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峰
(黄山学院 外语系,安徽 黄山 245041)
大学英语教学中错误分析策略的运用
孙 峰
(黄山学院 外语系,安徽 黄山 245041)
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二语习得者来说,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英语教师,如能重视并合理分析这些错误的性质及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将错误分析策略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分析错误类型,提供有效的纠错策略,则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错误分析;二语习得;纠错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order)1967年发表的论文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标志着错误分析理论的开始。而Stern则提到,错误分析是研究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类型的一种重要方式。[1]64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内,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理论的兴起为致力于语言教学的教师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根据错误分析理论可知,语言学习者,尤其是外语学习者,是错误分析理论的研究重点。外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改进与提高依赖于对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征的了解,而错误分析理论正是通过分析外语学习者所体现出的语言错误来揭示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阐述的。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难免会遇到英语学习者出现的种类繁多的语言错误。因而,对于教师而言,系统全面地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错误类型,探索并研究这些语言错误的性质以及产生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错误方式,防止或减少语言错误的发生,从而提高语言的教学效果。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Robert Lado)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对比语言学专著《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这部书严格遵循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标志着对比分析理论(Contrastive Analysis,简称CA)于19世纪60年代初、中期在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错误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比分析理论对不同种语言间的异同的探究是建立在对外语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的研究和比较基础之上的。根据对比分析理论,外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错误是由学习者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本身的差异所造成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把其母语的语言规律运用到目标语中,但常常会出现错误,即对比分析理论认为的母语干扰的负迁移。然而,随着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外语学习者所犯的许多错误并不能完全准确地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预测并加以说明。因而,随着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发展,对比分析理论渐渐地被 “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简称 EA)所代替。
伴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以及语言学家们对语言错误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乔姆斯基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以及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批判并动摇了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错误分析理论随之诞生。科德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错误分析理论先驱。他在1967年发表的 《学习者错误之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 s Error)一文中指出: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为错误能揭示学习者的过渡性语言语法和目标语语法之间的差异。[2]106-108从而使人们注意到,外语学习者的错误不仅为语言学家们提供了语言习得方面的信息,而且也有助于外语教师了解、掌握学生的外语学习现状。事实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语言学习必然而又不可避免的现象,不能认为这是语言教学的失败。它反映的是外语学习者对目标语所作的一种预测推断,当它们与目标语的语言系统不一致时才出现的差异。错误分析理论使得外语教学者可以通过观察分析错误较全面地了解外语学习者是怎样形成推断假设并检验它们,从而进一步研究外语学习心理,寻找他们出现错误的根源以便最终帮助外语学习者纠正错误,提高学习的效率。
19世纪70年代后,错误分析理论的研究开始放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由于外语语言内部本身的一些复杂因素而引起的错误。它是建立在外语习得理论基础上的。这种理论认为,外语习得和母语习得过程一样,学习外语学生的错误反映了他们对外语规则习得过程,是一种正常现象。[3]78现在,错误分析理论已经从单纯分析错误本身过渡到同语言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程度。系统地研究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将错误分析策略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分析错误类型,提供有效的纠错策略,则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推动外语教学。由此可见,错误分析理论的形成是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一大发展,它既丰富了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待学习者的言语错误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迪。
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根据语言学家们的归纳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语际干扰是指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对外语学习产生的影响。这类错误通常是由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引起的。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被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例如,对于英语句子I love China(我爱中国),中国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为这个句子的英汉结构十分相似,此处汉语语法可以直接迁移到英语句子中去。而语言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即干扰(interference),则是指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已知的语言知识干扰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语言学习。如:
(1)She is opening the TV.(正确表达:turning on)
语内干扰是指发生在目标语本身的错误,是“学习者根据已获得的、有限的、不完整的外语知识和经验,对语言作出不正确的假设,从而类推出偏离规则的结构”,[4]55它是相对于语际干扰而言的,语内干扰一般来说与母语没有关系,往往是由于错误的类推引起的。Richards把这类错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种:[5]103
1.过度类推(Overgeneralization)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会注意到语言的归纳特征,但有时却会过分扩大外语某一规则的使用范围,从而创造和使用一些错误的语言结构。例如:freedom、teacher等是由后缀-dom和-er所构成的名词。学习者会按照这一构词规则运用于其他的名词或形容词,如:greendom、 cooker(用-er后缀表示“人”,而 cooker的意思是做饭的锅)等。[6]56-58
2.忽略规则的限制(Ignorance of Rule Restrictions)
这是由于外语学习者对掌握的语法规则限制的忽略产生的错误。如:
(1)Stephen asked his brother to do it.
类推出:Stephen called his brother to do it.
3.规则应用不完全(Incomplete Application of Rules)
外语学习者虽然学会了一些规则,但往往生搬硬套,不能全面了解和灵活运用,因而会产生错误,还经常会顾此失彼。这类错误属于系统的语言错误,就是学习者在实现内在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规则,但是理解不完整,没能全面掌握规则。例如:
(1)He musts go now.(正确表达:must)
(2)I don't know who is he.(正确表达:he is)
出现这一类型的错误时,教师一方面要及时进行纠正,另一方面还应启发学生去充分联系和利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系统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语言输出质量,少出或不出语言形式方面的错误。
4.概念假设错误(False Concepts Hypothesized)
这是指学习者对所学外语的特点形成的一些错误认识。例如表示红茶,英语用“black tea”。对于此类可能会出现的概念错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涉及,以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概念。
根据出现错误的原因,诱导错误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教材诱导错误:即外语教材或学习材料由于编辑或印刷原因导致的错误。
2.教师诱导错误:即教师讲解的一些语言知识点被学生盲目套用所引起的错误。
3.练习诱导错误:即学生做完关于某些知识点的练习后,盲目套用所出现的错误。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外语必须了解与所学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缺乏认识,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一位刚毕业的中国女翻译到一位美国人家里做客,在餐桌上谈话时,女主人对她说,“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Really quite fluent.”女翻译谦虚地说“No,no.My English is quite poor.”女主人没想到她这样回答,感到很迷惑不解。[7]146其实女翻译只要简单地说句:“Thanks.”就可以了。从而可见,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作为外语教师,如何对待教学中学生所出现的语言错误,外语教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有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行为主义机械论,认为外语学习者一旦出现错误就要及时纠错,有错必纠;另一种是认知主义的宽容态度,认为语言错误不必及时纠正,出现错误是语言学习的必然,可以顺其自然。这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缺点:前者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怕出现错误丢面子,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后者则会使学生放任自流,忽略语言的准确性,以至于最后学到的是不地道准确的英语。那么,教师面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究竟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如何去面对这些错误呢?如果去纠正学生的错误,什么样的策略才具有最佳效果呢?上述两种对待错误的观点都存在着片面性。对于错误,教师应该既不要有错必纠,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根据错误的类型、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纠正语言错误。
就错误的性质而言,语言错误可以分为“语言行为错误”(performance errors)和 “语言能力错误”(competence errors)两大类。“语言行为错误”(performance errors)是指外语学习者由于激动、紧张、粗心、疲劳或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在说话和写作时所犯的言语差错,也即通常说的“口误”、“笔误”。这种错误是偶然而不是反复性的语言错误。学习者此时是因为没有正确使用已知的语言系统而造成了错误,其实每个人在使用自己的母语或其它外语时都会发生这类的语言行为错误。它没有规律性并且学生常常可以自己察觉并加以改正。如:
(1)It didn't bother me in the sleast.——Sorry,I mean"slightest".
“语言能力错误”(competence errors)则是指外语学习者所学语言中那些与母语相异的特殊之处。也就是外语学习者因尚未掌握所学外语的语言系统而犯的系统性错误。由于没有掌握好或是掌握得不够,学习者会在学习和使用这种外语时反复出现这类错误。这体现了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并且此类错误一般不能由学习者自己发现和改正。如:
(2)We practice to speak English with my partner every afternoon.(正确表达:speaking).
如果教师能及时帮助纠正这类错误,学生会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情绪也不会受到影响。
错误分析理论认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外语学习者出现语言错误是学习的必经阶段,属于正常现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在语言学习上所犯的错误是他们在积极参与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对复杂语言规律学习探索的努力和尝试,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的这种态度。因此,对他们所犯的语言错误,尤其是一些规律性的错误,需要加以分析研究,找出造成错误的语言和心理过程。因而,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纠错策略。那种不加区别地予以指责、立即纠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教师的纠错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正确的策略可以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在不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纠错策略显得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纠错策略:
1.鼓励性策略
学生在课堂运用、练习等具体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常常会出错。此时教师不应因他们犯了错误而取笑批评甚至惩罚他们,因为批评惩罚不会消除错误的再次出现,还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往往会因害怕再次出错而避免在课堂和练习中主动参加语言的学习和操练,进而会慢慢失去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出现对外语学习的抵触和逃避情绪。因此,教师的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适时性策略
大家可能会认为,学生一出现错误就立刻进行纠正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事实上,一发现错误就立刻进行纠正有时是不合适的。例如,当学生正在进行口语练习的时候,口头表述中出错在所难免,如果对于每处错误教师都打断学生的练习进行纠正,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连贯性,更有甚者会给学生带来紧张情绪,以至于不敢再开口说话。因而,把握好纠正错误的时机对于学习效果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3.具体性策略
在纠错的过程中,教师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纠错的同时向他们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能够做到“知其所以然”。从而可以让学生明了为何出现了此类错误,如何纠正,并形成避免此类错误的意识,举一反三,做到在以后的学习中尽量不出现类似错误。即使出现了,他们也能够意识到这些错误并自行去纠正。
4.启示性策略
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和策略,错误纠正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引入错误分析策略后,教师对于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仅仅纠正错误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应该是启发学生们去发现错误和分析错误,达到能够自己认识并纠正错误的效果。
1.教师直接纠正
这种方法常用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主要错误集中在纠正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及语言基本运用方面。教师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描述错误的性质和类型,给出错误产生的原因,然后提供正确的运用表达形式进行对照,最后提供一些类似的语言材料进行巩固加强练习。
2.教师间接纠正
教师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可通过扩展句子或反问等方式暗示出正确的形式,委婉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有时也可以有意识地重读错误部分,从而提醒学生错误发生的部分。
3.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纠正
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作为语言传授者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生的书面作业中,教师应着重纠正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产生沮丧情绪和缺乏成就感;也可把主谓不一致、时态、语态等方面的错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供学生集体讨论修改;而对一些明显且易于纠正的小错误,如单复数、大小写、拼写、动词的数等让学生去自我纠正。
4.学生自行纠错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高年级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较为扎实的语言和专业基础知识,并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外语本身的规律性也具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自行纠错能力基本具备。当然,必要时教师也可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在应用语言学中,错误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大学外语的教学研究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错误分析理论让人们改变了外语学习中对待语言错误的态度——把错误从需要避免、需要纠正的地位提高到了作为认识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内部过程的向导地位。同时,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也促进和提高了人们对外语教学和研究的认识。因此,在大学外语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借助错误分析理论可以发现、了解外语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常见错误类型,分析总结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而预测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纠错策略,有针对性地调整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更好地推进外语教学。
[1]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杨波.由错误分析理论探讨书面错误对待[J].宜宾学院学报,2005,(1).
[3]Cook,Guy&Seidlhofer,Barbara.Principles&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6]罗立胜.学习者过渡语中的英语名词错误分析研究[J].外语教学,2007,(1).
[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Error Analysis Strateg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un Fe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 in learning English,one may commit a variety of errors.So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and reasonably analyze the nature,the background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errors,and consequently usher the error analysis strategy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is strategy may analyze the type of error and provide effective error correction strategy,which is beneficial to students in proving their English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better promot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error analys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error correction
G642.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2-447X(2012)01-0109-04
2011-03-18
孙 峰(1981-),安徽滁州人,黄山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法。
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