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2012-06-06 09:58马廷虎
新一代 2012年4期
关键词:自主参与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马廷虎

摘 要:所谓导学案模式下的“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自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产生强烈的“问题”需要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导学案模式;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自主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33-01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提出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被公认为“锻炼思维的体操”。因此,在我们小学数学导学案模式下的教学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教师必须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引导为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营造一种“引人入胜、意味无穷”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成为促使学生主动思维的催化剂,要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探索新知,从而达到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以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目的,为今后的教学铺平道路;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观察、操作、猜测、交流,最终达到学会知识、学会合作、勇于探索的目的。与数学课本和教材相适应,坚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贯作风,更是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与数学课本和教材相适应,切忌随心所欲、标新立异、五花八门、不伦不类。要以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的态度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二)实效性原则

1.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效益。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3.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4.活跃课堂气氛。探讨问题情境,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问题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倾注其真情实感,与学生心相通,情相连,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启发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要最大程度的考虑怎样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思考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要有一部分人能够回答,至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反应过来。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构建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发展的功能。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该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信息,而且应该营造起亢奋的心理环境,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发展的情感信息。

(五)延伸性原则

延伸性原则是指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境界,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继续学习,这样可减少课外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1.整合是博采众长的手段。一些优秀的课件、教案已在网络上共享,披沙拣金、博采众长、参考改进、重新整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手段之一。如,创设四年级《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时,先尽量多地在网上浏览此类课件,然后通过“增”、“删”、“改”等手段进行整合,生成更高质量的课件。切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2.特色是长足发展的土壤。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把握准知识目标和学生的知识起点,创设有趣、有用、易操作的问题情境,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如,有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能短(语言文字少)、快(花时少)、准(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高(高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切记“特色往往是长足发展的土壤”这一真理。

3.反思是锐意进取的途径。经常反思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符合科学性、实效性、启发性原则?能不能作进一步的改进?精益求精才能锐意进取。

4.反馈是检验效果的法宝。(1)问题情境在学生的学习情感中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参与动机?(2)问题情境在学生的学习中过程中的有效性。学生是否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评价检测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从学生课堂发言及作业等方面的正确率,看课堂教学质量是否得到提高?

5.“小步距”是问题情境的有序性。创设“小步距”问题情境,就是要善于把一个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较容易的问题或步骤,或把觖某个问题的完整的思维过程分解成几个小阶段,然后总结出每个阶段的有效策略。

6.“矛盾式”是问题情境的发散性。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能有效地引起小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使其产生“矛盾”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矛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揭露学生已有认识结构与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矛盾,进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问题情境设计均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多向联想。

总之,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小学导学案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把握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和有效策略,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为教学中心,以置疑、问难、启发、讨论等灵活多变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更多、更快、更好地造就出大批能胜任未来竞争能力与挑战的优秀人才,这是时代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将问题情景创设应用在每一堂课中。

猜你喜欢
自主参与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