总是在完成所参与的情景活动后,针对活动情景进行写作。[4]
就学生写作来说,李白坚所设计的情景活动其主要意义在于拉近了学生与写作情景距离(其实就是写作情景与语言表达的距离)。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情景是刚刚发生的,因而学生写作时要“再现记忆情景”就会比较容易(从“真实情景”到“记忆情景”再到“再现记忆情景”能基本保持原貌)。因此,学生对写作情景体验就会显得比较真切,学生写出的针对情景的语言文字就有可能会显得比较准确、生动。这正如李白坚本人所说的:情景能使学生“具有极为热切的情绪和最为清晰的记忆”“当他们兴奋点处于最高潮时,让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思想,对他们来说,才能成为比较方便的事”。[5]
李白坚这种“题型写作”作文教学试验最初是在上海大学获得成功,后来在一些中小学试教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这样的作文训练(活动与作文的结合)已得到语文界许多同行的认可。江苏的曹勇军、陈耀琪老师在《让作文走向真实的生活——关于持续性、综合性活动情景作文实验的实践》一文中谈到了活动与作文的结合,他们设计了三组活动,学生在这三组活动中至少要写6篇活动情景作文。上海的张计蕾老师在《开放的情景化作文考试》一文中也谈到了活动与作文的结合:“阅读交流与作文结合”“综合其他学科在实践中写作”“编辑一本书”。[6]江西的邓明东老师在《情景作文教学谈》[7]一文中也谈到了活动与写作的结合:“实践操作感受情景”“趣味表演体验情景”“参观浏览领略情景”。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935.
[2]曹茂才.学生写作要着力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8):64.
[3]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302-309.
[4]潘新和主编.高等师范三能写作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7.
[5]曹勇军,陈耀琪.让作文走向真实的生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12):13.
[6]张计蕾.开放的情景化作文考试[J].上海教育,2002,(11):56.
[7]邓明东.情景作文教学谈[J].江西教育,20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