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10-12 02:03邓利碧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5期
关键词:血液标本对策

邓利碧

[摘要] 目的 对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解决的对策。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5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 在50例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因溶血、血凝固方面的原因导致不合格的分别为20、21例;此外,血液样本被延误送检的5例,使用抗凝剂比例不当的为3例,药物影响血液检测的1例。 结论 严格控制血液标本的采集流程,完善血液标本质量监督体系,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感等措施,能使血液标本的合格率提高。

[关键词]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46.1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5-174-02

血液化验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在血液化验中,必须确保血液化验结果的真实准确,而保证血液化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前提是提取的血液标本是合格的[1]。如果没有合格的血液标本,就无法为患者提供正确的疾病或诊断信息的指导,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更严重的还会引起医患纠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2011年1~12月拒收的50例登记在案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其中,呼吸内科不合格血液标本20例,占不合格血液检查标本总数的40%;心血管内科的不合格标本为13例,占不合格血液检查标本总数的26%;血液内科的不合格血液标本17例,占合格血液检查标本总数的34%。

1.2?方法

对5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逐个分析。

2?结果

5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因溶血、血凝固方面的原因导致不合格的分别为20、21例,各占40%、42%;此外,血液样本被延误送检的5例,占10%;使用抗凝剂比例不当3例,占6%;药物影响血液检测1例,占2%。

3?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3.1?溶血

如果血液标本溶血,用于检测的血液标本中的血红细胞破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就会流出,流出的血红蛋白易溶于血细胞中的某些物质[2]。这会造成血液检验的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造成溶血的原因主要有:(1)采集血液样本时,由于针头与注射器的连接的空隙,为空气的进入产生便利,血液样本中混入了气泡;(2)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患者血液时,真空的负压导致血液与试管壁的撞击,同时造成血红细胞的破裂;(3)提取的血液标本在冰箱里保存的时间太长,也是溶血的原因之一。

3.2?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从可以流动的液体变成无法流动的凝块。血液凝固后,可溶的纤维蛋白就会变成不可溶。因此,在血液标本产生血液凝固后,血常规及一系列凝血检查将无法进行。而一般容易出现血凝的情况是被注入抗凝试管的血液没有马上摇匀或者是晃动的次数及时间不足,部分血液因此凝固;另外,抗凝剂的使用不足也是血凝固的原因。

3.3?血液样本被延误送检

血液样本被收集后应该在24 h内送到检验科,但如果是急诊科的患者,则血液标本应马上送检。长时间未送检血液标本,血液样本中的成分会改变,例如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等。长时间未能送检待检测的血液标本,会使一些血常规检查产生差异。笔者所在医院采集血液标本工作完成后,由于其他的工作安排需要,有些情况下不能将标本及时送往检验科[3]。

3.4?抗凝剂的使用比例不当

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中,抗凝剂与血量的比例问题很重要。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抗凝剂的剂量是固定的,问题主要出在护理人员身上,因为护理人员没有很好地把握好血液标本的容量。

3.5?药物影响血液检测

一些患者服用特殊的药物之后,再进行血液标本的抽取,可能会出现一些非正常现象。服用不同的药物,将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在血液标本检查时,各项指标所受的影响也不尽相同[4]。

4?对策

4.1?严格控制血液标本的采集流程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血液检测的首要步骤,要确保血液标本的合格,必须先做好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医护人员要对血样采集的流程熟悉,并了解血液检查时应当注意的禁忌与事项。护理人员要遵照规定抽取血液标本,避免发生人为的凝血、溶血现象[5]。例如在抽取血液完毕之后,应及时取下针头,避免空气进入。

4.2?及时送检采集的血液标本

需要做血液检查的标本应尽量在4 h内完成检查,如短时间之内无法及时做检验,则必须把血清从血液中分离,并保存在冰箱内。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后,到送到检验科之前,一般会间隔几小时,但是有些血液标本的检查有时间限制,因此,这就需要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尽量减少不合格血液样本出现。

4.3?护理人员要熟悉血液检查知识

强化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对于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非常重要。检验科人员可以定期为护理人员补充血液标本采集量方面的基本知识。也可将一些常用的检查标准编成手册,发给护理人员。为了督促护理人员学好检查手册上的知识要点,可以组织定期的操作与理论知识的测试。

4.4?与患者沟通,减少检查前的服用药物影响

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提高血液样本合格率的有效途径,医生在开出化验单时就要告诉患者,血液检查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服用药物对血液检查结果的影响,血糖、血脂及酶受饮食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 刘慧琴,徐爱明.不合格血标本1752份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613-614.

[2] 苑瑞琴.290例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4):175-176.

[3] 张竹青.55例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55-56.

[4] 吴华,王小青,于波,等.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99-100.

[5] 徐晓玲,杨红,李朝霞.门诊血液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09,6(4):68-69.

(收稿日期:2012-05-10)

猜你喜欢
血液标本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利用36B4基因扩增效率评价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质量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