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阳阳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迁移一直都是个争论激烈的话题。很多学者和教育者都曾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发表达过各自的观点。文章论述了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并且强调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来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语言迁移;母语;大学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语言迁移贯穿整个始终,“至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研究的中心问题”(Odlin1989)。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是否应该运用母语,学习者如何运用母语促进协助第二语言习得等问题,一直都是了每个二语习得研究者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焦点和讨论的话题。
一、概述
什么是迁移?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心理学认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就是“迁移”。而在应用语言学上,不同的学者对于迁移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和定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奥德林(Odlin,1989:28)的定义,他认为:迁移是由于先前习得(可能是错误的习得)的任何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而引起的影响。基于这个定义,本篇文章中的“母语迁移”指的是已经习得的母语(在本文中都指带的是汉语)与第二语言(英语)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而引起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在历史上,语言迁移经历了三个阶段:(1)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与行为主义语言学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对比分析说的理论基础。(2)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许多语言学家受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影响,提出了对对比分析假说和语言迁移理论的质疑,因此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观受到了抨击与冷落。(3)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语言迁移成了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人们开始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二语习得等方面更加深入地探讨迁移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和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二、母语迁移的分类和具体表现形式
(一)母语迁移的分类
R.埃利斯(RodEllis)将母语迁移分为为四个方面:(1)迁移错误(transfer errors),也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意思是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习者的母语而导致迁移错误,阻碍了学习者目的语的学习和掌握。(2)促进(facilitation),也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由于母语的一些用法与目的语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学习者的母语减轻了其目的语的学习负担和减少了目的地语的学习障碍,减少了错误的发生几率,从而有利于目标语的学习。(3)回避(avoidance),是指如果在母语中没有所对应的结构,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时则会有意识地避免对其的使用,从而用其他形式来代替。(4)过度使用(overuse),是指对某种比较难的结构避免使用或者使用不足而导致的其他形式的过度使用。
(二)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
1.语音
在语音方面,汉语的正迁移体现在:学生对那些在汉语中有相似发音的语音有较好的掌握和运用,诸如[f] [k] [t] [i][p] [g]等;然而负迁移体现在汉语中根本不存在的发音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θ][e]。这种负迁移导致了学生回避这种发音,转而用[s][z]来代替,从而产生了对[s][z]的过度使用。
2.词汇
汉语中有很多表示意义的部首,如“吗”,“妈”,“码”,这些词都与部首“马”有关;又有表示词性意义的词,如“大”“打”“搭”。对应的,英语单词有很多有意义的词根,如“over”,“under-”等;此外,英语的后缀也具有标示词性的作用,如“-ment”,“-less”等。相反,负迁移在词汇上主要体现在一字对一字的翻译方法上,如将“接电话”译为“take the phone”(误),而非“answer the phone”(正)。
3.句法
一方面,英语与汉语的陈述句、否定句、特殊疑问句、感叹句和被动语态等句法结构基本相同,学习者会受到母语正迁移的影响,所以对上述句法掌握起来相对而言要容易。如:他真的打算辞职?He really plans to quit his job? 而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的差异,所以在单复数、冠词、时态、语态和句序等方面母语的负迁移有着很明显的体现,例如如:他去了美国。受负迁移影响的错误表达为He go to America.(正:He has gone to America)。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原因和原则
教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是否应该使用母语,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这些教学法中,反对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使用母语。这几种教学法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他们认为语言是习惯的综合体,第二语言是独立于母语的以外的一套习惯。他们还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错误主要或全部来自于母语,所以母语所产生的负迁移远远超过正迁移。赞成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运用母语的学派主要有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认知教学法。语法翻译法认为母语是学习者共有的已有知识,应该广泛利用于教学中,但因其重传授语言知识,轻培养运用能力,因此受到批评和否定。二十世纪 六十年代出现的认知教学法认为本族语是学习者已拥有的知识,主张对其加以利用。
文章作者认为,是否使用母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在于教学对象的母语以及英语水平。大学英语教学对象一般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他们对母语知识有相当稳定的基础。然而由于中学应试性英语教学导致英语综合能力发展不平衡,以及学习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完全摒弃母语的全英授课必会使大部分学生不知所云,增加其焦虑情绪,使之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语言习得中信息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性输入,因此,本文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适时”“恰当”地运用母语以优化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母语的正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文并没有否定母语的负迁移的存在,因为这是客观存在,是每位英语学习者和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4.
[2]戴炜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2002(6).
[3]郭纯洁,刘芳.外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现代外语,1997(4).
[4]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5]桂诗春.认知与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3).
[6]寮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7]王文宇.语言迁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外语教学,1999(1).
[8]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