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综合素质教育功能的思考

2012-04-29 08:22:56程迅,程雨丝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创新意识

程迅,程雨丝

摘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等学校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和特殊性,它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爱国主义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01-03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于国于民有利的高素质人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集理论性、历史性于一体的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首先来讲中国近现代史,回顾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瞻望中国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使我们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备受鼓舞,更加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素质教育的功能。

一、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素质

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中首要提升的是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素质,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则有着独特的作用。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也。”[1]中国近代着名思想家章太炎更是大力提倡读史救国,他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后人守成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2]鲁迅则言:“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预示着将来的命运。”[3]中国近现代史在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之心、铸就爱国之魂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历史上,任何有着雄心壮志的民族、群体,几乎没有不重视历史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作用的。因为,其在培养人对历史、民族、国家、党派及社会发展的根本见解与看法上,在培养并树立个人和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换句话说,历史课教育教学所做的,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塑造什么样的人,培养爱祖国、忠诚于民族、承认并理解社会应该是不断前进的身心健康的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然而,在我国实际的教学中,历史课教育教学又常常受到轻视,人们传统上有个认识误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令人悲哀的现象,同时也极不利于民族的精神与素质真正健康的成长!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作为中国人,当知道中国史,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中国人的真实性与可能性、特异性与优良性,或者说,了解中国史,就是了解我们自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目的,首先就是通过历史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培养其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历史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具有一定的敏感力、洞察力、判断力和自身行为的抉择能力。近年来,在历史研究方面,中国学者的历史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元化的观念和多种研究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更多的历史资料也越来越多地展示于世人面前,从而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成果,使我们也了解和认识了更多的历史的本来面目。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通过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和充实的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又实施以丰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帝国主义侵华史的讲述,可以让大学生受到耻辱教育、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教育,在感受民族屈辱的同时,懂得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道理,去思考为什么近代落后挨打的深层次原因。对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坚持不懈、屡仆屡起地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探索国家出路、振兴中华所付出巨大牺牲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在获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同时,弘扬近现代国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自觉肩负起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激发大学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近代以来各个不同的阶级、阶层所提出的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建国方案比较的讲述,可以使大学生懂得,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特殊的内在规律性,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包括人的性格、气质以及文化教育程度等所形成的深层次的心理积淀,表现于外在精神风貌与内在心理气质。人文素质的提升是高校教育的核心问题,它关系到大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在面对全球化语境下能否应对复杂的问题,承担其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往往片面强调技能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低下和人文精神的缺乏,在知识构成、应用能力以及个人修养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低、心理承受能力差、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差等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集理论性、历史性于一体的课程,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有着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等非常丰富的内容,使大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知识外,还可以了解文、史、哲等多方面的人文科学知识,使人文素质得以提升。此外,在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调研活动,查阅档案,对重大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演讲、征文等丰富的教学活动,既增强了该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学术性,使同学们积极思考问题,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格得到升华,同时人文素质也得到提高,从而充分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开发了人的智慧潜能。

三、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素质,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统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也是高校教育的艰巨任务。然而,在高校教育中往往存在着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靠自然科学类课程教学中的培养的认识误区,从而忽视社会科学的学习,特别是历史知识的学习,将课时数量及上课时间安排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其实,社会科学作为人类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同样具有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功能与作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极其丰富的为民族独立和富强而孜孜以求的创新事迹,他们的创新成果和创新精神,都可以起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的作用,堪称当代大学生的楷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敢于冲破了党内外重重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独创意义的、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革命道路并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样由于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中国国情出发,开辟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又提出我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试图走出打破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是由于敢于实践、敢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终于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通过这些历史讲述,不仅使大学生明了了我们的先辈们秉承他们的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才使中国逐步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潜能,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学中,在担负其教学基本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具备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与作用,我们应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起来,全面辨证地理解历史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大任务之间的关系,以使历史教学发挥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意识,完善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大历史学”的学科作用,以史为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在铸魂,全面发展,这就是历史教学的主旨。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点校(第3辑)[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1638.

[2]周启先.毛泽东读史鉴史用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8.

[3]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7.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创新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17:27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25:17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7:10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4:58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58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9: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41:21