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鸳
摘要: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作文练笔。在人教版的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都出现了“小练笔”练习,它是奠定学生习作的基础,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在充分凭借教材、依托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实施小练笔,进而让学生会习作、能习作,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22-02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崔峦先生还说,“习作能力的根在于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那么,如何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练笔的训练来促进学生会习作和能习作呢?
一、第七册小学语文教材小练笔安排的问题剖析
学期伊始,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对整册教材的课后习题做分析、整理、归纳,笔者特别关注了第七册语文教材的小练笔安排,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小练笔次数偏少。整册教材共安排了四次小练笔。P53《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P90《颐和园》:“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P105《搭石》:“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P145《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如果可以把P108《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也作为小练笔的话,那也只有五次。显而易见,就这五次小练笔,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小练笔形式单一。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小练笔的形式比较多的是“我对某某说……”如《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此类小练笔容易口号化,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练笔的积极性。
3.小练笔操作困难。如P145《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此类题目,对家长也有一定要求,若家长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还一下子说不出个头头道道来呢。更何况像笔者班里,家长打工的占三分之二,曾调查全班家中有电脑的学生,结果全班63个学生,只有21户家庭安装了电脑和宽带,平时一碰到查找资料的作业,不少家长说要到别人家去上网,十分不便。
二、第七册小学语文教材小练笔安排的问题改进
如何整改小练笔的内容,丰富小练笔的形式,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通过思考、实践,笔者谈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1.单一之处,改一改。教师应该活用教材,面对形式单一的小练笔题目,可以将它稍作修改。如《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练笔中,据了解,事实上很多学生有更多的话要对不同的对象说,而不仅仅局限于“鸟儿”。鉴于此,笔者就把此次小练笔改成了“读了《去年的树》你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任选一题写一写。A、我想对小鸟说……B、我想对大树说……C、我想对树根说……D、我想对伐木人说……E、我想对作者说……”又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为什么只对台湾青年说?”在细细品读文本之后,笔者觉得那位李博士的行为也一样打动人心,而且为什么只是“说”,很多时候我们表达感激之情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更多的方式。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又把这次小练笔的题目改为“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有幸碰到台湾青年或李博士,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感人的故事呢?”这么一改,大大拓展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更觉得有话可说,写起作文来更是个性飞扬。
2.难写之题,换一换。“以生为本”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从教学实际出发,可以灵活地将一些小练笔的题目进行置换,降低难度,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如《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为降低难度,根据本班的实际,笔者做了以下操作:①播放科技片,领略科技发展给教育、经济、军事等领域带来的变化。②根据你看到的资料,或者结合你平时听到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写一写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容易落笔成文。
3.精彩段落,仿一仿。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的范本,值得大家慢慢咀嚼,细细品尝,好好吸收。但在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时代,学生对文本的吸收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学习中,笔者让学生自由发现,自由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几个词,或者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如教学《火烧云》学生可以仿照第4~7自然段的写法仿写火烧云可能还会有哪些变化和景象,这种有明确指向性的仿写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课文空白,补一补。有些课文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比如学习《巨人的花园》一文时,有这样一句话“巨人终于明白了”,那么他明白了什么呢?课文并没有写出来,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巨人的思想,这种补充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了课文中心。
5.悬念之处,续一续。很多课文中的结尾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多种猜测的可能。对于这样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习作。例如在讲童话《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后,笔者让学生想象小木偶身上还会发生什么故事,来续编故事。为了续编故事,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急着去看这个故事的续集,于是笔者提醒说:“老师更喜欢那些自己编出来的故事,因为你才是故事真正的作者。”这样一来,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编出来的故事还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6.动情之处,抒一抒。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安排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比如学习《给予是快乐的》第十二自然段“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读到这里,每位读者的心灵都会被深深地震撼,教师在这里就可以恰当地安排一次练笔“保罗此刻在想些什么,他最想说什么,请写下来。”
总之,教师只要活用教材,改善和丰富小练笔的形式,拓展习作的空间,增强练笔的有效性,学生就一定能通过小练笔在习作的大天地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马莹.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兴趣的培养[J].北京教育研究,2006,(10).
[2]戴圣良.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写作[J].语文教学之友,2007,(9).
[3]凌红.随笔:作文教学新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07,(10).
[4]金云如.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思考[J].教师,2010,(9).
[5]张晓静.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J].教学交流,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