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安刚
(解放军第155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南开封475003)
肺炎性假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栗安刚
(解放军第155中心医院病理科,河南开封475003)
炎性假瘤;临床病理分析;鉴别诊断
肺炎性假瘤是指由炎症引起的局限性结节状有界限而无包膜的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病变,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无特殊性,很容易与肺癌及其他肺部良性肿瘤相混淆,误诊率较高[1]。本文就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外科手术切除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肺炎性假瘤15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8.5岁。临床表现:无症状体检发现2例,咳嗽、咳痰9例,痰中带血或间断咳血4例。病程1个月~2 a,平均11.5个月。本组15例中,病变位于右肺11例,左肺4例。
1.2 大体检查 13例位于肺周边部,呈孤立性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但无包膜;2例与周围肺组织分界不清。包块直径1.0~7.5 cm,切开呈实性,切面灰白、灰黄色,质中等。
1.3 方法 本组15例均为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显微镜检查。
光学显微镜下病变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相当复杂,不同患者和同一患者的不同区域变化很大。镜下可见部分肺泡结构消失,大量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有的区域液化坏死,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并散在组织细胞、泡沫细胞、肥大细胞。本组15例中,6例肺泡结构消失,并见液化坏死区;7例肺泡上皮明显增生,肺泡腔大小不等,其中3例呈腺样结构,4例呈乳头状结构;2例可见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大量聚集,并伴有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肺炎性假瘤是肺实质内炎性增生性瘤样病变,并非真正肿瘤。发病年龄1~77岁(近60%的患者年龄低于40岁)[2]。一般位于肺实质内,很少累及支气管,右肺略多于左肺,下叶常见。胸部影像常为孤立性块影,境界清楚,亦可境界不清,可为多发,累及双肺和纵隔。直径0.8~36 cm(多为1~6 cm),发生于支气管内的病例约为12%,多呈息肉状。
肺炎性假瘤由炎细胞(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肥大细胞等)和梭形间叶细胞(包括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以不同比例混杂而形成。按其组织形态特征,分为2个亚型:1)纤维组织细胞型:主要由车辐状排列的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所构成,其间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细胞弥漫浸润,并可见灶状分布的泡沫细胞和散在的Touton多核细胞,有的可见灶状骨化和钙化;2)浆细胞肉芽肿型: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交错成束,其间有大量浆细胞沿着梭形细胞排列的方向成串或成簇分布,可见Russell小体和淋巴细胞,病变周边部有时可见淋巴滤泡。此外,尚可见泡沫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大量的肥大细胞。此处的“肉芽肿”实属误称,因为病变中并无肉芽肿的存在。
由于肺炎性假瘤组织结构多种多样,当某些病变较为突出时,则易造成误诊,尤其在冰冻切片上,故需注意与以下疾病的鉴别诊断:1)细支气管肺泡癌:如果炎性假瘤中肺泡上皮增生显著或有乳头状增生,则易误诊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保持正常肺泡结构,肺泡上皮增生为弥漫性,异型性明显,可见核分裂相。而炎性假瘤时增生的肺泡上皮较规律,异型性不明显,一般无核分裂相;2)肺浆细胞瘤:细胞成分单一,且有一定异型性,不混有其他炎细胞。而炎性假瘤以成熟浆细胞为主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可见卢梭小体,有肉芽肿背景,少数浆细胞呈梭形,可与浆细胞瘤区别[3];3)硬化性血管瘤:此瘤小血管管壁透明变性或硬化均与炎性假瘤相似,但瘤内无炎细胞浸润是此瘤与炎性假瘤的主要不同点;4)恶性淋巴瘤:炎性假瘤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常见淋巴滤泡和生发中心,而恶性淋巴瘤细胞成分单一密集成片,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常见。
炎性假瘤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导致肺泡上皮增生而继发恶变,临床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一般术前行肿块穿刺活检或术中快速冰冻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手术切除方式,以免作不必要的扩大切除。
[1]石小英,韦恺.肺炎性假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J].右江医学,2008,36(6):727.
[2]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5-216.
[3]刘春英,孙大力,徐灵.28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1,25(10):763.
R563.1
B
1673-5412(2012)04-0348-02
2011-12-26)
栗安刚(1967-),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