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玲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叶玲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高职生的年龄化、个性化、职业化、社会化等特征的心理素质教育,也包含心理能力素质(即智力因素)、心理动力素质(即人格因素)、身心潜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通过开设辅导课程、融入课外活动、渗透各科教学、多形式心理咨询、自主心理教育等形式以达到心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心理;素质
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提出了衡量人才素质结构的7条标准,即:①积极进取,有强烈的开拓精神。②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类责任感。③在急剧变化和竞争中有强烈的适应能力。④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⑤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综合化。⑥有多种个性和特长。⑦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这表明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未来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竞争。
高等职业教育随着市场力量的推动引起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构建高职学生素质体系的核心素质也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对素质有着不同的定义。心理学上的素质指人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教育学上的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社会学上的素质是指一个民族或国民的整体发展水平[1]。
人的素质体系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高职学生素质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完整的心理素质结构包含认知、品质、情绪、意志、个性倾向性(兴趣、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能力、气质)等多方面因素,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基础素质,核心素质,它不仅制约着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是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以形成的核心机制。心理素质强调个体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反映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和利用程度,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
心理素质教育是指有目的调节高职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完善学生先天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达到与教育融合的目的。它强调要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为核心,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各类课程的结合点,使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贯通起来,形成一个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主线的统一课程结构,形成最佳的教育组合,以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效果。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极为必要的[2]。
1、心理素质直接控制着人体的生理机能,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可以增强大脑皮层的神经机能,优化智力发展的生理机制,增进生理机能。心理素质教育能提高人身体素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主观条件,认知心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内化的方式、过程及效果。情感、兴趣等非认知心理品质则往往成为内化过程中的动力因素。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促进想象创造力的发展。心理素质教育能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
3、良好的心理素质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体验、道德情感及道德意志等方面的因素。对情绪发展具有完善补偿功能,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教育能提高心理免疫能力。
4、人的外在行为受人的多种心理因素支配,心理素质对人的整个行为模式以及一生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心理素质教育能完善职校生个性。
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求学,即从单纯的求学、求知状态转变为求职、创造状态,随着自身生理发育、周围学习环境、教师教育方式、日常学习压力、复杂人脉关系等方面的冲击,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变化。为了帮助高职学生顺利渡过转型期,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职生的年龄化特征需求心理素质教育
高职生处在青春发育期:身高体重增加、内脏机能健全、性成熟。从幼稚到成熟、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高职生心理容易产生封闭性、动荡性,需要心理辅导教师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帮助他们渡过心理转型。
(二)高职生的个性化特征需求心理素质教育
高职生的个性在学校得到极大的张扬和定性。往往表现为主动思考并处理事物、探索人生,但由于心理某些方面的不成熟,结果导致幼稚与成熟、依赖与独立、自觉与蒙昧并存。这需要心理辅导教师结合社会实际,在把握个体特点的基础上辅导学生。
(三)高职生的社会化特征需求心理素质教育
高职生是一个紧贴社会的群体。做事务实、把握时尚、紧跟潮流、掌握技术等都是高职生应关注的方面,但容易出现从众性,产生盲从心理;或者反其之,导致自卑、自闭、逆反。如何科学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心理研究的范围。
(四)高职生的职业化特征需求心理素质教育
高职办学强调专业训练和社会实践,高职生的心理发展方面也都打上了职业烙印。强烈的职业成就动机、企业文化输入、职业道德培养等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失去平衡。心理辅导老师要教会学生自我生涯设计和规划,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3]。
1、减负心理。数年寒窗苦读的艰辛,在大学生活中得到极大的释放,解放的轻松与愉悦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有时会导致高职生心理失控、遇事不冷静、爱冲动、喜怒哀乐易于言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一意孤行、不记后果。
2、恐慌心理。随着社会上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逐年增多,许多高职生也成为了牺牲品。这部分学生明显表现渴望亲情、承受能力脆弱、过重的言语会导致逆反心理,容易孤独不安、茫然、苦闷、失去学习方向。
3、自卑心理。社会偏见对高职生而言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往往自暴自弃、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表现为缺乏自信、自尊、自爱、自强和学习困难、自控自律能力差。
4、厌学心理。各职业学校学生的厌学情绪逐年加剧。每年的退学率有所提高,在校学生学科及格率较低以及平时学习的态度较差。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由于不良的心理品质,如职业动机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而导致厌学、逃学、退学[4]。
学生心理素质是一个由心理能力素质(即智力因素)、心理动力素质(即人格因素)、身心潜能和心理健康交互作用,动态同构的自组织系统,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1、心理能力教育即智力因素教育,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应试能力、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竞争能力等教育。高职生的智力因素成就自身的心理能力,只有重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才能具有事业发展上的后劲,探索启发式教育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
2、心理动力教育即非智力因素教育,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教育。快节奏社会、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新要求。学校的心理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的顽强意志、迎接挑战的勇气等,给予学生信任、鼓励、支持和抚慰,在沟通、理解中帮助学生。
3、身心潜能教育包括创造力、创新力、发现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的教育。机械化模式的心理状态成为了阻碍学生发展个性、发散思维的绊脚石,现今社会追求的是不同个性、敢于创新、独树一帜的生活、工作方式,要充分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引导他们发现独特的自我[5]。
4、心理健康教育是协调人的整个心理的教育。三国时期的著名养生家稽康曾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可见,心理要素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一部分因素。
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开设辅导课程
这是进行集体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环境,开设身心指导和学习心理指导讲座、开设恋爱心理辅导讲座、开设耐挫教育讲座、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讲座,开展读书讨论、演讲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修养;主张采用发展性模式:将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障碍的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矫正。完善一套符合职校学生心理特点的教材,以学生成长发展课题为主线,立足于未来;帮助有减负心理的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使其具有新的学习动力。新目标要具体、有层次性、切合实际,这样才具有可行性,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失落的心理主要是部分高职生对自我认识过高、期望值过高造成的,因部分学生的最初目标不是职业院校,因而有明显的失落感。学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变化,避免这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认真帮助其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重新调整目标,同时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
(二)融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接受心理素质教育的另一途径。利用班团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训练活动。如设立“无零食周”、开展“今天我是值日生”、“今天我是小主人”等活动、开展“特色学生”评选活动、开展“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重视课外的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和潜能开发。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初期,教育内容可以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患。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就应以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重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心理潜能开发、健康自我形象的确立、情绪管理与压力处理、人际交往训练等方面。也就是说,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应成为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渗透各科教学
将学科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体现教书育人的统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质、良好的学风。美术欣赏教学陶治学生性情、体育课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体育道德风尚、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学校应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保证师资、课时、经费、设施,除确定专职教师每周一节课之外,还应强调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处世能力,处世能力提高了,明事理了,就能够更好地接收新观点、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增长才敢、提高悟性,并接收锻炼,磨练意志;知道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解,心胸要豁达大度、遇事头脑要冷静,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求,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文化和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班风,提升学生的集体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解能力,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精力聚集到学习和求知的氛围之中。
(四)多形式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中心是高职生的心灵港湾。对恋爱受挫、专业受挫、生活受挫和受自卑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通过循循善诱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立学生个人心理资料档案,密切观察并适时指导;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和热线电话,对那些不愿或不方便晤谈的学生进行指导;创建心理健康辅导站是又一形式,由学生科科长担任站长,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担任辅导站成员,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创办“家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重视课外环境中的教师、学校环境、管理者、家长的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扩展到家庭和社区,形成校外支持系统。
(五)自主心理教育
学生间的心理教育与帮助常被忽视。它是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展自主性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要确认学生是主体这个基本点,扩大学生之间的影响,应将其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实践性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适用面广,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外活动、班级和团体活动都可以应用,团体辅导与训练,如:社交技巧训练营、自信增强小组、做情绪的主人团体训练等非常适合高职学生;在交往方面,要指导他们认识大学与中学的异同,确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寝室、班级做起,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表现自己、充实自己。在意志上下功夫,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缺乏毅力、自制力和自控力,不能自觉而持久地去弥补自己的不足,高职学生知道就业压力,知道财富的重要,但不能持久地约束自己,获取职场的专业武器。因此必须引导学生自觉锻炼意志品质,通过自我度量,强化其持久坚持的能力。告诉学生“胜人者力,胜己者强,胜己就能胜学”,就能把远大理想和实际的行动结合起来,就能使自己讲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贯穿到每天的学习过程中去。
[1]佚名.浅淡职校生心理素质教育[EB/OL].http://www.xinli110.com/education/wjgy/hyfd,2010-03.
[2]胡静.浅谈职校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EB/OL].http://www.jzjsjxxy.cn/url.asp.pages,2011-10.
[3]崔景贵.当代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2,(5).
[4]王华生.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EB/OL].http:// www.rve21th.ac.cn/manage,2012-01.
[5]刘世强.针对中职生心理特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铁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与探索,2010,(1).
2012-06-14
叶玲(1979-),女,湖南常德人,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