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攀(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淳安学院,浙江淳安311700)
对增强政治课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郑攀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淳安学院,浙江淳安311700)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政治课教学必须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然而,为追求新的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增强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为了教而教。
新课程教学;切入;提高效率;引导学生
新课程教学提倡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学习。然而,为追求新的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我结合平时教学心得对如何增强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导入是艺术中的艺术。也就是说,开讲前三分钟教师导入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这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教学导入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现将几种比较不错的导入方法进行浅述:
1.漫画切入法。运用多媒体,设计动漫导入,能创设情景,较快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引用了一副漫画《白卷》(下图)设问:你有这样的经历吗?漫画中的学生的行为你们是不是也曾有过?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此一来,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进入到学习上来。收到不错的效果。
2.幽默导入法。学生对幽默色彩的内容使无意识记忆率高达70%。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表现方式,通过巧妙地运用出人意料又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表情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充满朝气和活力,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我在讲高一《思想政治》“货币的产生”时,讲道:“同学们,当你走进新华书店,看到了自己梦寐已久的一本书而爱不释手时,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指望营业员无偿奉送,也不能学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只能拿钱去买。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买到各种商品呢?”在这里,我巧妙地运用孔乙已的“窃书不算偷”这句话,诙谐有趣,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学得有趣,从而增强了求知欲。
3.歌曲导入法;在教学过程中用歌曲导入,迎合了现在社会的发展,在教学中融入了新的元素。如今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在中学生中传唱,他们对于音乐和歌词的理解程度,远大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大都喜欢明星,喜欢流行歌曲,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导入时,可适当运用“歌曲导入”。这种方法,能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我播放《说句心里话》,然后学生也跟着唱,有些同学还热泪眼眶呢!我马上借“题”发挥,为什么要想家,为什么要当兵,点出“我”、“她”、“妈妈”、“家”、“国家”是有联系的,从而引入新课。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课堂小组讨论是最能体现这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然而,为追求新的教学形式而讨论的现象很普遍,形式主义的讨论必然导致课堂讨论的效率低下,下面我主要提出如下几种情形及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提出相应的做法。
1.学生的参与度低,参与不均衡。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合作不够主动,更多的学生把讨论学习看作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学习的方式。因此很难内化为能力。我认为小组成员以4-8人为宜。根据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同学中的威信,学业成绩等,指定几位小组长、记录员,然后由组长和记录员协商,召集本小组成员。在讨论中,记录员负责记载小组成员的发言,代表小组成员在班级中和其他小组交流,而小组长则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2.论题选择不当。比如一论题脱离学生的实际;单纯逻辑思维方式的探究,讨论的主题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需求,讨论对学生就没有吸引力。因此讨论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情感出发,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诚实守信》一课为例,教学内容是很丰富的,我用多媒体播放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等一连串食品安全的录像,创设情景,学生竞相发表自己的感想,抽象化为如下几种:不诚信的危害——突出诚信的重要性,我适时给予引导,在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把教学引到“生活和学习”上,让学生独立发言: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哪些不诚信的行为?接着我选择了一个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抵制不诚信的行为。由于论题切合学生实际,且结合当前时事,因而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2)学生对论题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学生如果对讨论的主题不感兴趣,就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去。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路人,合作者,要切实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必须设计好讨论的主题及主题的呈现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愿意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做学习的主人。
3.小组讨论不充分。有些教师误认为新课堂就是小组讨论课,一堂课组织多次小组讨论,却没有时间的保证,每次讨论没有充分展开,就匆匆结束。讨论过多过滥,讨论走过场,讨论不充分,影响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也不可能达到课堂讨论的教学目的。课堂讨论不能次数太多,一堂课组织一次最多两次就可以了,时间的多少,不是教师设计教案时预设的,要看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一般5—10分钟,教师在学生课堂讨论时,要在教室里巡视,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给学生以启发和指导,不要怕讨论影响你的教学进度,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利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内容,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不妨多点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魅力。思品课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就不可能建立自己风格的教学之路。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把课堂形成对学生具有强大引力的磁场,就必须精心追求别具一格的教学语言。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要“精”、“准”。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时对学生已知的或不重要的要少说或不说,点到为止;多一句则嫌多,少一句则嫌弱,这样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方能腾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充分地思考和练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减轻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语言幽默。当代的中学生讨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渴望倾听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德育课。从可笑的事物中揭示悲哀的幽默寓言能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调节情绪,愉悦精神,开启心智,活跃思维。比如在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时,我用“脚”比喻生产力,用“鞋”比喻生产关系,指出“一个人穿多大的鞋,从根本上说是由脚的大小决定的;同时,鞋对脚又有反作用,当鞋适应脚时,走起路来就轻松自如,当鞋不适应时,走起路来就会摔跟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犹如脚与鞋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用幽默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生硬的理论变得有趣,深深的感染了学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马上心领神会,学习热情高涨,收到不菲的教学效果。
1.德育课主要解决三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无论自学哪一课,都可以有意识地从上述三个角度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生命宝贵》时,可以尝试提出以下问题去思考:“什么是生命?“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珍爱生命?等等。又如学习《认识新伙伴》时,也可以按照“什么是闭锁心理?”“闭锁心理有什么危害?”“怎样克服闭锁心理?”等。相信经过锻炼,就会逐渐发现学习这门课的诀窍,找出学习这门课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2.对课堂教学中讲明的重点问题和理解的要点,要求学生及时地标注到课本上。如把问题记到答案的旁边;划出段落中的关键词、句,标上序号①②③等。课堂上的笔记要简练,自己能看明白就行,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通过课后复习时再加以完善。
3.鼓励学生运用“读”的学习方法;“读”在学习方法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政治教学中也尤为重要。通过阅读能够梳理知识,理清层次,建构知识网络,明确知识点的位置,使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对知识点的再识记,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政治术语的表达能力。我相信,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在班上肯定会掀起读书热潮,大家你一段,我一段,我一首诗歌,你一个故事,在读书中体验知识的快乐与情感的升华。这样学生学起思品课来就会感觉到得心应手,如有神助般。
4.启发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华罗庚先生有句名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一本书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所谓“由厚变薄”就是把知识形成网络,会总结概括知识。为此,我总是要求学生先看课前的目录,理清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每一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心中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每一知识点的位置,能用简要的几句话甚至几个词来概括所学的整本书;
学习不仅应有良好的心理定势,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变势。灵活、变通才使创新成为可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变势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如在讲《融入新集体》一课时,许多老师都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当成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引入课堂。如果有创意一些,可引导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三个和尚故事新传”,让学生在设计和续写这个故事的感受中,将本课的中心思想进一步升华。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下,教师是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一堂课的引导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是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般随意发展,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则需要实施火上浇油的措施,因势利导,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保持课堂的持久吸引力,在此过程中突破难点,明确重点,让学生在思想的锤炼中得到升华。切实增强中学政治课的有效教学。
[1]李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3).
[2]余薛梅.构建实效性课堂,塑造创新型人才[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3).
[3]冯根水.漫画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使用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3).
[4]谢绍熺.正确把握“生活”,提升课堂实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7).
[5]张安勤.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7).
[6]凌卫明.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7).
2012-02-20
郑攀(1978-),女,浙江淳安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