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说明文教学的语文味

2013-02-01 08:58潘友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语文味情感因素

潘友良

【摘要】说明文教学中重视知识性,缺少语文味,我们可以从语言因素,情感因素,趣味因素等方面去体现科普说明文教学中的语文性。

【关键词】语文味;语言因素;情感因素;趣味因素

一、语文科普类说明文教学现状

翻阅语文课本无论是哪种版本我们都能看到科普类说明文的踪影。比较经典的就有《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大自然的语言》、《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由此可见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

科普类说明文其教学现状事实怎样呢?曾有人就这个问题作过观察统计。结果是不到20%的教师喜欢教科普类说明文、不到20%学生喜欢学科普类说明文。是什么缘故原由使得科普类说明文被师生厌倦呢?

对科普类说明文的教学,老师们平常都根据“通读课文——相识知识——研究写法——联系生活”这样四大教学板块举行。这样的教学自然无可非议,但久而久之则僵化成型。一旦成了牢固模式,则一定导致教师教得没激情,学生学得无兴趣。

现在,让我们站在学生学习科普类说明文的角度,重新审阅科普类说明文教学学什么?语文味如何体现?

科普类说明文形式简短,知识性、科学性、普及性强,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根据其融科学知识和说明要领为主的文本特点,先生引导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固然是教学的一大使命。

然而,科普类说明文是语文课,隶属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它姓“语”。教学科普类说明文,除了告竣知识目的之外,应该另有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使命生长学生的语言,造就语感。

请注意!抓住知识要点,只是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中一部分的内容,但绝不是唯一的使命。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索问题、关注问题、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辉煌,都应成为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内容。

二、寻求相关的对策

那么,该怎样体现说明文教学中的语文味呢?

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可以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资源,实现语言、情感、兴趣的熏陶与提高。下面以我执教过的几篇科普类说明文课为例,谈谈相关策略。

1、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的语言因素

科普类说明文普遍运用平实的表现手法,语言科学、准确、鲜明,在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体会用词造句的精妙;文艺性说明文较多接纳比喻、拟人的写法,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仿写等形式来体会表达效果。

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数字,“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37.4就是数字,明确文章在列数字说明时,数字准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准确的表现;另外文中也用了一些“概数”,如“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〇五年左右”,“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这里的“左右”、“大约”是表示约略的限制性词语,用上这些词语反而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也正体现了作者的严谨的治学精神。从以上的体会分析感悟中来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科学。

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文艺性说明文时,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的句子,如“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尽的繁华和欢悦。…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藤萝的典雅风韵,构成了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对这些优美句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2、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的情感因素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把自己教学乐成的主要原由,归结为“有情有趣”。他说:“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缺的是情趣。我说的情是什么?是情感。它包罗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反观我们的科普类说明文教学,有几多先生千方百计地着力于让学生带着浓郁的情感在学呢?事实上,一篇文章叙述再客观冷静,语言再严谨科学,也不能不包罗着作者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当着力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情感之旅。

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先让学生找出泊字的理解,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然后结合图片,文字资料,了解过去的罗布泊。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读完课文,看到现在的罗布泊,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的?作者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裸露的胸膛,那是怎样的赤子之心啊?踏在这血肉之躯上,我们的心里涌动是无尽的罪过感。作者通过这些文学手段的运用,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让我们感受到罗布泊今昔的巨大差别,令人痛惜。篇末,作者大声疾呼:“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罗布泊百年的沧桑,月牙泉的悲剧,古楼兰的呜咽,久久萦绕在我们心头……

你的心中怎么想,难道你没有产生共鸣吗?把你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

通过这样的教学,说明文的作者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有了很好的交流,融合,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3、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的趣味因素

课堂上,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科普类说明文的兴趣,这样他们才会喜欢科普类说明文。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以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将课上得有情又有趣,科普说明文才会焕发其独占的魅力。教师要充实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趣味因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课堂就有了别样的生趣。

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中,针对课文谈到的云的形态的八种变化来识别天气情况。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一表格归纳,课堂气氛沉闷。而我在教学时,根据课前的彩图制作了一组动画,并配上一曲动听的钢琴曲,要求学生根据动画展现的变化无常,姿态万千的云,口头描绘,并分别表达,各云彩暗示了什么样的天气现象,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仿佛就在广阔的大自然,欣赏美丽无比的天空。讨论中学生并且还用“云交云,雨淋淋”等谚语来归纳有关的天气情况。这样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把一篇抽象性、知识性很浓的说明文,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了。

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能培养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制作了一个课件“苏州园林一日游”。首先在一曲优美的江南小调中,配乐朗诵“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接着动画展现四幅苏州园林风光“亭台轩榭图”“假山池沼图”“花草树木图”“门窗图”,一下子学生仿佛置身于图画中,立刻对苏州园林有了图画美的直观感受,领略了我国园林的建筑美。学生一边欣赏苏州园林独特的艺术美的同时,一边惊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审美情趣,并从心底产生了共鸣。

说明文中也有语文味,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将课上得有情又有趣,科普说明就会焕发其独有的魅力。

猜你喜欢
语文味情感因素
浅析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浅析品牌设计中体验营销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