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亚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关于大学生厌学问题的思考
罗中亚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如今大学生厌学现象在高校越来越普遍,以致发展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不得不加以重视。文章总结了大学生厌学的各种表现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原因实施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大学生厌学这种现象。
大学生;厌学问题;厌学表现;对策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并在客观上通过言语、行为表现出来。
谈到厌学,大学生们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逃课。根据逃课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显性逃课和隐形逃课:1.显性逃课。学生对反感的课程、不喜欢的老师采取公然不按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上课的行为,如在寝室睡觉、玩网络游戏、KTV唱歌、酒吧喝酒等,干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在这些大学生的心里隐藏着一种态度,认为读大学的目的就是获得一纸文凭。2.隐形逃课。指学生虽能按时上课,但在课堂上不是专心听讲,而是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如玩手机、聊天、睡觉、看娱乐报道等,盼望下课铃早点拉响或老师提前下课。
一些厌学的大学生对学习非常的反感,抵触情绪特别严重。如:放寒假回家,父母亲戚询问学习情况,这类学生就会很敷衍地回答着“是,好”,然后径直离开,逃离这种境地。在寝室,爱学习的学生在一起讨论或争论老师留下来的问题时,这类学生偶或带上自己的耳机,把自己与这种声音隔离;偶或离开寝室,逃避这种场合;偶或带着蔑视、讥讽的表情,似乎在嘲笑。有些更严重的学生,只要看到书籍,就会产生郁闷的心情,非常难过。
不管在校园大道,还是在寝室的走廊,都会听见各种厌学抱怨。有抱怨老师满堂灌而厌学的;有抱怨老师不公平而厌学的;有抱怨课程枯燥而厌学的;有抱怨作业多而厌学的;有抱怨学校环境差而厌学的;有抱怨食堂的饭菜不合胃口而厌学的;有抱怨寝室卫生差而厌学的……
1.应试教育
在高分数、高升学率、高职称指挥棒的引导下,教师们为了评高职称,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因为这是评定职称的主要标准。中学阶段的学生们养成了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习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进去大学阶段的学生,还始终坚信这一信念,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取得高分,对考试科目以外的书目、书籍等非常反感、厌学。有些学生虽然对考试科目的书籍也很厌学,但在考试政策的威逼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学习,心里充满了抱怨,越是想学越是厌学,完全抹杀了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
2.填鸭式教学
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现今课堂上虽然提出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观念,但实际收效甚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取的方式仍是灌输,把各种理论、方法等强加给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无主动性、活泼性可言,整个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们非常反感,不想参与学习。
1.学习目标不明确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在中学时代,学生们的目标就是只有一个,即努力学习,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起早贪黑,认真学习。可自从考上大学的目标实现后,似乎学习已达终点,没有了奋斗方向,失去了引航的灯塔,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迷失了自己。大学生又处于身心还不是特别成熟、判断尚不理性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迷惑,很多大学生迷上了网络游戏,恋上了歌厅、酒吧等,把学习早已抛之脑后。
2.对大学认识的落差心理
为了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最终考上大学,中学教师误导同学们,大学就是为了犒劳中学时代的勤奋学习而特设的天堂,是同学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抒发感情、释放情绪的地方,在大学里可以自由进出、为所欲为的观念深入同学们心中。但事实不是这样,大学与高中无异,甚至比高中时代的学习更紧张,还是日复一日地读书、学习、埋头扎进书堆。这种从梦想的天堂顿时掉入现实地狱的心理落差,让大学生才真正了解学习是无止境的,学海无涯。学习无边无际,没有尽头,厌学心理由此而生。
1.就业前景不乐观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经济和就业问题,1999年我国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自从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业难,这是摆在大学生面前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热门专业就业不理想,更别提冷门专业。许多学生虽然毕业找到了工作,但大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到工作岗位上又要重新学习。这样一些实际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了可能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了也可能要重新学,还不如不学。
2.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西方思想加紧对我国人民的“西化”,特别是对我国知识分子的“西化”,使他们的头脑中滋生了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观念驱使大学生们沉迷在享乐之中,沉迷于恋爱、贪玩之中。他们鼓吹自由主义思想,大学生们曲解了自由之意,倡导要自由,在课堂上进出自由、逃课自由。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各种信息尽收眼底。引起大学生广泛关注的当然是就业,时常出现各种消极例子。如:某某考了公务员笔试第一,由于没有后台,面试被刷了下来。某某考了公务员笔试和面试都第一,由于家里穷,没钱塞红包,最后还是没录取。这种实例充斥着大学生的大脑,他们认为这个社会就是钱权社会。纵使你非常努力也找不到工作,始终比不上有权势人的一句话,从而排斥学习。
1.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安排是否科学与学生们是否会产生厌学情绪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国家教育部教学大纲规定,不同的专业有其专业课程,每个专业有选修和必修之分。学校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不科学,每天有三个时间段:早上、下午、晚上,每个时间段只安排上一门课程。例如:在早上(8:00-12:00)四个小时中,就一个老师不停地讲述着同一门专业课,这是何其的难受。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极易产生审美疲劳。这会导致老师反感,授课效果差,脾气暴躁也会导致学生一方面讨厌上这个课,另一方面厌烦这个老师,从而厌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是学习的最佳时间,也是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可学校把有的选修课安排在早上,对于选修课,老师和同学都有点敷衍的意思,这样宝贵的早晨就很轻松地度过了,但是下午和晚上都是同学们容易疲劳的时间段,却要上很重要的必修课,紧张加疲劳很容易使学生厌学。
2.学业评价方式错误
大学是进入社会的过度阶段,大学生是半只脚在校园,半只脚已经踏入了社会,受社会上各种功利思想的影响,这种邪气也被引进了校园。为了得到老师的好评或期末成绩优秀,平常大学生们就会与老师拉关系、套近乎,更严重的还给老师送礼物。老师在期末评定成绩时,除了看成绩以外,会更注重谁与他比较熟悉、关系好,这个同学的期末成绩一定不会差。其他不善于玩弄交际手腕的同学,任由其费多大心血、下多大工夫去准备考试,写课程论文,也不及老师对同学的印象分。这样就会导致同学厌恶这种行为,厌恶这个老师,厌恶学习。
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英力量。大学生厌学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兴衰,大学生厌学问题值得重视。根据以上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笔者就该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教育体制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如果都是在太过于死板的教育体制下框出来的人才,就会与道具的模子一模一样,不利于社会的进步。要促使社会向前发展,必须改革陈旧的教育体制。首先,改革应试教育。我们应该修正学习是为了考试的错误理念,倡导学习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更多的是教我们认识世界,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社会。每一学科、每一课程都充满了智慧和道理,都值得我们深思、考究。在学业评价时,采取综合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德、智、体、美都得到发展。在奖学金评定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考试的内容应灵活,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改革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结合现代工具进行教学。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这个介质,把与课程有关的内容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积极发言,使学生、老师以课堂为媒介,融为一体。
学习观就是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和态度。正确的学习观能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反之,会导致大学生厌学。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一方面,要使大学生意识到自身努力的重要性。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使其了解内因是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管外在因素如何变化,自身的努力是最重要的,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管就业前景是多么的不乐观,只要自己随时准备好,总有属于自己的机遇;否则,机遇会悄然而过,追悔莫及。所以,大学生要树立良好、正确的学习观,时刻准备着。另一方面,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21世纪人才济济,竞争是如此的激励,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总人数高达几百万人,而国家提供的岗位又是如此的有限。要想在这么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找到理想的工作,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就一定要强。在学习期间就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结合自己的情况适时调整计划,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加快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大学生的课程安排。要根据大学生们生理现象来合理地安排教学课程,课程交叉设置,缓解同学们的疲劳。根据课程的重要程度,合理地进行时间安排,以利于同学们提升学习效果。严肃校规校纪。严格禁止学生与老师拉关系、攀亲戚。老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维护同学们之间公平。加强管理,对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严肃处理。最后,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合理的校园布局、优美的校园风景、精致的校园雕塑等会使大学生赏心悦目、心情舒畅而热爱学习。校园里的各种文化活动能缓解紧张的学习,使大学生们轻松一把,而且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学习的动力。
[1]宋义霞.大学生厌学问题成因及应对方略探讨[J].科技与教育,2011,(8).
[2]赵纯海.大学生厌学现象新探[J].渤海大学学报,2006,(3).
[3]薄运玲.大学生厌学现象研究综述[J].琼州学院学报,2011,(6).
[4]蔺轲.当代大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G64
A
1673-0046(2012)7-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