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为例

2012-08-15 00:47牛立忠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二语母语日语

牛立忠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为例

牛立忠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语言迁移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正迁移推动二语习得,负迁移阻碍二语习得。研究和探讨母语负迁移对我们的外语学习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语用失误入手,着重探讨和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及成因,并就如何克服母语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二语习得;语用迁移;文化差异;对策

迁移本来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这一现象。而语言迁移是指第二语言及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由于不熟悉目的语的规则而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规则来处理目的语的信息的这种现象。人们在二语习得时,与该目的语国家或民族的人们在语言输出上是有很多区别的,这是因为人们总会把第二语言与自己已经掌握的第一语言,亦即母语进行对比,把第一语言的语用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方式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输出也总是带有较强的母语文化的痕迹和特征,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对后续学习有促进作用或积极效应的迁移,亦称助长性迁移[1],这种迁移是指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由于不同语言与文化的相同或相似,对学习者的知识获得和跨文化交际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迁移现象;负迁移则是指先行学习对后续学习有阻碍作用或消极效应的迁移,也称抑制性迁移[2],这种迁移是指由于不同语言、文化的排斥性或差异,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跨文化交际产生干扰的迁移现象。负迁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负迁移是指母语的语音、词法与句法规则对二语习得的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使用上。广义的负迁移是指母语的语言习惯、母语的语言文化、语言习得者的思维方式等与语言息息相关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对二语习得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语用失误。我国学者何自然曾指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本文将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专业学生常见的误用入手,找出其中源于母语负迁移的语误,对此进行剖析,并就如何针对母语负迁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此类语误提出一些建议。

一、母语负迁移现象及成因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调查显示,二语习得中50%~60%的错误都是受到母语的干扰所致。母语对目的语负迁移既有语音、词汇、句法上的干扰,也有因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交际策略上的失误。笔者重点从词语及思维方式及语言习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词语的负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经过长时间的母语学习,我们已经将某些话与特定的图片或概念合并起来。学习外国语时,本族语词汇系统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影响涉及诸多方面,汉语与日语又均属汉字文化圈,这些都为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提供了方便,但据此就认为这是绝对有利的条件就有些偏颇了。日本的文字系统是从中国引进的汉字与自己创制的民族文字——假名混用的文字组成,有很多词汇尽管与汉语词汇相同或相近,但文字的内涵是不同的,这些差异势必会为日语学习者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产生误解与误用。

(1)名词误用现象

①もっとも便利な交通工具(交通手段)は自転車だと思います。

(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②歌うことと踊ることは私たちの共同(共通)の趣味です。

(唱歌和跳舞是我们共同的兴趣。)

上述例子为名词使用上的误用,在例句中,误用了“交通工具”(交通手段)和“共同”(共通)两个词。日语中,“工具”是专指生产中使用的器具,“交通工具”这种说法并不存在。“共同”一词虽然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存在,但意义也不尽相同。

③大学に入ってから、お金を自由に支配する(使う)ことができました。

(入大学后,可以自由支配金钱了。)

④道路を渡るとき,交通信号を(に)注意し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横穿道路时,必须注意交通信号。)

(2)动词使用上的误用

例③把汉语中“支配”直接用于日语而忽略了日语和汉语同形异义的区别。而例④则为及物动词与非及物动词的混同误用,在这里,“注意”为不及物动词,信号并非注意的宾语,而是注意的对象语,因此,“注意”前面的“を”为误用。

(3)名词与动词混同的误用

⑤今年の冬休みは大変充実でした(充実していました)。

(今年的寒假非常充实。)

⑥王さんはもう日本の生活に習慣しました(慣れました)。

(小王已经习惯了日本的生活)

造成这种误用的原因是因为“充实”与“习惯”在中日两国中属不同的品词,“充实”、“习惯”,在汉语中,既有名词用法又有动词用法,而在日语中,“习惯”为名词,而“充实”主要用于动词。

上述诸种误用,源于学习者对日语的认识不足,大都发生在初学者和日语能力较差者身上。教师在讲授日语时,要认真地分析误用的原因,特别是教授低年级日语的教师,要指出其不同,使学生从初级阶段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2.思维方式﹑方法的负迁移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思辨、推理的方式不尽相同,他们会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会无意识地按自己的交际策略去认知目的语。欧美人对他人的赞扬大多会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对别人的夸奖一般会表示谦虚;中国人会向初次见面的人打听年龄和收入,而日本人会认为这是有失礼节的行为;在一些欧美国家,人们习惯于自我推销和表扬,而在东方文化传统的中国和日本则视谦虚为美德,而自吹自擂会遭到耻笑。

与本民族完全不同的文化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像中国和日本这种文化中包含着大量同根同源要素的国家之间,学习者往往会忽略相互间的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交际失误。

⑦(在面对外来客人时)すみません、社長は今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おりません)。

(对不起,社长现在不在。)

⑧先生、りんごを食べたいですか。

(老师,您吃苹果吗?)

⑨先生、りんごはいかがですか。

(老师,苹果怎么样?)

⑩先生、りんごでも食べませんか。

(老师,您不吃苹果吗?)

例⑦为敬语使用上的误用,在现代汉语中,敬语很少使用,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出现误用较为普遍。教师讲解敬语用法时,要重点传授日本人的敬语意识,即“内与外”“上与下”的关系。设定“上与下”“内与外”交流的场景进行传授。例⑦如果是公司同僚之间对话,由于两人均属社长的下属,社长为“上”而自己为“下”,对社长用尊他敬语是正确的。但由于面对的是外来客人,和客人是“内外”关系,对自己公司的社长就不能用尊他而应用自谦,也就是说,当“内外”关系与“上下”关系冲突时,优先考虑“内外”关系,然后再考虑“上下”关系。

例⑧,⑨,⑩三例为“老师,你想吃苹果吗?”的三种说法。从语法角度看,都不存在问题,但日本人在交流中通常采用后两种说法而不用第一种说法。这并非是由日语本身,而是由语言背后的日本文化决定的。在日本,对方的要求﹑愿望,与体重、年龄、工资等相同,是个人的私人空间,直接进入对方的私人空间,询问别人的要求、愿望等有失礼之嫌。而例⑨,例⑩则避免了这种失礼。

3.语言习惯的负迁移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是不尽相同的,外语学习者往往对目的语中某些与母语不同的表达习惯与方式感到不解与困惑,而在用目的语进行交流时,又常常不自觉地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结果造成交际障碍。严格说来,思维方式的不同与语言习惯的不同很难截然分开,同一种交际失误,从一个角度看,可能是因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因为语言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比如例⑧的这种说法,单从这句话本身的失误而言,是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造成的,而语言习惯的养成,又是与双方的思维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一点看,这种失误又可以算作是思维方式不同产生的。与词语的误用不同,这种误用不仅在初学者中,即使在较高水平的日语学习者中也时有发生,从语法角度来讲,句子本身没有错误,但日本人听起来觉得别扭,这是因为你说的不是地道的日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式日语”。笔者认为,中日两国语言习惯的不同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日语的客观表达较多。

輥輯訛わが国の生活は昔より豊かになった(と言われている)。

(据说我国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富裕了。)

輥輰訛タバコは簡単に止められない(そう)だよ。

(据说吸烟的嗜好轻易戒除不了。)

上述两个例子虽然没有达到日本人无法理解的程度,但显然不符合日语的特点,而只有加上括号中表示传闻的“据说”才符合日语的特点。这是因为在日语中,即便是例?那种明确存在的事实,抑或是例?那种人人皆知的事理,也大都采用“据说”这种说法,表示这并非是个人主观的看法,而是人们普遍这样认为。

(2)日语的推测表达较多。

輥輱訛植物の成長に日光は大いに関係している(らしい)。

(植物的生长和阳光似乎有关。)

輥輲訛早めに行けば入場券がもらえる(でしょう)。

(早点去的话应该能得到入场券。)

例:为科学的判断并为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例:事理明确,这类判断在日语中也都采用推测判断,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经常出现误用。

(3)日语的邀请、请求表达使用否定式反问句较多。

輥輳訛(建议别人买东西)そんなに高くないんだから、買えばいいじゃないか。

(因为不那么贵,如果买的话不好吗)

輥輴訛(要求别人还回自己的书)前にお貸しした本を返し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

(以前借给您的书,不能还给我吗)

在上述的两个例子中,按日本的说话习惯分别使用了否定反问句,这与汉语是不同的。同样的句子,如果用汉语表达,例輥輳訛应为“不贵,买吧。”而例輥輴訛则为“(把)以前借给你的书还给我吧。

上述的种种误用,向我们现有的日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二、消除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的应对策略

母语对目的语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语言输出上,而且还包括母语对于目的语输出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特别是对二语学习者认知处理和逻辑分析的影响。迁移在二语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人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来自母语的干扰。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使母语的负迁移降到最小限度。

1.鼓励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正确认识负迁移现象

由于语言迁移会导致交际障碍,有很多外语学习者谈迁移色变,具有一定的恐惧心理,甚至不敢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应该让学习者明白,母语的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不可避免的,在外语学习中完全排除母语干扰,以一种新的体系代替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学习者必须从害怕出错的恐惧中解脱出来,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通过母语及目的语之间的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并进行分类梳理,扩大正迁移,减小负迁移,把母语变成学习目的语的正面的、积极的参照系,降低学生学习目的语的难度,减少语言运用的失误。因此,应鼓励学生克服对跨文化交际的恐惧心理,让学生多说,多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语言的负迁移失误。

2.语言能力培养与语用能力培养并重,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差异和背景知识的贫乏,因此,教师应适时适量地进行文化导入。对于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专家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文化教学从属语言教学,有人认为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时进行,也有人认为应侧重文化教学,在文化教学中融入语言教学[3]。笔者认为,这三种观点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学习阶段。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对对方言行反映出的文化含义不能够理解,或者理解不够充分,对上下文的意思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学习和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是避免误解和摩擦,准确进行语言输出的先决条件。从这种意义上说,在中高级外语学习阶段,与其说是通过语言来学习文化,不如说是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来掌握语言更为合适。

3.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负迁移影响

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我们的外语学习是在非自然的外语环境中进行的,就更需要外语教师要善于利用中外文化对比,找出两种语言文化间的交汇点,分析其异同,使学生对两种语言的结果与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强化语言学习中的区别意识。从上面列举的误用例中能够看出,语用失误的出现与我们教学中没有注重语用能力培养有关,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了解交际对象的具体因素,熟悉交际内容和场合等等。使学生从理论上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及差异,针对学习者对母语负迁移的回避态度,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讲解,变消极为积极。在日语教学中侧重抓以下几点:一要把握词汇资源,通晓文化内涵。教师在讲解单词时应避免就单词讲单词,应抓住机会,把单词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学到大量的词汇,而且从中了解更多的中日文化差异。二要开设课堂活动,创设文化语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日本文化氛围。学生学习日语的时间主要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块教学阵地,创设学习日语的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三要利用多种渠道、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应注意收集一些有关日本的文化资料,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运用电影、电视等资料给学生直观地感受。同时也可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日本文化的读本,以增加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四要发挥外教作用,活化异国文化。从学习日语的角度说,和日本人零距离接触十分必要。除聘请日籍教师讲授一些口语、写作、概况等有利于发挥特长的课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课外多与日本人交往,通过日常生活中和他们的接触,可以了解到许多课堂上接触不到的文化背景知识。

[1]李银仓,黄喜玲.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4).

[2]张爱平.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积累[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3]李波.誤用を克服するための提案[C]∥.谭晶华.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

[4]鲁宝元.日汉语言对比与对日汉语教学[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高津春繁.比較言語学入門[M].東京:岩波書店,1992.

On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Language in L2 Acquisition

NIU Li-z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

Language transfer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 language learning.As we know,positive transfer improves the L2 acquisition while negative transfer hinders the acquisition.So,the research on the negative transf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2 acquisition.With the help of the first-hand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daily pragmatic mistakes of Chinese Japanese learners,the autho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factors of negative transfer under the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Plus,the advice about the methods to remove negative transfer has been given.

L2 acquisition;pragmatic transfer;cultural difference;strategy

H36

A

1008—7974(2012)03—0054—04

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B338;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0]第177号

2011—12—01

牛立忠(1963-),吉林伊通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日本山形大学日语教育硕士。

品风)

猜你喜欢
二语母语日语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母语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母语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