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3-02-01 06:45李玉明
职教通讯 2013年7期
关键词:德育课职校德育

李玉明

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李玉明

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抓质量首先抓德育。德育课教学有效性关系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自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德育新课程实施至今已经三年整。为了考察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立足课堂教学,以学生评教方式,对吉林省某地区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目前,在对中职校德育有效性或实效性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认为,中职德育面临许多问题,有效性或实效性不理想或比较低下。[1]由研究者普遍认同的这一结论,可否推论出作为中职校德育主渠道的德育课教学也存在着有效性不高的结论呢?为了解中职校德育课有效性,本研究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吉林省某地区10所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汽车驾驶与维修、学前教育、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制造、电脑艺术设计、俄语、日语等20多个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基本涵盖该地区所有专业。三年级学生由于顶岗实习,没有列入抽样范围,且中职校德育课主要在一、二年级开设,不影响调查结果。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匿名回答方式进行,由被试所在学校派专人负责组织调查。问卷均为单选题,设计的问题均用适合学生接受且易懂的语言描述,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感受。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 621份,收回有效问卷1 600份,有效率98.7%。下文即为对中职校德育课教学调查情况进行的分析。

一、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现状

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就是“教”和“学”,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切互动效应和结果,其基本特征是策略优良、效率趋高,教师准备充分,教学资源运用得当,学生课后有明显收获。[2]中职生是接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是考察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了解中职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在中职生看来,中职校德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效果的实际状况如下。

1.学生眼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在关心学生学习上,62.8%的学生感到,“老师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58.3%的学生认为,“我上课不认真时老师及时提醒我”,超过被调查学生一半;40.9%的学生认为,“老师很了解我的学习和生活”比例没过半。在师生关系上,61.9%的学生认为,“老师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好”比例过半;44.7%的学生表示,“我有问题时,非常愿意和老师交流”比例没过半。在教学纪律上,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从不接打电话”、“老师上课从不迟到”、“老师从不带着情绪上课”的比例均过半,结果如表1中第1行。

2.学生眼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教材处理上,52.8%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补充书上没有的内容”,48.5%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从不照书念”。在教学内容安排上,55.5%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前每次都告诉我们新课学习内容”,42.3%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内容有趣,我能听懂”。在教学难易程度上,50.3%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语言生动有趣我非常喜欢”,47.8%的学生认为,“我能跟上老师讲课进度感到很充实”,结果如表1中第2行。

3.学生眼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例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完全符合”的仅有“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清楚便于我学习”。48.2%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鼓励我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44.5%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教学方法灵活学生非常喜欢”,43.9%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设计有趣问题引导独立思考”。在实践活动和多媒体运用上,认为“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参加社会实践”、“老师上课经常使用多媒体效果好”的比例均低于30%,结果如表1中第3行。

表1 学生对德育课教师评价结果一览表(%)

4.学生眼中的教师学法指导。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54%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教我学习方法指导我如何学习”,比例过半。在解答疑问方面,认为老师“能及时为我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老师经常布置作业批改认真”的平均比例60%。在师生交流方面,认为老师“课间经常主动和我交流收获很大”而选择“完全符合”的为42.6%,比例没过半,结果如表中1第4行。

5.学生眼中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表现上,有33.8%的学生能“在课堂上经常发言表达自己见解”,根本不发言的占11.4%。在学习效果上,46.8%的学生认为,“学了德育课对我的帮助很大”,“完全符合”的比例均未过半,“多数符合”及以上的比例较高,结果如表1中第5行。

二、中职生德育课评教结果分析

教学评价学认为,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及成果转化做出的价值判断,是以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检测[3],评价=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价值判断。[4]现代德育评价论认为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德育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导向、管理、教育、强化的功能。[5]基于上述理论,依据教育测量的有关方法,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处理与分析。

1.统计数字处理。为了便于分析问题,对学生问卷中的评价内容做相关处理,形成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测评表并赋值和权重(满分为100分)。处理如下:学生问卷中评价层次“完全符合、多数符合、少数符合、个别符合、完全不符合”分别对应“优秀、良好、中等、差、较差”五个评价等次,相应权重为 1,0.8,0.6,0.4,0.2,评价内容赋值范围为3~5分(序 号 为 1,2,3,4,6,7,8,10,13,15,16,19,21,22,23,24,26等 17项评价内容赋值 4分;5,9,11,12,14,17,18,20,25等 9项评价内容赋值3分,第27项评价内容赋值5分),计算方法为:折合的百分数=每个层次评价比例×权重系数×每项赋值。按照上述处理办法,被抽样调查的1 600名学生,对德育课教师教学工作的总体评价折合成百分制后最终平均得分为80.76分,结果如表2所示。

2.评教结果分析。根据有关研究,一般学生评教结果在 62.5~87.5之间。[6]以“优、良、中、差、较差”来评价德育课教师教学效果,划分出优秀(87.5~82.5)、良好(82.5~75.5)、中等(75.5~70.5)、差(70.5~65.5)、较差(65.5~60.5)相应的比较区间。经过比较可知,中职学生对德育课教师的整体评价处于良好区间,且接近良好区间的上限,说明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有一定的效果,而非是无效或低效,中职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调查中另有两项调查结果也能间接支持这一结论。一是学生明确表示喜欢德育课的比例较高。在学生有效抽样的1 600名学生中,有近70%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德育课;二是德育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积极性较高。在认识上,95%的老师认为,开设德育课必要,76%的老师非常喜欢德育课教学工作,在学生观上,81%的老师认为,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在工作表现上,69%的老师表示,非常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一结论至少对广大中职校德育工作者树立信心,提高工作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结果也间接支持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连续多年保持相对较高的就业率和较快发展的事实。

表2 学生评价德育课教师教学工作情况

三、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分析

尽管调查结果说明中职生对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职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得较好,德育课对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结论也基本否定了本研究提出的“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假设”。但是,理性分析调查中所反映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提高中职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是研究问题的旨归。

(一)从学生角度看,提高中职德育课有效性任务重

首先,学生现状表明,中职德育复杂而艰巨。被调查学生总体特点为:独生子女多、单亲学生多、农村子女多、贫困家庭多、选择职校原因多、养成教育问题多;文化基础水平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调查所设计的关于学生自身学习和自我表现情况的问卷中,选择“完全符合”均没有过半数。如“我在课堂上经常发言表达自己见解”占34%、“我的学习有针对性,不盲目”占31%、“我清楚毕业后我会从事什么工作”占37%、“该学习的时候,我不会沉迷于玩乐”占43%、我经常参与课堂小组学习,并积极发表见解”占39%、“我有问题时,非常愿意和老师交流”占45%。同时,中职生德育课学习的内驱力不足,学习选择实用化,功利性倾向突出,近30%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没有专业课重要而不喜欢;学习焦虑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比较突出。

其次,家庭与学校德育渠道运行不畅通。调查显示,中职生大多数来自乡镇和农村(64%),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且大体相当,学历不高(中专学历比例平均8.5%、大学平均5%、高中及以下平均87%、初中及以平均63%),所从事职业社会声望也不高(农民32%、进城务工人员13.5%、工人16.5%、从事个体工商户16%、企事业所有人或企业高级管理人员3%、高级工程师或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3.5%、无业人员13%、公务员2.5)。中职生的父母指导学生职业选择时,注重的仅仅是就业后的经济利益,而对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社会地位升迁的动力不足,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共同教育培养学生的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再次,中职生心理和行为存在问题较多。由于受父母离异、外出务工、犯罪收监、因病亡故等各种原因影响,在调查中,约有48%的中职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隔代教育、寄养教育、同辈照顾、独自生活等状况,导致中职生家庭教育缺失,亲情关系淡漠,使他们在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经常表现出一些不良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在心理发展上,呈现过渡性与封闭性、自主性与动荡性、职业性与社会性;在行为特征上,呈现心理矛盾复杂化与负面心态普遍化、需要结构多样化与学习行为实用化、个性发展自主化与价值观念多元化。

(二)从教师角度看,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存在可能

在问卷调查中,中职生给予完全肯定回答没有超过半数的评价内容,教师应重点研究和思考。本次调查共设计了27个观测点中,学生回答“完全符合”比例没有过半数的有:老师非常了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41%)、当我有问题时愿意和老师来交流(45%)、老师上课时从来都不照着书来念(49%)、老师讲课的内容有趣我都能听懂(42%)、我能跟上老师讲课进度感到充实(48%)、上课教学方法灵活学生非常喜欢(45%)、经常设计有趣问题引导独立思考(44%)、经常鼓励我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48%)、经常参与小组学习积极发表见解(39%)、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参加社会实践(28%)、老师上课经常使用多媒体效果好(28%)、课间经常主动和我交流收获很大(43%)、我上课堂经常发言表达自己见解(34%)、学了德育课对我的帮助非常很大(47%),观测点序号分别为 1,5,9,12,14,15,16,17,18,19,21,24,其中比例最低是观测点 19和21(28%)。调查还表明,学生对教师的德育课教学也充满美好的愿景和期待。在对学生“喜欢”与“不喜欢”中职德育课因素的排序后发现:在喜欢原因中的排序上,依次是“将来有用、教师讲得好、课程内容好、比专业课重要”;在不喜欢的原因中排序上,依次是“没有专业课重要、课程内容不好、教师讲得不好、基础不好听不懂、将来没用”。调查也表明,他们愿意和老师建设密切的、扮演各种角色的师生关系,如:知心朋友、指点你的导师、尊重学生的师长;他们喜欢灵活的德育课评价形式;他们绝大多数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有70%以上的学生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老师把学校毕业生请来聊聊经历和感触、请用人单位谈谈对从业者的要求和希望、指导学生搞社会调查。

四、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的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是关乎民生的教育,更是广大青少年群体中“思想问题者”和“学习弱势者”的教育。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中职校培养的也应是全面发展的人,德育课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调查中,学生评价“完全符合”的比例没达到半数的观测点,以及中职生在问卷中表达的良好愿景,为今后提高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一些思路。进一步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层次性与发展性

中职校问题学生较多,德育课教学应有层次性,遵循“耶克斯-多德逊定理”,把发展目标落在每个学生动态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德育课教学目标,不能只考虑必要必性,不考虑可能性,否则就会陷入“美德是否可教”的怪圈。对职业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把公民道德、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列为基本要求[7],使学生成为好公民、合格建设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应重视人文价值取向,着眼学生整体、重视个性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质。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社会性与职业性

当代德育之父涂尔干认为,不同的社会条件就有不同的道德要求。黄炎培认为,中职学校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特点是就业导向和促进就业,在职业生活中得到发展,不仅“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还要使“乐业者敬业、敬业者创业”。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这种趋势变化必然引起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学校德育课教学也应积极适应,教学设计要与广泛的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面向变化的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谋划学生幸福的职业生活。

(三)中职德育课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需要性与情境性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人的良好德性修养境界,个体的生活发展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关注的“需要”的背后是人生的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不断满足人需要的实现。教师对学生需要满足与德育实效正向关系,对学生需要层次满足越高,实效性越好,满足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步实现。[8]“需要诉求”的建立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情境、职业情境和现实社会情境。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容设计向贴近学生“生活、就业、立业”的需要转向是教师教学内容设计应然的选择,使德育课成为应然的学校德育主渠道,使学校教育成为应然的育人终身的殿堂。

(四)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设计要体现实践性与趣味性

“美德在践履”而“非美德在知识”。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中职学校德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是躬身践行的德育,置身其中的德育,充满快乐的德育,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德育。美德在践履,力行近乎仁,德育课教学要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中体验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形成道德习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中职学校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渴望同样存在,而且还很强烈。课题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式的设计性学习、社会考察式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式的实践性学习、自我建构式的反思性学习以及生活学习[9],需要在德育课教学方法设计中重点研究探讨、实验实践。

(五)中职德育课教师要理解、包容和尊重“异质化”的学生

鲁洁教授指出,在世间没有不犯错的孩子,但也没有绝对无法挽救的坏学生。在调查中,虽然有81%的教师认为,“学习差不能代替学生全部”,但是也有19%的教师持“多数符合”意见。职业教育的类型决定了其教育对象的共同特征都是“妇女、儿童和社会弱势群体”,评价的标准是成功地在受教育领域就业与发展[10],家庭社会背景和文化资本的阶层差异成为影响中职学校生源的重要原因。[11]社会发展需要异质化的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就能很好地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同样也适用于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要从“能力特点有差异、学习习惯不一样”的观点出发,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也只有教师真正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江山代有人才出,自古行行出状元”,才能引导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六)中职德育课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也是良好教育的应然要求。当代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对中职学校而言,师生关系的品质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调查表明,有83.9%的学生希望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职学校的学生与父母常年生活在一起的比例仅为52%,其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少,文化水平较低,从业职业社会声望也不高,家庭多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到中职学校学习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业成绩不良”,存在自卑、孤独等不健康的心理。因此,他们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和尊重。德育课教学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身教胜于言教,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特别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在各方面做出表率。

综上,本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职德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实际课堂教学有一定效果,主渠道作用发挥较好。同时,也表明,研究中职德育实效性或有效性问题应持有现实、乐观、积极和创新的心态,除了基于中职德育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性研究外,广大研究者还应加强以“体现职教特点,加强德育理论”、“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中职德育体系”、“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现代公民”、“加强德育科研,构建德育模式”等方面的研究[1],切实为提高中职德育工作实效提出更好建议,以服务中职德育工作实践。

[1]李玉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职教论坛,2012(7):69-71.

[2]肖成全,等.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22.

[3]周国烛,马红麟,王文博.高职教学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07.

[4]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5]赵玉英,张典兵.德育原理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234,235.

[6]吴钢.现代教育评价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6.

[7]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87-288.

[8]程逊,王志洲.职校德育之实效程度与需要层次的关联性研究[J].成人教育 2009(8):35.

[9]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1-32.

[10]黄政杰,李隆盛.技职教育概论[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1996:7.

[11]卢洁滢.生存论视阈中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78.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search abou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Li Yu-ming

Ideologicalquality is themost importantquality.Grasp thequality first,themoraleducation.Moraleducation teaching affects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education and th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Since the 2009 fall semester,the new curriculum ofmoraleduc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three years.To examinemoraleducation in vocationalschools,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thisstudy highlights the principalposition of students,based on classroom teaching,take the form of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vocational schools moraleducation teaching cases in a region in jilin province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and relevantcountermeasuresare put forward.

secondary vocationalschools;the teachingofmoraleducation;theeffectiveness;research

[责任编辑 曹 稳]

G715

A

1674-7747(2013)07-0065-06

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延边州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 Z J12120)

李玉明,男,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学院职教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吉林农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德育课职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