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在后循环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2012-09-07 09:14景治涛班允超刘佳李龙赵正杜绍楠李志鹏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术者椎动脉显微镜

景治涛,班允超,刘佳,李龙,赵正,杜绍楠,李志鹏,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沈阳 110001)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的发病率约为2.3%~6%,多见于青壮年(平均年龄50岁),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由该病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为30%~40%,超过1/3的患者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I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健康的复杂疾病[1,2]。其中后循环动脉瘤发病率较低,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15%[3],死亡率和致残率却比前循环动脉瘤高,其原因主要是:(1)后循环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与脑干和重要颅神经关系密切,术中容易损伤;(2)术区位置过深,视野狭小,难以显露;(3)巨大动脉瘤发病率较前循环高,手术难度增加;(4)夹闭术中难以保护动脉瘤周围的穿通支血管,易造成缺血。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血管造影是近年来新开展的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一项技术,主要用于术中评估动脉瘤夹闭是否确切及有无残留,它可以很好显示穿通支血管,从而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应用带有荧光造影功能的手术显微镜(Leica OH3 FL800)治疗后循环动脉瘤患者20例,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20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患者8例,女患者12例,平均年龄45.5岁(27~68岁)。20例均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2例),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三维 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诊断大脑后动脉瘤8例、小脑后下动脉瘤5例(血栓性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尖端动脉瘤4例、椎动脉瘤3例(夹层动脉瘤1例)。

1.2 荧光造影方法及预后评估

常规程序开颅,镜下分离载瘤动脉、动脉瘤及其分支、穿通支,使相关血管需显露确切无遮挡。造影过程:将25 mg ICG快速溶于2 mL无菌注射用水中,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导管快速注射,显微镜切换至荧光造影模式,通过显微镜显示器观察并记录荧光显影情况,术者可以同时在显微镜下操作不受影响。注射ICG后10 s左右动脉开始显影,有效显影时间可持续约12 min,之后荧光逐渐暗淡。镜下可以观察血管内血流及动脉瘤夹闭情况。若手术中情况复杂,可以行多次荧光造影,间隔时间>5 min即可再次得到满意影像。术后常规随访3~15个月,评估GOS评分。

2 结果

2.1 造影表现

本组20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术中共实施荧光造影43次,平均每例术中2~3次,相关血管显影良好,且后续的造影均未受前次影响。造影发现4例动脉瘤颈残留,镜下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后,再次造影可见残留消失。2例患者出现了穿通支血管误夹,经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后穿通支恢复通畅。1例血栓性动脉瘤患者,在行载瘤动脉成形后切除大部分血栓。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先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架桥术后,夹闭动脉瘤近心端椎动脉,造影示架桥动脉通畅。

2.2 预后情况

GOS评分5分(完全正常)15例,4分(中度残疾)4例,3分(重度残疾)1例。术后1周和3~6个月分别行3DCTA或DSA检查。结果与术中ICG造影一致,未发现载瘤动脉闭塞及瘤颈残留等非预期的结果。图1为1例左侧大脑后动脉瘤患者影像,夹闭后的ICG造影发现P2发出的供应脑干的穿通支没有显影,重新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后,再次造影此穿通支随即显影证明其通畅,术后恢复良好(图1)。

3 讨论

图1 1例左侧大脑后动脉瘤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影像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由于部位深在、空间小、巨型和大型动脉瘤比率高、邻近脑干和重要颅神经等原因,术中容易发生载瘤动脉及其分支、穿通支血管狭窄或痉挛、动脉瘤颈残留[4],术中DSA被认为是诊断和评价动脉瘤手术效果最直接和可靠的检查方法[5]。但由于DSA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延长手术时间,在大多数的神经外科中心无法开展[6]。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ICG造影已经可以整合到手术显微镜当中,作为动脉瘤手术当中的常规辅助操作。相对DSA,ICG造影能够在不影响术者显微操作的同时提供实时的血流信息,显示残留的动脉瘤颈,包括清晰显示细小动脉,并可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动脉瘤夹的位置,减少脑组织缺血时间,非常适合动脉瘤手术的术中监测[7,8]。

ICG造影的最佳显影时间为30 s~2 min,之后荧光的亮度逐渐衰减,术者通常在1 min以内即能做出判断;在病情复杂时,可以通过观看荧光血管造影的录像进行精细判断。间隔15 min以上的再次荧光血管造影不受上次造影的影响。在我们的研究中,由于手术显微镜整合了ICG造影功能,因此不影响术者的显微操作,术者能迅速确认和调整动脉瘤夹的位置,有效减少了血管狭窄导致的脑缺血时间,同时避免出现常规剪开动脉瘤导致活动性出血的局面。

对于本组的20例患者,所有相关血管ICG造影显示清晰,其中4例观察到了直视下无法确定的残留动脉瘤颈,并通过调整瘤夹达到了完全夹闭,其中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先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架桥术后,夹闭动脉瘤近心端椎动脉,行ICG造影后,术中证实架桥及远端血管通畅,术后DSA证实夹层动脉瘤不显影,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架桥通畅,术后患者经过顺利,预后良好。2例大脑后动脉发出的供应脑干的穿通支误夹,重新调整动脉瘤夹位置后,再次造影此穿通支通畅。由此我们认为,对于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的后循环动脉瘤手术,ICG造影可以提供术中实时准确的血管内血流信息,可以有效发现直视下不利观察的动脉瘤颈残留。更有意义的是ICG造影清晰显示了术区穿通支动脉,可以评估动脉瘤夹闭对穿通支血管的影响,对于非预期的误夹,可以及时做出调整,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因为荧光的穿透能力有限,相关血管必须无遮挡暴露于显微镜视野下,如果解剖显露不完善、术区有组织或棉片遮挡、显微镜角度不良甚至动脉内的硬化斑块都会对显影造成影响。因此在ICG造影前应做好充分准备,虽然在我们的研究中未发现ICG造影的严重不良反应(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造影后出现短暂性高热,给予甲强龙40 mg静脉注射后很快好转),但仍应避免不必要的反复造影。

综上所述,ICG造影以其费用低廉、操作简便、耗时短、精确度高的特点在近年来的脑血管病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对于高难度的后循环动脉瘤手术,合理使用ICG造影可以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

[1]Bilguvar K,Yasuno K,Niemela M,et al.Susceptibility loci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 European and Japanese populations[J].Nat Genet,2008,40(12):1472-1477.

[2]Dichgans M,Hegele RA.Update on the genetics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Stroke,2009,40(5):289-291.

[3]Wiebers DO,Whisnant JP,Huston J 3rd,et al.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natural history,clinical outcome,and risks of surgical 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J].Lancet,2003,362(9378):103-110.

[4]刘维生,陈善文,赵继宗,等.小脑后下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8,29,(3):387-390.

[5]庞明武.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38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9):2215-2218.

[6]Nanda A,Willis BK,Vannemreddy PS.Selective intraoperative angiography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intraoperative factors associatedwithaneurysmalremnantsandvesselocclusions[J].SurgNeurol,2002,58(5):309-315.

[7]De Oliveira JG,Beck J,Seifert V,et al.Assessment of flow in perforating arteries during intracranial aneurysm surgery using intraoperative near-infrared indocyanine green videoangiography[J].Neurosurgery,2007,61(3 Suppl):63-72.

[8]马驰原,吴伟,史继新,等.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4(12):533-536.

猜你喜欢
术者椎动脉显微镜
《用显微镜看大象》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腹腔镜的眼睛
——扶镜手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投照角度对介入医师辐射剂量影响的研究*
显微镜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