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玲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刘喜玲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建设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要想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就应创新管理理念,构建长效培养机制和完善必要的激励制度这样方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重要性;基本素质;有效途径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建设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对师资和经费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优质生源,各高校纷纷投入巨资加强学科建设,打造教师队伍,提升教学水平。而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增强离不开教育教学的教师,也离不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参与系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承担着基础性的服务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对于发挥教师以及教学组织者和管理者的协同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增强高校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主体不同,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又细分为组织管理和教学行政管理。其中,教学组织管理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学行政管理则是以教学部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参与这个行政管理的主要成员是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运行管理作用的发挥,间接地影响着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系统的教学管理。因此,教学管理队伍在组织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教学过程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重要而繁琐。为了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首先要梳理好工作思路,理清各方关系,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其次,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仔细摸索规律并用于指导实践,努力做到常规工作出效率;最后,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适时地进行工作创新。为了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履行好职责、处理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备良好素质的管理者,能够较好地协调来自工作中的不可避免的心理压力,能够很好地同领导和教师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来看,尽管其本身具有繁杂琐碎的特点,然而周期性的工作在循环更迭中也是有规可循的。教学管理人员很有必要积极探索这些工作规律,努力从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方法。那么,如何做到高效保质保量完成既定任务呢?很重要的环节是学习。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尽可能多地进行系统学习,特别是对管理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的累积有助于提高其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优化其工作方法,提高其工作效率。
能否培养一批高水平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日益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学校的科学管理和创新管理。教学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一环,有必要进行适应性的创新改革。这就要求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时刻秉持创新精神,深入领会创新的要义,并将这一精神内涵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具体而言,一是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并积极配合教师做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的工作。二是不断总结,优化教学管理方式,不断探索与教学实际相适应、与学生发展同进步的现代管理方式,扎实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表面看来,实施教学管理工作创新面临诸多困难,既有现实条件的不允许,也有自身工作经验的限制。然而,探索创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为此,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不应拘泥于形式上的创新、口头上的创新,而应踏实地做好自身工作,在主动参与中践行创新、推进创新。
教学管理角色的多重性要求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他们要积极完成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诸如安排课程、组织制定培养计划、管理考试卷等。其次,他们要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保障,涵盖了任课安排、收缴教学大纲、组织期末考试等。最后,他们要为学生对选修、期末考、重修、转专业等存疑的内容一一解惑。不难看出,教学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工作不仅繁杂而且琐碎,而且无论多小的事情都要求他们用心尽责完成。一旦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疏忽或马虎,将有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引发教学事故,影响教学工作。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够使其在与领导、教师、学生的接触中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创新高校管理的必然要求。需要明确的是,“以人为本”的“人”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职员工。其中,就教学管理而言,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高校行政部门注重强调教学管理队伍的主导作用,重视发挥教学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首先,要肯定教学管理队伍服务教学大局发挥的作用,同时给予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必要的人文关怀。其次,注重培养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优化他们的工作方法,以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帮助其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对实现教学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最大发挥教学工作人员能效的有力举措。首先,高校在聘用教学工作管理人员时,要考量应聘者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尽量吸收教学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与此同时,高校要组织系统的岗位培养,强化对新进岗位人员的常规教育。再者,高校应结合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定期培训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专题研讨,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户外拓展,必要时,还可以选派具有培养潜质的人员到其他高校考察学习交流。
目前,许多高校在组织教学工作中出现了重教师队伍轻教学管理队伍的现象。对前者,不仅设有津贴、科研经费,还设立了相关的教学科研奖项。相比之下,尽管教学管理一线人员一直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支持性的基础工作,然而学校对此却没有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等量的工作投入却没有取得对等的工作激励,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为此,高校有必要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队伍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具体而言,可以设立岗位专项津贴,增加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资,也可以通过完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制度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还可以设立教学管理工作优秀奖,给予辛勤工作、默默付出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精神性的鼓励。简而言之,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对于处在教学管理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亟待提供的。
[1]王麟娜.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3).
[2]董晓炜.大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3]杨琪.本科教学质量建设的内涵确认和策略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2011,(6).
[4]高友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实践[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10).
G64
A
1673-0046(2012)7-0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