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64例临床分析及远期疗效观察

2013-02-20 03:48郭志恒姜亦忠符韶鹏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
吉林医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房室导丝分流

郭志恒,姜亦忠,符韶鹏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3)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s,CHD)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我国约有15~17万新生儿患CHD,约10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1]。过去唯一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和外科手术对比,经心导管介入治疗CHD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2-3]。自1998年Masura等使用美国AGA公司制造的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以后[4],Amplatzer封堵器相继应用于封堵ASD及VSD。2008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对64例CAD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进行了长期随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09年5月~2012年5月共64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46例,年龄4~69岁,平均(28.58±16.53)岁,其中ASD43例,VSD(膜部)4例,PDA15例。该64例病例术前均经过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为CAD。

1.2 介入治疗方法:10岁以下或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其余患者采用局部麻醉,穿刺右股静脉或股动脉成功后,全身肝素化,分别测量右房、右室、肺动脉压力及缺损大小或动脉导管直径。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服用6个月。

1.2.1 ASD封堵时,根据测量结果,按照ASD测量直径大4~6 mm的原则选取Amplatzer封堵器,并固定在传送器上,再把封堵器沿传送装置推送至左心房,再将封堵器经传送鞘管推送至鞘管顶端,释放左侧盘并完全张开,回撤传送器,使左侧盘充分紧贴房间隔左侧,然后固定传送器,后撤鞘管,将右侧盘释放,行心脏超声检查确保ASD封堵完全且不影响二尖瓣活动时,完全释放Amplatzer封堵器。

1.2.2 PDA患者封堵时,按照较所测直径大4~6 mm的原则选取Amplatzer封堵器,操作右心导管进入降主动脉,将交换导丝经导管送至降主动脉,将传送器外鞘沿交换导丝送至动脉导管的主动脉端,再将封堵器沿外鞘推送至鞘顶端,将封堵器远端释放,后撤传送器,待封堵器腰部通过PDA最窄处再将封堵器完全推出鞘外,听诊心杂音是否消失,然后重复主动脉造影,确认位置合适,无残余分流或分流量极少时,释放封堵器。

1.2.3 VSD患者右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建立右股动脉-左心室-VSD-右心室-右股静脉导丝轨道,通过右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左肺动脉用右心导管送入抓捕器,通过降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左心室将右冠导管置于室缺位置,再通过泥鳅导丝进入右室-主肺动脉-左肺动脉,抓捕长导丝,建立动-静脉轨道,沿泥鳅导丝将鞘管送进左心室,根据所测缺损大小,按照所测直径大3~5 mm原则选取Amplatzer封堵器,用传输系统送入左心室,回撤并打开双侧伞,封堵室缺,10 min后行左心室造影,确定无残余分流,完全释放封堵器。

1.3 随访:封堵术后24 h复查超声心动图,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时间1~3年。

2 结果

2.1 封堵结果:①43例ASD患者经心脏超声测得ASD直径为6.5~32 mm,平均(18.62±25.80)mm,所用封堵器直径为12~34 mm,除1例患者因封堵器选择过大由28 mm换成24 mm外,其余均一次封堵成功;其中有1例45岁男性患者有2个ASD并存,大孔直径13.6 mm,小孔直径11.2 mm,两孔之间有5.5 mm房间隔组织,选用直径32 mm的封堵器一次将其成功封堵,1例22岁女性患者,术后仍有5.5~6.5 mm反流。②15例PDA患者有4例术前肺动脉收缩压超过60 mm Hg(1 mm Hg=0.1333 kPa),最高一例达 136 mm Hg,15 例患者中均一次封堵成功,所用封堵器大小为4/6 mm~20/22 mm,行主动脉造影15例均无残余分流,无并发症发生。③4例VSD患者经造影测得 VSD直径为3.80~11.59 mm,平均(6.67±3.65 mm),其中有3例患者左、右室侧开口大小不同,分别为5.9~11.6 mm、3.5~3.8 mm和3.8~7.3 mm,选用封堵器大小为8~12 mm,所有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

2.2 早期并发症:术中未发生封堵器脱落,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束支阻滞。术后1例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 h复查超声心动图,有10例患者出现少量残余分流。无溶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2.3 远期随访:术后3个月复查X线胸片,患者心胸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复查超声心动图,见有3例患者仍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患者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1例患者仍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2个月无残余分流,无心律失常及溶血,无封堵器脱落。

3 讨论

Amplatzer封堵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CAD。残余分流是评价PDA介入治疗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5]。本组病例中,术中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56%;术后24 h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5.63%;术后3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为4.69%;6个月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仅为1.56%,1年后无残余分流。Omeish等报道了3535例ASD患者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结果[6],患者年龄10 d~88岁,术后行超声心动图示仅2.6%的患者有残余分流,随访3年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无残余分流存在。以上结果均表明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CAD不但疗效可靠,而且不受年龄限制。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CAD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为房室传导阻滞阻滞、溶血及封堵器移位等[7],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1% ~3%[8]。虽然本组未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但术中发生过多例一过性束支阻滞。关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如下几种:①婴幼儿患者:其房室连接处的组织较为粗大,容易受压[9];②手术操作者的技术及水平:由于手术操作者的不熟练或者不恰当操作,导丝、导管和鞘管反复摩擦、刺激VSD或ASD边缘,导致术中发生各种传导系统的损伤;③封堵器选择不当:一旦封堵器选择过大,导致封堵器开放不完全,对周围组织形成较大的压力及长时间的刺激,容易造成术后出现传导阻滞;④VSD或ASD缺损大小及位置:缺损较大,或者位置比较靠近瓣膜处,均易造成封堵器对瓣膜或者缺损边缘的压迫,直接或间接影响传导系统,引起传导阻滞。

对于减少传导阻滞的发生,首先应严格执行纳入标准;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尽量减少导管、导丝和鞘管对周围组织的反复刺激;选择大小合适的封堵器,以减轻封堵器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术中一旦出现因封堵器不合适导致的传导阻滞,应立即回收封堵器放弃介入治疗。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时,一定要立即给予激素、临时起搏器治疗。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或者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CAD,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术中不使用呼吸机、体外循环等,使得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周期大大缩短,住院费用大大降低,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且远期疗效好。只要医生操作规范,动作轻柔,结合术前、术中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制定个体化的封堵策略,就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 曾秋棠,毛晓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现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5):257.

[2] Pawelec-Wojtalik M,Wojtalik M,Mrowczynski W,et al.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 children after surgical and Amplatzer occluder closure of 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6,29(1):89.

[3] Bol Raap G,Meijboom FJ,Kappetein AP,et al.Longterm follow-up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closure of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in adults[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7,32(2):215.

[4] Masura J,Wash K P,Thanopoulous B,et al.Catheter closure of moderate to large sized patent ductus arterisous using the new Amplatzer duct occluder:immediate and short-term results[J].J Am Coll Cardiol,1998,31(4):878.

[5] 李俊杰,张智伟.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远期疗效[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14(1):11.[6] Omeish A,Hijazi ZM.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 in children&adults using the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J].J Interv Cardiol,2001,14(1):37.

[7] 张玉顺,李 寰,刘建平,等.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35.

[8] 孙宪军,高 伟,周爱卿,等.膜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0):767.

[9] 高 虹,张智伟,董少红,等.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膜部瘤样室间隔缺损的远期随访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8):1097.

猜你喜欢
房室导丝分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NSA架构分流模式
管腔内介入导丝制作技术与临床现状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